程社明:精彩三级跳的职业人生 |
2008年03月03日 09:33 来源:《职业》杂志 |
18岁时,他是一名不足初中文化水平的普通工人,在1978年恢复高考的热潮中,梦想着自己也成为“有知识、有文化”的人。38岁时,他拥有药学学士、工商管理硕士、管理学博士学位,是一名资深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专家,活跃于企业内训、咨询领域和高等学府的讲堂。
如此跨度的人生,被程社明浓缩成一个个精彩的观点――学会从中吸取成长的意义,弯路会变为必要的探索;职位、金钱都可以舍弃,但内职业生涯的发展永不能停止;每一次职业生涯的飞跃,都必须以学习新知识、树立新观念为前提条件的……
弯路的价值
跨进梦寐以求的大学校门,程社明用了三年的时间。因为比班里的同学平均大了三岁,再加上一米八六的大个儿,刚开学时,不少同学都把程社明误认为是班级辅导员。曾经有一度,他也开始怀疑自己,用三年的时间学习就为了读大学,是不是走了弯路?
进入不惑之年,程社明开始了新事业――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他笑称用了22年,才找到了自己的“终身所爱”。这时的他,不再对人生中的曲曲折折感到怀疑,喜欢用“必要的探索”来定义。
《职业》:如果要您现在来总结一下自己的职业发展,您觉得自己有没有走过弯路?
程社明:我觉得不能叫弯路,应该叫必要的探索过程。犯错是无法避免的,但如果犯一次错就能吸取教训,并用来指引自己今后的人生,那我更愿意称它为必要的经历。如果你挖掘不出那段经历的价值,不善于总结,那弯路始终是弯路,还很有可能重蹈覆辙。
《职业》:22年的探索,对一般人来说,时间会不会太长了呢?
程社明:有的人很早就可以确定一生所要从事的职业,但大部分人没有那么幸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平均一个人一生会从事四到八个职业,往往在经历三四个职业以后,才知道自己最喜欢什么、最适合什么。但是有意识的探索肯定比无意识的乱摸乱撞要好、要快!做第一份工作时,就要带着思考:适合我吗?我喜欢吗?有能力干吗?能干多长时间?
我的建议是在职业生涯早期,也就是三十岁之前多尝试,一两年、两三年换一个职业很正常。三十到四十岁之间,三、五年换一个职业是正常的。四十岁之后,最好是已经找到了自己终生要从事的职业。但一定要记住,无论是否真心喜爱现在的工作,都要努力做好,更不要以探索为名义随便换工作,这是对自己、对工作都不负责任的行为。
《职业》:那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调转方向还是越早越好呢?
程社明:在你的职业生涯道路上发现方向错了,是不是立刻掉头呢?我的回答是“不一定”。如果是涉及道德、法律的错误,要悬崖勒马;发生方向、目标与自身不契合的错误,则应先减速,看环境,然后以适当的方式调整。错误不是一下子就能纠正,和中医说的“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是一个道理。掉头太急了,不是没准备好,就是留下一堆烂摊子,就容易出事,所以不是越早越好,是越恰当越好、越适时越好。
“舍得”的哲学
曾经,程社明是一家中日合资医药企业的金牌推销员,婉拒日方总经理的提干、到日本进修、分房的挽留“诱惑”,进入南开大学中法管理研究生班学习管理,后以研究生身份远赴法国留学;曾经,在法国留学一年多的程社明,手拿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和两家公司的高薪offer,却毅然选择了回国;曾经,程社明是一家大型合资企业的董事、总经理,却毫不恋栈地离去,选择“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领域二次创业。
面对职业转换的痛苦,程社明毫不讳言。但习惯变被动为主动的他,在拥有与放弃之间,早已总结出一套“舍得”哲学。
《职业》:您的多次职业转换,都要面临舍弃,当时心情如何?
程社明:我的几次转变,有主动的,也有被动的。被动转换当然会带来很多负面情绪,所以应该尽量争取主动转换。一旦不得已进入了被动转换的状态,先对自己说:“太棒了,太好了,我又有锻炼的机会了,我又有成长的机会了。”至于棒在哪、好在哪?再想。给自己一个人为的急刹车,制止负面情绪蔓延。从你下决心破釜沉舟那一刻起,就能化被动为主动。
《职业》:翻开您的简历,可以看到您的职业发展中一直都有学习相伴,甚至为了学习舍弃了非常好的工作,原因是什么?
程社明:职业生涯的每一次质变,都要以学习新知识、树立新观念为前提条件,这是我从自己经历中获得的最深刻的感悟。道理其实很简单,例如想当总经理,必须先进行能力、经验等的准备,这部分叫做内职业生涯的发展,获得总经理职位叫做外职业生涯的成功。内职业生涯好比一棵树的树根,外职业生涯则是树冠,想开花结果之前要先长好根。
有两种关于学习的做法我是不太赞同的。一是有的人会选择找个机会先进入目标行业,然后边做边学,但如果太急于进入,太超前于自己已有的积累,只能把事情搞砸。二是有的人把大学所学专业当作一种特长,或者把专业作为不胜任现在工作的借口。在我看来,大学里只有一个专业是职场上真正的专业,这个专业就叫做“学习专业”,学会学习才是特长,只有学到老,才能很好地活到老。
《职业》:但对于许多人来说,学习描绘的愿景毕竟模糊,远没有现在的职位、高薪来得有吸引力。
程社明:放弃什么?留下什么?这里头是有学问的。我自己总结的结果是:一切外职业生涯的内容都可以放弃,也就是你的职务、待遇、地位、办公条件等,这些凡是装在箱里、车里、银行卡里才能带走的身外之物,都是可以放弃的。放弃毕竟不容易,主动舍弃至少心情会好一些。不能舍弃的就是内职业生涯的发展,也就是你的知识、观念、经验、能力、心理素质等,这些你走到哪自己就能带到哪的身内之物不能放弃。
红军长征开始的时候,连印钞机都带上了,结果行动缓慢,非常被动,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指示只带上枪和粮食,别的或埋或砸,结果轻装上阵,逐步掌握了主动权。职业发展也是一个道理,不肯舍弃本应放弃的东西,结果是错失了自己可以掌握的东西。职务不肯放弃、工资也不肯放弃、汽车也不肯放弃,最后可能被迫放弃的就是自己的职业生命。
做好每一份工作的意义
“如何取得职业成功?”,短短几个字的命题,吸引了无数人在自己的职业发展之路上积极求解。方法因人而异,结果也千差万别。
做药品推销员,程社明的业绩是全公司第一;做合资企业的董事、总经理,他8年内使销售额增加150倍,还使这家外资占90%的企业除生产经理外全部实现管理干部本土化,期间还攻读下管理学博士学位;做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他在北京、天津分别创办了咨询公司,写出了专著《你的职业――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你的船你的海》,2003~2006年连续被中国培训论坛评选为“中国最具影响力培训师”之一,让更多的人受益于“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的理念和培训。面对“职业如何成功”的命题,程社明的“解”只有一句话,“做好每一份工作”。
《职业》:您的每一份工作都做得很出彩,您的秘诀是什么?
程社明:我的方法是八步法。第一步是“强烈的愿望”,就是告诉自己要做到最好;第二步是“明确的方向”,即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方向;第三步是“具体的目标”,就是分阶段要做哪些事、做到什么样的程度;第四步是“积极的心态”,无论面对表扬还是批评,都能从中吸取营养;第五步就是“不断学习”,包括向书本、向别人、向自己学习,大胆去实践就是向自己学习;第六步是“有效的方法”,不断探索、尝试实现目标最为简捷的方法;第七步是“大胆地实践”,允许自己犯错;最后一步就是“及时的总结”。于此同时,一定要找到自己生命中的贵人,但前提条件都是你自己要拼搏、要进取。因为人都有一种天性,帮助一个一直在努力的人成长,会更有成就感。
《职业》:选择方向的难题常常让很多人裹足不前,您的经验是什么?
程社明:去一个陌生的目的地,不知道方位也不知道路线,但是如果你在原地待着永远到不了,随便选个方向走出10公里再看,风险大,代价也大。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先迈步走到最近的一个十字路口,再看情况决定是直走、左转还是右转,无论如何至少离目的地近了一步。所以我的经验是先定短期的方向和目标,如果你确定不了你的一生,你先确定二十年,如果连五年都确定不了,你先确定一年,万一错了,还有纠正的余地。
现在,程社明正在积极进行“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培训课程系列化、模块化、工具化的研发,准备组建一支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的专业教学队伍,筹建职业生涯与管理学院。他说,追求的目标不是做行业内的规模最大,而是领域内的最专业。
做企业如此,经营职业也是如此。也许成功不可强求,但职业化的精神必须坚持,这就是程社明始终固守的“职业哲学”――无论追求还是舍弃,都要踏实做好现在的工作,无论目标再宏伟,都要认认真真过好每一天。
――英才链接――
程社明,将自己二十多年的职业历程概括为:“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理论及其方法的探索者、实践者、受益者、传播者、推广者。曾幸得陈炳富、李燕杰、彭清一、李中莹等人指点,立志让更多的人受益于“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
学习经历:初入职场,不足初中文化水平,后经过三年自学,进入大学校园。到38岁时,同时拥有药学学士、工商管理硕士、法硕研究生、管理学博士学位,现在“心灵成长”领域深造,是美国A.C.H.E.催眠治疗师。
职业轨迹:从一名普通钳工成长为中法合资企业的董事、总经理,现为天津明理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家和业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任南开大学MBA中心教授、研究生导师,清华大学职业经理训练中心特聘教授,北京大学高级总裁班特聘教授,天津管理学学会常务理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