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概述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树的原产地在中国西南部的云、贵、川一带,唐代的陆川在《茶经》中称:“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世界各国最初饮用的茶叶及饮用方法,种植的茶籽和栽培,加工技术,甚至‘茶’字的发音,都是直接或间接从中国传去的。
在唐代以前,茶叶的利用,饮用,开始是以生煮羹饮或晒干收藏,而以后多以捣叶做饼或蒸叶捣碎制成团茶,因此,在唐代以前已出现晒干散茶和团茶。唐代蒸清团茶,已成为主要茶类,也有晒干的茶叶(类似现代的白茶)。唐陆羽《茶经》称:"饮者粗茶、散茶、末茶、饼茶者……"宋代开始,除保留传统的蒸青团茶以外,已有相当数量的蒸青散茶。唐代时贡茶多是蒸青团饼茶,宋代饼茶表面的龙凤放饰更加考究。元代,团饼茶逐渐被淘汰,散茶得到较快发展,当时制造的散茶,因茶鲜艳老嫩程度不同有芽茶和叶茶之分。到了明代,除蒸青散茶以外,出现了炒青绿茶以及红茶、黄茶、黑茶,直接晒干的白茶也同时存在。到了清代,又出现了乌龙茶。至此绿茶、黄茶、黑茶、红茶、白茶、乌龙茶等六大茶类已齐全。
一般习惯上,我们将绿茶、黄茶、黑茶、红茶、白茶、青茶(乌龙茶)称六大基本茶类。用这些基本茶类的茶叶进行再加工,便被称为再加工茶类,如窨花后形成花茶,蒸压后形成紧压茶,浸提萃取后制成速溶茶,加入果汁形成果味茶,加入草药制成保健茶,把茶叶加入饮料中制成谷茶饮料。因此,再加工茶类也有六类:即龙井茶、紧压茶、萃取茶、果味茶、药用保健茶和谷查饮料。
茶叶的命名
有的根据茶叶形状的不同而命名,如六安瓜片、雀舌、珠茶、眉茶、紫笋、银针、松针、蟠毫、龙虾茶、剑毫、竹叶青、翠兰、绿牡丹、墨菊等;有的结合产地的命名,如西湖龙井、普陀佛茶、黄山毛峰、茅山青峰、神农奇峰、庐山云雾、井冈翠绿、苍山雪绿;有的根据传说和历史故事而命名,如天平猴魁、仙人掌茶、瑞草魁、周打铁茶、文君绿茶、大红袍、铁观音、不只青、文公银毫、二颊银毫、金奖惠明等。
茶叶的功效
少睡、安神、明目、醒脑、止渴、清热、消暑、解毒、消食、醒酒、减肥、消胀、利尿、通便、止痢、趋痰、解表、坚齿、治心痛、治疮、疗肌、益气、延年等――据古籍的记载分类。
茶具基础知识
一.历代茶具的变化
我国最早谈及饮茶使用器具的是2000年前西汉王褒的《僮约》,“烹荼尽具,已而盖藏”。考古学家认为,茶具的出现,最迟是始于汉代。唐代陆羽在总结唐及唐以前饮茶器具后,开列出28种茶具名称,并指明用途。这是中国茶具发展史上,对差距最明确、最系统、最完整的记录。唐代民间茶具,唐代宫廷茶具,法门寺出土的按质地分,可分为金银茶具、秘色瓷茶具、琉璃茶具、其他茶具四类。
唐代饮茶推崇越窑青瓷茶碗,宋人崇尚建盏黑窑。唐代煮水用的是敞口的,宋人则改为较小的汤瓶。唐代炙茶用的是小青竹制的夹,宋人则用金属制作的茶钤。
元代,则是上承唐、宋,下启明、清的一个过度时期。
明代茶具,由宋时的黑釉茶盏,变为白瓷或青花瓷花盏。由于人们饮茶前时兴洗茶,因而增加了新的茶具,茶洗。
清代,六大茶类基本形成。虽然在茶具的品种和形式上,基本没有突破明人的规范,但茶具制作工艺技术,却有了长足的发展。此外,自清代开始,福州的脱胎漆茶具,四川的竹编茶具,海南的生物(如椰子、贝壳等)茶具也开始出现,自成一格,讨人喜欢。
如今,茶具更是异彩纷呈,达到因茶制宜,各得其所。
二.金属茶具
金属茶具是指用金、银、铜、铁、锡等金属制作的茶具。1987年,陕西法门寺出土的一套由唐僖宗供奉的鎏金茶具,是金属茶具中的稀世珍宝。宋代起,人们开始对金属茶具褒贬不一。元明两代,陶瓷茶具开始兴起,金属茶具逐渐消失,尤其是用锡、铁等金属制作的茶具,被认为会使茶汤变色,茶味走样,更少有人使用。唯有用金属锡制成的贮茶器,如锡罐、锡瓶等,因为密封性能、防潮性能都较好,有利于茶叶的保存与贮藏,因而屡见不鲜,至今仍被广为采用。
三.紫砂茶具
紫砂茶具,由陶器发展而成,始于宋,盛于明、清,流传至今。最著名的紫砂茶具是用江苏宜兴南部和毗邻的浙江长兴北部蕴藏的一种特殊陶土,即紫金泥烧制而成的。这种陶土,含铁量高,可塑性大,烧制温度在1150℃左右。紫砂茶具的色泽,是利用紫金泥色泽和质地差别,如天青泥呈暗肝色,蜜泥呈淡赭石色,石黄泥呈朱砂色,梨皮泥呈冻梨色等,经过澄、洗,再进行调配,使之呈现古铜、淡墨等色泽。后人称紫砂茶具有三大特点:即泡茶不走味,贮茶不变色,盛暑不易馊。明代时大彬壶,明末清初惠孟臣制的孟臣壶,清代陈鸣远制的鸣远壶,以及陈曼生铭,杨彭年制的曼生壶,还有当代顾景舟制的紫砂壶,堪称紫砂壶中的瑰宝,成为不可多得的珍品。
紫砂茶壶的保养,俗称养壶,目的在于使壶能更好地蕴香育味,进而使紫砂壶能焕发浑朴的光泽和油润的手感。养壶的方法有很多,首要的一条,就是要小心使用,保持壶的完整。除此之外,需要做到以下事项:
1.新壶的保养:新壶使用前,用洁净无异味的锅盛上清水,再抓一把茶叶,连同紫砂壶放入锅中煮,沸后,继续用文火煮上半个小时至一个小时。要注意锅中茶汤容量不得低于壶面,以防茶壶烧裂。或者等茶汤煮沸后,将新壶放在茶汤中浸泡2个小时,然后取出茶壶,让其在干燥,通风,而又无异味的地方自然阴干。用这种方法养壶,不仅可除去壶中的土味,而且有利于壶的滋养。
2.旧壶的保养:旧壶在泡茶前,先用沸水烫一下;饮完茶后,将茶渣倒掉,并用热水涤去残汤,保持壶的清洁。
另外,对新壶或旧壶来说,都应经常清洁壶面,并常用手或柔软的不料擦拭,这样有利于焕发紫砂泥质的滋润光滑,使手感变得更好。而且长此以往,会使品茶者和壶之间,产生一种自然的情感,平添品茗的无限情趣。
四.瓷器茶具
瓷器茶具的品种很多,主要可分为青瓷茶具,白瓷茶具,黑瓷茶具,彩色茶具等。
1.青瓷茶具:质地坚实,釉层饱满,造型优美,“类冰”,“类玉”,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瓷器品种。早在汉代,浙江上虞就开始烧制青瓷器具。唐时,认为青瓷茶具质量好,最能显现茶的汤色。自南宋至元代,浙江龙泉生产的茶具,既继承了越窑青瓷的特色,又有新的发展。现今,世界上许多著名博物馆藏有的龙泉青瓷茶具,多是明、清时期传到海外去的。
2.白瓷茶具:采用瓷土烧制而成,坯体洁白,呈半透明,施釉彩绘后,光滑如镜,色彩缤纷,被誉为:“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特别适宜冲泡名优绿茶。目前,生产白瓷茶具的,除了景德镇外,还有湖南醴陵、山东淄博、河北唐山、广东潮洲、安徽祁门登地,而且各有特色。
3.黑瓷茶具:始于晚唐,盛于宋。宋人喜好斗茶,以茶汤面色“鲜白”为佳。白色的茶汤,倾入黑色的茶盏中,黑白分明,容易辨别出谁的茶汤最白。历史上福建建窑生产的黑瓷茶盏,由于配方独特,在烧制过程中,会使釉面呈现兔豪条纹,鹧鸪斑点,或油滴斑点,一旦茶汤入盏,能入射出五彩缤纷的点点光辉,使饮茶富有情趣。如今,仍有用黑瓷泡茶的,特别是产生窑变的黑瓷茶盏(碗)常被茶人选用。
4.彩色茶具:品种很多,最多见的是青花瓷茶具,是彩色茶具的主流。青花瓷茶具,是以氧化钴为呈色剂,在瓷胎上直接描绘图案纹饰,再涂上一层透明的釉,然后在窑内经1300摄氏度左右高温还原烧制而成,色泽鲜艳,纹饰图案多样,富有立体感。主产地是江西景德镇。
五.琉璃茶具和搪瓷茶具
1.琉璃茶具:近代,又称玻璃茶具。是有一种有色半透明的矿物质制作而成,色泽鲜艳,光彩照人。琉璃茶具在中国起步较早,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素面圈足淡黄色琉璃茶盏和茶托,就是证明。宋时,中国独特的高铅琉璃器具问世。元、明时,规模较大的琉璃作坊在山东、新疆等地出现。清康熙时,在北京还开设了宫廷琉璃厂。随着生产的发展,如今琉璃茶具已成为大宗茶具之一。它的性能特别适合冲泡细嫩名优绿茶,以及高档黄茶、白茶,极富观赏性。但也有所不足,如传热快,易烫手;质地脆,易破裂;不透气,会损茶味。
2.搪瓷茶具:是一种在金属表面附上珐琅层的茶具制品,多以钢铁,铝为坯胎,涂上一层或数层珐琅浆,经干燥、烘烧而成。搪瓷茶具最早为古埃及所发明,约在元代传入中国。80年代以来,新生产的仿瓷茶具面洁白、细腻、光亮,不但形状各异,而且图案清新,有较强的艺术感。搪瓷茶具是一种大众化的茶具,具有质轻、牢固、易洗涤、耐高温、耐酸碱腐蚀等优点,但是具有传热快,易烫手等缺点。
六.漆器茶具和竹木茶具
漆器茶具和竹木茶具中的竹编茶具,除了功能性外,更是艺术珍品,因此,常被人收藏。至于大宗竹木茶具,目前多为边陲兄弟民族所使用。
1.漆器茶具:它是采用天然漆树汁液,经掺色后,再制成绚丽夺目的器件。在浙江余姚的河母渡文化中,已有木胎漆碗。脱胎漆茶具,制作繁复,先要按茶具设计要求,做成木胎或泥胎模子;再以夏布或绸料和漆裱上;再连上几道漆灰料;然后脱去模子;再经填灰、上漆、打磨和装饰多道工序。脱胎漆茶具通常成套生产,盘、壶、杯常呈为一色,以黑色为多,也有棕色、黄棕、深绿等色,并融书画与一体,包含文化意蕴;且轻巧光亮,明鉴照人;又不怕水浸,耐温、耐酸碱,所以,既可用来泡茶;又富含艺术,适合收藏。
2.竹木茶具:是人们利用天然竹木砍削而成的器皿,历史极其悠久。清代出现的竹编茶具,是我国所特有的,常由内胎和外套组成。内胎多为陶瓷类茶器,外套用慈竹经劈、启、揉、匀等多道工序,制成粗细如发的柔软竹丝,经烤色、染色,再按茶具内胎形状、大小编织嵌合,使之成为整体如一的茶具。20世纪50年代以来,竹编茶具已由木色、黑色或淡褐色的简单花纹,发展到运用五彩缤纷的竹丝,编织成精致繁复的图案花纹,创造出雕花、漏花、别花、贴花等多种技法。这种茶具,美观大方,色调和谐,不少人都将它作为艺术品收藏。
七.如何选一把好壶
对收藏家而言,在选壶的时候,除了壶本身的条件外,还得考虑以名为贵,以稀为重。但对一般人来说,选壶只要达到以下几个基本条件,就基本可以了。
1.美感:总的来说,只要造型与外观自己看得舒服满意就行,不必强求时尚。
2.质地:一般来说,茶壶的质地,主要看茶壶的胎骨,以及与茶的汤色相协调的茶壶色泽。胎骨坚、色泽润者为上品。对胎骨坚与否,通常以轻拨壶盖,听其壶声,以有铿锵轻扬声者为佳;至于色泽,得与所泡之茶结合起来考虑。
3.精度:茶壶的精度,主要是指壶盖与壶身的紧密程度。总的说来,精密程度越高越好,起检验方法和简单,将茶壶注满水,正面用手指压住壶盖钮上的气孔,轻轻倒转茶壶,壶嘴不出水;或者将盛满水的茶壶,用手掀住壶嘴,再倒转茶壶,使壶身呈水平状,手慢慢脱离壶盖,若壶盖不落者,则表示该壶的精密度高。
4.出水:茶壶的出水效果好坏,与壶嘴的设计有关。通常要求倾壶倒水,壶里滴水不留为上。至于壶嘴出水是曲是直,是刚是柔,这固然与品茶者的爱好有关,还要与茶的冲泡要求相结合。
此外,选茶壶时,还应注意茶壶的重心是否稳定,提壶是否顺手,壶是否有异杂味等。
四季择茶法:红茶温性,绿茶凉性,乌龙茶处于两者之间,性平。那么,我们在为顾客推荐茶时,可以将茶的药性与季节结合起来。春季,适合饮花茶,可祛寒驱邪,有助于理郁,去除胸中浊气。夏季,适合饮绿茶,给人以清凉之感,消暑降温之效。秋季,适合饮乌龙茶,可以清除盛夏浊热,恢复神气。冬季,适合饮红茶,有生热暖胃之效。
明前茶、雨前茶:
中国农历每隔15天为一个节气,古老的农业生产一向来以节气为农事安排的指导。茶叶生产也是一样,早发品种往往在“惊蛰”(3月5日左右)和“春分”(3月20日左右)时开始萌芽。“清明”(4月4日左右)前就可采茶。明前茶由于茶叶细嫩,香气物质和滋味物质含量丰富,因此品质非常好。但由于清明前后气温普遍较低,发芽数量有限,生长速度较慢,能达到采摘标准的产量很少,物以稀为贵,明前茶就更显珍贵了。
古时贡茶求早求珍,于是把春茶划分为社前茶、火前茶和雨前茶三种。
社前,是指春社前,古代在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祭祀土神,称之为社日。一般在“立春”后的41天至50天之间,大约在“春分”时节(3月20日左右)。
火前,即明前,因为古人在寒食节有禁火三日的习俗,即“寒食节”。寒食节是在清明节前一天,因此火前茶实际上就是明前茶。乾隆下江南时就曾作《观采茶作歌》,曰:“火前嫩,火后老,惟有骑火品最好。”
雨前,即谷雨前,即4月5日以后至4月20日左右采制的茶叶。雨前茶虽不及明前茶那么细嫩,但由于这时气温高,芽叶生长相对较快,积累的内含物也较丰富,因此雨前茶往往滋味鲜浓而耐泡,明代许次纾就在《茶疏》中谈到:“清明太早,立夏太中,谷雨前后,其时适中。”
茶具的组合
广义的茶具是指在冲泡茶饮的过程中所用的所有器具,包括主茶具和辅助茶具。主茶具有:
1、茶壶;2、茶碗;3、小茶杯;4、大茶杯;5、盖碗:由杯盖、茶碗和托盘三件组成;6、盖置:用于托盖壶、盅盖与杯盖,以保持其清洁的器具;7、杯托:又称茶托,用于托放茶杯所使用的器具;8、茶盅:又名茶海。是分茶器具、将泡好的茶汤全部倒入,因有均匀茶汤浓度的作用,又叫公平杯;9、冲泡盅:用于冲泡茶叶的专用杯状器具,杯口有“嘴”;10、冲泡器:是杯盖连接有一滤网使茶渣与茶汤分离。中轴可上下提压如活塞,可使茶汤均匀的器具;11、水注:壶嘴细长,壶身较长的水壶。主要用于盛放冷水,注入点水器加热或盛放开水,温具是用来注水或者等水温稍降冲泡茶叶;12、茶船:放置茶壶的垫底茶具。既增加美观,又防止烫坏桌面;13、备水器:用于贮存开水或冷水、弃水及茶渣的保温瓶、煮水器、水敞口较小容器、水敞口大容器等;14、备茶器:主要有大量储存茶叶的茶瓮和茶样罐。
饮茶时,除了泡茶盛茶的用具之外,还要备有一些辅助用具。必要的辅助用具有:
1、茶盘:用来承接盛茶的杯或盏,向客人奉茶时使用,常用竹、木制成,也有用陶瓷制作而成的;
2、茶匙:取干茶时的用具,也可作为茶汤的搅拌用具,常用无异味的竹、木制作;
3、茶荷:又叫茶则,是控制用茶量的容器,常用无异味的竹、木制作而成;
4、茶盂:用来贮放茶渣、废水,以及尝点时废弃的果壳等物,多用陶瓷制作而成;
5、茶洗:用来承接泡茶和盛茶用具,其上层为有孔的盘,下层为贮水的容器,主要用来盛接漏出或溢出的水滴,多用竹木、金属、陶瓷等制作;
6、茶斗:又称茶漏,常在用小壶冲泡乌龙茶时,置于壶口,使干茶能顺利地进入茶壶。
绿茶茶艺
用具
玻璃茶杯香一支白瓷茶壶一把香炉一个
脱胎漆器茶盘一个开水壶两个锡茶叶罐一个
茶巾一条茶道器一套绿茶每人2―3克
绿茶程序解说:
第一道:点香焚香除妄念
俗话说:“泡茶可修身养性,品茶如品味人生。”古今品茶都讲究要平心静气。“焚香除妄念”就是通过点燃这支香,来营造一个祥和肃穆的气氛。
第二道:洗杯冰心去凡尘
茶,致清致洁,是天涵地育的灵物,泡茶要求所用的器皿也必须至清至洁。“冰心去凡尘”就是用开水再烫一遍本来就干净的玻璃杯,做到茶杯冰清玉洁,一尘不染。
第三道:凉汤玉壶养太和
绿茶属于芽茶类,因为茶叶细嫩,若用滚烫的开水直接冲泡,会破坏茶芽中的维生素并造成熟汤失味。只宜用80摄氏度的开水。“玉壶养太和”是把开水壶中的水预先倒入瓷壶中养一会儿,使水温降至80度左右。
第四道:投茶清宫迎佳人
苏东坡有诗云:“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清宫迎佳人”就是用茶匙把茶叶投放到冰清玉洁的玻璃杯中。
第五道:润茶甘露润莲心
好的绿茶外观如莲心,乾隆皇帝把茶叶称为“润心莲”。“甘露润莲心”就是在开泡前先向杯中注入少许热水,起到润茶的作用。
第六道:冲水凤凰三点头
冲破绿茶时也讲究高冲水,在冲水时水壶有节奏地三起三落,好比是凤凰向客人点头致意。
第七道:泡茶碧玉沉清江
冲入热水后,茶先是浮在水面上,而后慢慢沉入杯底,我们称之为“碧玉沉清江”。
第八道:奉茶观音捧玉瓶
佛教传说中观音菩萨场捧着一个白玉净瓶,净瓶中的甘露可消灾祛病,救苦救难。茶艺小姐把泡好的茶敬奉给客人,我们称之为“观音捧玉品”,意在祝福好人们一生平安。
第九道:赏茶春波展旗枪
这道程序是绿茶茶艺的特色程序。杯中的热水如春波荡漾,在热水的浸泡下,茶芽慢慢地舒展开来,尖尖的叶芽如枪,展开的叶片如旗。一芽一叶的称为旗枪,一芽两叶的称为“雀舌”。在品绿茶之前先观赏在清碧澄净的茶水中,千姿百态的茶芽在玻璃杯中随波晃动,好像生命的绿精灵在舞蹈十分生动有趣。
第十道:闻茶慧心悟茶香
品绿茶要一看、二闻、三品味,在欣赏“春波展旗枪”之后,要闻一闻茶香。绿茶与花茶、乌龙茶不同,它的茶香更加清幽淡雅,必须用心灵去感悟,才能够闻到那春天的气息,以及清醇悠远、难以言传的生命之香。
第十一道:品茶淡中品致味
绿茶的茶汤清纯甘鲜,淡而有味,它虽然不像红茶那样浓艳醇厚,也不像乌龙茶那样岩韵醉人,但是只要你用心去品,就一定能从淡淡的绿茶香中品出天地间至清、至醇、至真、至美的韵味来。
第十二道:谢茶自斟乐无穷
品茶有三乐,一曰:独品得神,一个人面对青山绿水或高雅的茶室,通过品茗,心驰宏宇,神交自然,物我两忘,此一乐也;二曰:对品得趣。两个知心朋友相对品茗,或无须多言即心有灵犀一点通,或推心置腹述衷肠,此亦一乐也;三曰:众品得慧。孔子曰:“三人行有我师”众人相聚品茶,互相沟通,相互启迪,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道德知识,这同样是一大乐事。在品了头道茶后,请嘉宾自己泡茶,以便通过实践,从茶事活动中去感受修身养性、品味人生的无穷乐趣。
铁观音的泡饮方法
铁观音茶的泡饮方法别具一格,自成一家。首先,必须严把用水,茶具,冲泡三道关。“水以石泉为佳,炉以炭火为妙,茶具以小为上”。冲泡按其程序可分为八道:
白鹤沐浴(洗杯):用开水洗净茶具
观音入宫(落茶):把铁观音茶放入茶具,放茶量约占茶具容量的五分;
悬壶高冲(冲茶):把滚开的水提高冲入茶壶或盖瓯,使茶叶转动;
春风拂面(刮泡沫):用壶盖或瓯盖轻轻刮去漂浮的白泡沫,使其清新洁净;
关公巡城(倒茶):把泡一,二分钟后的茶水依次巡回注入并列的茶杯里;
韩信点兵(点茶):茶水倒到少许时要一点一点均匀地滴到各茶杯里;
鉴尝汤色(看茶):观尝杯中茶水的颜色
品啜甘霖(喝茶):乘热细缀,先闻其香,后尝其味,边啜边闻,浅斟细饮。饮量虽不多,但能齿颊留香,喉底回甘,心旷神怡,别有情趣。
怎样泡茶茶更香?
绿茶花茶宜用三头盖碗,(绿茶也可用玻璃杯)90℃左右的沸水,投茶3克左右,先冲入少许水作温润泡,后注适量水,三分钟左右即可饮用。
乌龙茶宜用宜兴紫砂等小壶小杯,投茶量占壶内腔1/3体积,100℃沸水,先注水作温润泡,在10秒左右时将水倒掉,俗称洗茶,最好始终保持沸水温度,正式泡茶在1分钟左右将茶汤倒出,对火味儿(北京人说糊味儿)重的乌龙茶,要少投茶,水在10秒左右出壶。
绿茶,花茶宜在杯中余1/3水量时再续水,一般只冲泡三次。
红茶:用沸水冲泡,可清饮,也可调饮。加糖,加牛奶,加果汁,也可制成泡沫红茶作冷饮。
茶和与之配套的茶具、方法之外,要用好水,水的标准除了卫生标准外,应无异味,这样泡茶,才能喝出香味儿来。3.什么叫粗茶细喝,细茶粗喝?以北京人喝花茶为例:粗花茶,梗大叶粗,投茶量要少,水要开,此为细喝。精制花茶,叶嫩芽鲜,味薄汁少,要多投茶,用落开水,或热水机中的开水,此为粗喝。
细喝粗喝要根据茶的特点,你自己认为不好喝的茶不妨少投茶,喝淡茶兴许能喝出点什么别的味道来
古代茶器具趣名集释
你知道吗,古人在饮茶时使用的许多茶器茶具,在古代有着十分别致的雅名或浑号,饶有意趣。下面我们就介绍其中的一部分并作简要注释,以供茶友们欣赏。
1、苦节君---香竹风炉,盛行于宋代。以精细毛竹搭配制成的方形煎茶风炉,以耐高温的泥土搪其内,用以防其炙燃。苦节君者,谓其虽每日受火焰炼炙,仍以其素有贞心雅操而能自守也。
2、云屯----泉缶•淘制容器,以盛煎茶用之泉水。
3、乌府----盛木炭竹篮,为煎茶之资。
4、水曹----即瓷缸或瓦缶,以其贮存清水,供泛涤器具之用。
5、鸣泉----煮茶罐。宋代以后改用点茶法,所以用罐或铜瓶煮茶或点茶。
6、滤尘(也叫沉垢)----古茶洗,为煎茶前用以洗茶器之用具。
7、分盈----水杓,即《茶经》上所说之水则,则以量水之斤两。
8、执权----准茶秤。每煎茶一两,用水二斤(或二升)。
9、归洁----竹筅帚,用以涤壶。
10、递火----铜火斗,用以搬火。
11、降红----铜火筷子。
12、国风(或名团风)----湘竹扇,用以发火。
13、注春----茶壶。
14、撩云----竹茶匙。
15、啜香----茶碗。
16、甘钝----木砧墩,用以将木炭砸碎之工具。
17、受污----抹布,用以洁碗。
18、器局----竹编方形箱笼,用以收存茶器具者。
茶室四宝
所谓的“茶室四宝”,缺一不可。即玉书(石畏)、潮汕炉、孟臣罐、若琛瓯。
玉书(石畏)即烧开水的壶。为赭色薄瓷扁形壶,容水量约为250毫升。水沸时,盖子“卜卜”作声,如唤人泡茶。现代已经很少再用此壶,一般的茶艺馆,多用宜兴出的稍大一些的紫砂壶,多作南瓜形或东坡提梁壶形。也有用不锈钢壶的,用电,可保温。我在万般无奈的状况下,用大的玻璃烧杯,盛水置微波炉内使之沸腾。此法需注意两点,一是微波炉的时间和火力要调好,防止水未开或水老,需多次试验过方能掌握;二是要清除微波炉内的异味。
潮汕炉是烧开水用的火炉。小巧玲珑,可以调节风量,掌握火力大小,以木炭作燃料。此炉在现代亦使用较少。茶艺馆里,我所见到的有三种烧水用具。一种也是紫砂的小炉子,炉内可放置小小的固体酒精灯,配合大的紫砂壶烧水。仿佛也有烧蜡的。但是,无论是固体酒精还是蜡,需注意不能有味道和烟;一种是可保温电热器,不锈钢壶置电热板上;另一种则是磁感应烧水器,玻璃壶(底部是不锈钢?)放在感应盘上。这三种用具,以紫砂炉配紫砂壶最有意境,合乎品茶之道,只是较重而易损坏,不方便携带至远处。
孟臣罐即泡茶的茶壶。为宜兴紫砂壶,以小为贵。孟臣即明末清初时的制壶大师惠孟臣,其制作的小壶非常闻名。壶的大小,因人数多少而异,一般是300毫升以下容量的小壶。
若琛瓯即品茶杯。为白瓷翻口小杯,杯小而浅,容水量约10-20毫升。现在常用的饮杯(区别于闻香杯),有两种。一种是白瓷杯,另一种是紫砂杯,内壁贴白瓷。也有纯紫砂的饮杯,我个人认为不可取,因不利于茶的色泽。
什么是普洱
茶,作为世界三大主要饮料其修身养性的功效已经越来越受到各国专家的注意。而普洱更是以茶中之王而著称。
普洱茶产于云南西双版纳等地,因自古以来即在普洱集散,因而得名。(见普洱茶的典故)又由于云南常年适宜的气温及高地土壤养分富裕,故使得普洱的营养价值颇高。
普洱茶是采用绿茶或黑茶经蒸压而成的各种云南紧压茶的总称,包括沱茶、饼茶、方茶、紧茶等。普洱茶的品质优良不仅表现它的香气、滋味等饮用价值上,还在于它有可贵的药效及保健功能。<<梵天庐丛录>>(柴萼,箸于公元1925年)云:"普洱茶,性温味香,治百病,蒸制以竹苈成团裹,价等兼金。因此,普洱茶作为传统饮料,除能止渴生津和提神外,还被国内及海外侨泡,港澳同胞当作养生妙品。
普洱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距今已达两千年之久.民间有"武侯遗种"(武侯是指三国时期的丞相诸葛亮)的说法,故普洱茶的种植利用,至少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
千百年来,普洱茶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皆因茶质优良。
普洱茶有其独特的加工工序,一般都要经过杀青、揉捻、干燥、堆捂等几道工序。鲜采的茶叶,经杀青、揉捻、干燥之后,成为普洱毛青。这时的毛青,韵味浓峻、锐烈而欠章理。毛茶制作后,因其后续工序的不同分为"熟茶"和"生茶"。经过渥堆转熟的,就成为"熟茶"。再经过一段相当长时间贮放,待其味质稳净,便可货卖。贮放时间一般需要2-3年。干仓陈放5-8年的熟茶已被誉为上品。"生茶"是指毛茶不经过渥堆工序而完全靠自然转化而成为熟茶。自然转熟的进程相当缓慢,至少需要5-8年才适合食用。但是完全稳熟后的生茶,其陈香中仍然存留活泼生动的韵致,且时间越长,其内香及活力亦发显露和稳健,由此形成普洱茶越陈越香,也养成了普洱爱好者爱收藏普洱茶的传统。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产条件的变化,现在的普洱茶与过去相比,制作工序上有所改变,产品也有所不同,但其风格和品质依照。
历史上普洱茶,是指以"六大茶山"为主的西双版纳生产的大叶种茶为原料制成的青毛茶,以及由青毛茶压制成各种规格的紧压茶。如普洱方茶、普洱沱茶、七子饼茶、藏销紧压茶、圆茶、竹筒茶、拼装散茶等。在长期的生产制作和销售过程中,普洱茶的花色品种不断更新,形成自己特有的产品系列。
第一次泡普洱怎么办?
您是第一次泡普洱茶?但是想泡一杯非常好的普洱茶?没关系,不用担心,普洱茶是所有茶叶种类中冲泡方法最多,也是最容易操作的一种。
那么,今天我们就从这许多中冲泡方法中选一种最容易掌握的教给大家。
首先,要知道泡好一杯茶只有两个基本要素:水温和茶叶浸泡时间
水温?普洱茶的水温是最好掌握的:1000C;是不是很容易?不象龙井要850C,碧螺春要750C,很难控制,而普洱茶只要水完全煮沸即可。
茶叶浸泡时间?第一道茶水可以弃去,第二道起作饮用,但第二道的茶叶浸泡时间可以短些如10-20秒,第三道浸泡时间略为第二道长些如30-40秒,以此类推,越泡茶水浓度越淡,则浸泡时间也就可以越长。看以下图列示范:
1.将普洱茶叶置入滤杯中,约10克(铺满杯底,略高)。
2.将才煮开的沸水注入滤杯中,盖末茶叶。
3.片刻,拿出滤杯,弃去第一道茶水。
4.再次注入沸水,盖末茶叶,盖上杯盖,静置20秒左右。
5.打开杯盖倒置,取出滤杯,稍稍滴去茶汁,至于杯盖内。
6.好了,一杯香浓醇和的普洱茶就泡好了。
7.在享用之余可别忘了滤杯中的茶叶,千万别将他弃了,普洱是非常耐泡的,在将喝完第一道时,您可以将滤杯放回茶杯中,同样再次注水,盖上,静置小会儿,第二杯普洱又泡好了。
是不是很方便?赶快动手吧,自己制作一杯香浓醇和的普洱茶。
茶具知识
所谓“烹茶四宝”是指:潮汕炉、玉书碾、孟臣罐、若琛瓯。“潮汕炉”为烧开水的小火炉;“玉书碾”是烧水的水壶;“孟臣罐”则指泡茶用的小花壶;“若琛瓯”是喝茶用的小茶杯。“烹茶四宝”演变至今,使得茶艺泡茶多彩纷呈,茶具的使用也增加了许多技法,泡茶成为了一项外行人觉得有趣、内行人觉得能提高修养的茶艺生活。茶艺泡茶的工具种类繁多,大概可分为置茶器、理茶器、分茶器、品茗器、涤洁器等,现分别说明如下:
1.置茶器
茶则:从茶叶罐中取茶用的器具,一般多为竹制品。
茶匙:将茶叶从茶则中拨入壶中。
茶漏、茶斗:置于壶口上便于将茶导入壶中,防止因壶口过小而使茶叶落在壶外。
茶荷:茶荷与茶匙、茶漏的作用相似,但它的功能比较多。用茶荷盛茶时,可根据茶叶的多少来决定置茶量:其次,将茶叶倒入茶荷中,便于观察茶的特点以决定泡茶的方法,而客人则可欣赏茶叶、闻茶香。
茶擂:将茶叶倒入茶荷后,用茶擂适当压碎茶叶,以便在冲泡时得到较浓的茶汤。
茶仓:即分茶罐,泡茶前先将欲冲泡的茶叶倒入茶仓,能节省空间且较为美观。
2.理茶器
茶夹:将茶渣从茶壶中夹出。
茶匙:茶匙可用来置茶,也可用来掏出茶渣,而尖细的一端则可用来疏通壶嘴。
茶针:茶针是用来疏通茶壶的内网,保持水流畅通。
茶桨、茶簪:茶叶冲泡第一次时,表面会浮起一层泡沫,此时可用茶桨拨去泡沫。
3.分茶器
茶海、茶盅、公道杯、母杯:茶壶中的茶汤冲泡完成,便可将之倒入茶海。有些人会在茶海上放置一个滤网,以过滤倒茶时随之流出的茶渣。茶汤倒入茶海后,可依喝茶人数多寡分茶,人数多时,可利用较大的茶海冲两次泡茶,再平均分茶;而人数少时,将茶汤置于茶海中,也可避免茶叶泡水太久而生成苦涩味。
4、品茗器
茶杯:品茗所用的杯子。
闻香杯:此杯的高度较茶杯高,借以保留茶香。
杯碟:放茶杯的小托盘,杯碟有装点、美化的作用。有时茶汤烫手,用杯碟端茶杯较为方便。
5.涤洁器
茶盘:用以盛放茶杯或其他茶具的盘子。
茶船、茶池、壶承:盛放茶壶的器具,当壶中的水注满溢出时,茶船可将水接住,避免弄湿桌面。茶船多为陶制品,更有古朴造型的茶船,增添喝茶的乐趣。茶船也是养壶的必需器具,以盛装淋壶的茶汤。
渣方:盛装茶渣的器皿。
水方、茶盂、水盂:盛接弃置茶水的器皿。
涤方:放置使用过而待清洁杯盘之器皿。
茶巾:茶巾主要的作用是为了擦干茶壶,将茶壶或茶海底部残留的水擦干,也可用来擦拭清洁桌面的水滴。
容则:摆放茶则、茶匙、茶夹等器具的容器。
6.其他
煮水器:煮水器的种类很多,风炉与水壶、酒精灯与水壶、电茶壶等都可使用,只要在加热煮水过程中不会使水变质,即可作为泡茶之用。
壶垫:纺织制品的垫子,用以隔开茶壶与茶船,避免因摩擦碰撞发出声音。
盖置:放置茶壶盖、茶盅盖的小盘子,多用杯碟替代。
奉茶盘:奉茶用的托盘。
茶拂:置茶后,用以拂去茶荷上的茶末。
温度计:用来判断水温的辅助器具。
茶巾盘:可将茶巾、茶拂、温度计等皆放于茶巾盘上,使桌面更加整齐。
香炉:喝茶时焚点香,可增加品茗乐趣。
新壶使用及养壶方法
新壶新泡首先要决定此壶将用以配泡哪种茶。譬如重香气茶或重滋味的,如果讲究的话,都应专门有备泡的壶,同时也可使新壶接受滋养。方法是用干净锅器盛水把壶淹没,用小火煮壶,将茶叶同时放入锅中同煮。等滚沸后捞出茶渣再稍等些时候取出新壶,置于干燥且无异味处随自然阴干后即可使用。2、新壶使用时应首先用茶汤烫煮一番,一则可除新的烟土味和洗涤除污后即可使用。3、旧壶重新使用,应做到每次泡完茶后,将茶叶渣倒掉并用热水涤残汤,以保持清洁,合乎卫生。4、注意“壶内茶山”。有些人泡用完后,往往只除去茶渣,而往往将茶汤留在壶内随壶阴干,日久后累积茶山,但如果维护不当,壶内易生异味。所以在泡用前应以滚沸的开水冲烫一番。5、把茶渣摆存在壶内来养壶,这种方法绝不可取。一方面茶渣闷在壶内易发酸馊异味,有害于壶,另一方面紫砂壶能吸附热香茶味,所以残渣剩味实无益于紫砂壶。6、壶在使用时应做到经常擦试,并应不断用手抚摸,久后不仅手感舒服,而且能焕发出紫砂陶质本身的自然光泽,浑朴润雅,更能耐人寻味。7、在清洗壶的表面时,可用手加以擦洗,洗后可再用干净的细棉布或其它较柔细的布擦试,然后放于干燥通风又无异味处阴干,久而久之,你自然会与这把壶发生较深厚的感情。
纯正紫砂壶鉴别的方法
一、看颜色:纯正紫砂的颜色,不论紫色、黄色、红色或者是两者之间的颜色都应有玉石般的韵味,其光质为黯然之光,象上了油一样,越擦越润,不能上腊,不能抛光,可参考老玉石的材质效果,材质越稀有、越有价值,因为资源有限。
二、听声音:紫砂壶是陶之上品,所以壶的声音是陶的声音。泡茶以后,声音沙、哑、沉,不能象金属声或者瓷器那么脆声,声音沙哑说明材质透气性好,内部不结晶,能保持茶的香味,不易变味。
三、手感:紫砂壶的手感应具光滑圆润、舒坦,虽有颗粒但很圆润,紫砂颗粒一般以32目-60目为适宜,通过传统手工加工,石磨碾粹的砂粉其手感和机器加工出来砂粉的手感是不同的。
四、养壶效果:好的紫砂,通过养壶泡茶少许,然后用于布干擦就能看出哑光色质,油性很重,时间养的越长,色质越深沉,古朴,直至产生壶之灵气,与人通性情。
紫砂壶第一讲究紫砂材质,讲究砂质的效果,紫砂矿岩从矿石风化到颗粒状,然后用石磨碾成带有颗粒的粉沫,加水练成熟泥,制作茗壶,这种原始的泥料加工方法,能很好地保持砂壶的透气性,使其日用功能良好,优良的材质颗粒效果使壶的音质为深、沉、沙、哑。砂料最佳的颗粒为32目-60目。原始的加工方法,可使砂壶产生圆滑、舒适的感觉。紫砂壶的表面不论偏紫、偏红、粉红、豆紫等,养壶不久都应有象上油的感觉,不能枯、乏,显得没有活力象老人的皮肤。
紫泥应紫里泛青、泛红,红泥应红而不艳,本山绿泥应黄里发青。过去茗壶的颜色与龙窑的气氛有关。龙窑烧制的茗壶的颜色与龙窑的气氛有关。龙窑烧制的茗壶,一般断面发黑。
纯正的紫砂材质,是紫砂壶造型设计的前提,充分利用材质的特点、颜色,表达紫砂的材质美、造型艺术美、日用功能美。现代人生活水平的提高,讲究健康长寿,无毒、无害的纯正紫砂茶具更会被人们所青睐。
紫砂壶的造型无论是传统还是现代,非常讲究其点、线、面的美感。讲究壶体整体的设计完美、新颖,要求制作人员以人为本,加以人性设计。壶体讲究气度,讲究合理的壶咀、壶把、壶钮的功能搭配协调。,对于爱壶者而言,首先分清壶的制作,是全手工或是手工壶,观观察壶体的造型是否优美,有无作品个性。壶体结构搭配是否协调,这是关键,如果是光货表面是否平滑,咀把过渡是否自然,做工是否精细、干净、利落。
其次观察出水是否流畅、干净,把子是否省力,盖子是否紧密。
光货造型在传统观念上,同一把造型外轮廓曲线有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之说。光货造型或丰满、或清秀、或粗犷、或刚毅,给人感觉"圆、稳、匀、正"。
现代陶艺手法制作的茗壶,讲究形体的艺术趣味,在不规则中求稳重,变化之中求规律,充分显示作品的灵气,讲究作品的艺术效果,追求返朴归真的意境。从原有的壶艺法则中变成无法,充分享受美的感觉。
花货是自然界中的自然形态、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素材加以提炼装饰,古代花货中尤以供春壶、鱼化龙最为出神入化,现代作品如始祖等、花货讲究精神,讲究提炼,讲究变化,作者必须有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并且能够舒适的把玩,一把好的花货作品必须形好、工好、艺术构思好、日用功能好,烧制效果好。
中国十大名茶
茶的品种分红茶、绿茶、清茶、黄茶、白茶、黑茶六类。中国十大名茶是:
一、西湖龙井茶。“茶中之美数龙井”。因它产于杭州市西湖区的龙井村而得名。
二、洞庭碧螺春。“洞庭碧螺春,茶香百里醉。”它产于江苏太湖之滨的洞庭山上。
三、武夷岩茶。“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它产于闽北“秀甲东南”的名山武夷,与铁观音茶同被视为乌龙茶中的名贵珍品。
四、铁观音。产于闽南的安溪县。
五、屯溪绿茶。简称“屯绿”,是安徽屯溪一带所产炒青绿茶的总称。
六、祁门红茶。简称“祁红”,产于安徽祁门县的山区。
七、信阳毛尖。产于河南信阳境内的大别山区,又称“豫毛峰”。
八、君山银针。产于湖南岳阳君山,全由肥嫩芽头制成。
九、普洱茶。因产地是云南普洱而得名。
十、滇红茶。云南盛产红茶,并多优品,人称“滇红茶”。
《茶经》
公元758年左右,我国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茶叶专著《茶经》。详细记载了唐代及唐代以前的茶叶历史,产地,茶的功效,栽培,采制,煎煮,饮用的知识技术等,是中国古代最完备的一部茶书,使茶叶生产从此有了比较完整的科学依据,对茶叶生产的发展起过积极的推动作用。
《茶经》的作者陆羽,字鸿渐,自号桑苎翁,又号竟陵子,生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复州竟陵郡人。被后人尊为“茶圣”。
茶道
中国人视道为体系完整的思想学说,是宇宙、人生的法则、规律,所以中国人不轻易言道,不像日本茶有茶道,花有花道,香有香道,剑有剑道,连摔跤搏击也有柔道、跆拳道。在中国饮食、玩乐诸活动中能升华为“道”的只有茶道。
茶道属于东方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不同,在于东方文化往往没有一个科学的、准确的定义,而要靠个人凭借自己的悟性去贴近它、理解它。早在我国唐代就有了“茶道”这个词。我国学者对茶道的解释受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思想影响,“茶道”一词从使用以来,历代茶人都没有下过一个准确的定义。直到近年对茶道见仁见智的解释才热闹起来。
吴觉农先生认为:茶道是把茶视为珍贵、高尚的饮料,因茶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种艺术,或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手段。
庄晚芳先生认为:茶道是一种通过饮茶的方式,对人民进行礼法教育、道德修养的一种仪式。庄晚芳先生还归纳出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为:“廉、美、和、敬”他解释说:“廉俭育德、美真廉乐、合诚处世、敬爱为人。”
陈香白先生认为:中国茶道包含茶艺、茶德、茶礼、茶理、茶情、茶学说、茶道引导七种义理,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中国茶道就是通过茶是过程,引导个体在美的享受过程中走向完成品格修养以实现全人类和谐安乐之道。陈香白先生德茶道理论可简称为:“七艺一心”。
周作人先生则说得比较随意,他对茶道的理解为“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为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现实中享受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
台湾学者刘汉介先生提出所谓茶道是指品茗的方法与意境。
其实,给茶道下定义是件费力不讨好的事。茶道文化的本身特点正是老子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同时,佛教也认为:“道由心悟”如果一定要给茶道下一个定义,把茶道作为一个固定的、僵化的概念,反倒失去了茶道的神秘感,同时也限制了茶人的想象力,淡化了通过用心灵去悟道时产生的玄妙感觉。用心灵去悟茶道的玄妙感受,好比是“月印千江水,千江月不同。”有的“浮光耀金”有的“静影沉壁”有的“江清月近人”,有的“水浅鱼读月”,有的“月穿江底水无痕”,有的“江云有影月含羞”,有的“冷月无声蛙自语”,有的“清江明水露禅心”。有的“疏枝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有的则“雨暗苍江晚来清,白云明月露全真。”月之一轮,映像各异。“茶道”如月,人心如江,在各个茶人的心中对茶道自有不同的美妙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