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索网公器私用暴露的三个问题

         在网上舆论几乎一边倒的情势下,北京工商局对备受争议的北京网店新规作出了低调解释,声称不会强力推行,更多的还是促进和呼吁网商办照,对网店的属地和营利性界定问题,将交由市场去判断;同时声明,北京市工商局没有授权任何一家企业代理网络认证。而同样处于舆论漩涡中心的名索网,也发布公告,“名索验证”是名索提供的服务于电子商务交易安全的第三方验证体系,以工商数据为基础并通过严格的审核流程对企业提交的信息真实性进行在线验证的一种创新服务。该验证刚好于近日出台,与北京市工商局公布网店新规时间上很接近,让外界颇多质疑,但公告称这“纯熟巧合和偶然”。
     北京工商局的解释主要是两个方面内容,一方面,不强力推行网店新规;另一方面,撇清了和名索网的暧昧关系。虽然这样的表态,可能有些迫于压力,但毕竟是对舆论和公众情绪的一种积极应对,无疑是一种进步。而名索网的公告,则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味道,这个世界有些巧合实在巧合的让人莫名其妙。
      客观的评价名索网,应该说它所提供的工商企业数据搜索业务,对于公众防范皮包公司,是有一定现实意义的,所以这样的服务公众是需要的。之所以被舆论痛批,是因为它有狐假虎威的嫌疑,是公器私用的恶劣典范。名索网事件,姑且称之为事件,暴露出来三个方面的问题,值得关注。
      其一,行政执法部门威权意识浓厚。象名索网这样的服务,既然公众需要,也应该是工商部门的职责所在,可是为什么工商部门没有去做这样的事情呢?很大一个原因,是一些行政执法部门习惯了强势的管理执法,习惯了在“为人民服务”的大帽子下面,对小民吹胡子瞪眼,这是沉淀在潜意识里的威权思想在作祟。而服务往往成为一种形式主义,弄几个制度往墙上一挂,搞几场声势浩大的便民服务活动,大张旗鼓的宣传一下,然后在上级检查或年终总结时,就成了为人民服务的例证,这已经成了强权部门的一种惯性,习以为常了。而服务,只是一种偶尔为之的做做样子,没有成为一种主导意识,自然也就无法成为一种常态行为。 
      其二,公器私用导致行政权力商业化。笔者仔细看了一下名索网的公告,其中这样一句话,引起了我的注意:以工商数据为基础,并通过严格的审核流程对企业提交的信息真实性进行在线验证的一种创新服务。以工商数据为基础,这个工商数据从哪里来的呢?对于这个本属于工商部门服务范畴的事情,工商部门没有做,而变成了一种商业模式,很滑稽。工商部门一个搪塞的可能理由,是工商企业的数据,没有征得企业同意,不能随便泄露,那么名索网的工商数据从何而来?这其中有何猫腻,不能不让人怀疑。两种可能,一是名索网通过公关,拿到了内部数据,二是工商部门和名索网之间有利益关系。当然,这只是一种猜测,只是可能。但是,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名索网确实拥有工商数据,否则它的验证就无从谈起。工商数据作为公共资源,怎么成了一个商业机构的底牌呢?这绝对是不正常的。这种不正常背后,是否隐藏着某种交易,不能不让人猜测。   
      其三,政府部门公信力的异化。一般对于工商企业某方面资质、资格或者荣誉的认证,都是由相关政府部门或者行业协会来进行和授予,这样的行为,大都是以政府公信力为基础的(一些行业协会也具有半官方的性质),以行政权力为保障的。而名索网作为一个商业机构、互联网企业,开展第三方认证,它的公信力从何而来?它所提供的验证,有多大可信度?如果消费者被它所验证的企业欺诈,它又能有哪些保护措施呢?淘宝、易趣等C2C平台,也开展网店诚信认证,但是同时还有先行赔付等制度,予以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名索网显然做不到这一点,它所能做的,就是利用掌握的工商数据,给公众提供一个基本的信息咨询,而且在网站的合作伙伴一栏,把北京工商局排在第一位,显然也有利用政府部门公信力的居心在内。而从之前的一些情况看,北京工商局显然也默许这样的行为。笔者刚刚又看了一下名索网,发现合作伙伴中的北京工商局,已经被撤掉了。欲盖弥彰,是否做贼心虚呢?(作者,陆建国)

你可能感兴趣的:(职场,it,休闲,名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