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文件系统?
文件系统是操作系统用于组织和管理文件的一套系统软件。
对于一个新的硬盘 我们必须先进行分区格式化才能进行使用,分区实质上就是对硬盘的一种格式化,创建分区时就设置好了硬盘的各项物理参数,指定了硬盘的MBR(主引导记录)和引导记录备份的存放位置。安装操作系统和软件之前,要对硬盘分区和格式化,才能保存信息。不论划分多少分区,使用SCSI或IDE硬盘,都必须把硬盘主分区设定为活动分区,才能从硬盘启动系统。
硬盘的分区由主分区、扩展分区和逻辑分区组成:
主分区(扩展分区也是一个主分区)的最大个数是四个,其个数是由硬盘的主引导记录MBR(Master Boot Recorder)决定的,MBR存放启动管理程序(如GRUB)和分区表记录。
扩展分区下可以包含多个逻辑分区
所以主分区范围是从1-4,逻辑分区是从5开始的
主分区:也叫引导分区,最多可能创建4个,当创建四个主分区时候,就无法再创建扩展分区了,当然也就没有逻辑分区了。
扩展分区:扩展分区是一个概念,实际上是看不到的。当整个硬盘分为一个主分区的时候,就没有了扩展分区。
逻辑分区:在扩展分区上面,可以创建多个逻辑分区。逻辑分区相当于一块存储介质,和其它别的逻辑分区、主分区没有什么关系,是“独立的”。
活动分区:就是当前活动的、操作系统可以启动的分区。
格式化是针对主分区和逻辑分区的。这个时候的格式化是对数据和元数据进行组织的一种机制,经过格式化的分区形成了特定的文件系统(如ext3),它主要是便于操作系统对于数据进行管理。
Linux
下的分区名称:
IDE
硬盘采用/dev/hdxy来命名。x表示硬盘(a是第一个块硬盘,b是第二块硬盘...),y是分区号码(从0开始,1、2、3…)。
IDE
硬盘和光驱设备将由内部连接来区分区定。
/dev/hda
表示第一个IDE信道的第一个设备(master),
/dev/hdb
表示第一个IDE信道的第二个设备(slave)。
/dev/hdc
和/dev/hdd为第二个IDE信道的master和slave设备。
SCSI
硬盘采用/dev/sdxy来命名。x表示硬盘(a是第一个块硬盘,b是第二块硬盘...),y是分区号码(从1开始,1、2、3…)。
磁盘分区管理工具:
fdisk,sfdisk,parted
和partprobe,下面对它们分别进行解析:
fdisk
-b
指定每个分区的大小
-l
列出指定的外围设备的分区表状况
-s <
分区编号
>
将指定的分区大小输出到标准输出上,单位为区块
-u
搭配
"-l"
参数列表,会用分区数目取代柱面数目,来表示每个分区的起始地址
-v
显示版本信息
其中,当我们使用命令“
fdisk /dev/hda1
”时,进入磁盘分区界面,首先输入“
m
”命令,可以看到一个列表解析,下边对该列表中一些常用下说明一下:
d
: 删除一个分区
l
: 列出已知的分区类型以及id号
n:
创建一个新分区
p
: 显示现有的分区列表
t
: 修改分区的类型id号
w
: 保存更改并退出
q
: 不保存更改退出
sfdisk
-?
或-help 显示帮助
-d 显示硬盘分区的设置
-l 显示后硬盘分区的相关设置
-s 显示分区的大小,单位为区块
-v 显示版本信息
parted
其命令格式为:
parted [options] [device [command [options...]...]]
-d
-s
不显示提示
-i
显示提示
-v
显示版本号
-h
显示帮助信息
partprobe
当我们建立一个分区后,使用“partprobe”命令可以在不重启系统的情况下被系统识别。
磁盘格式化管理工具命令:
mkfs
和mke2fs
mkfs
其命令格式:
mkfs [-V] [-t fstype] [fs-options] filesys [blocks]
其参数含义:
-V :
详细显示模式
-t :
给定档案系统的型式,预设值为
ext2
-c :
在制系统前,检查该
partition
是否有坏轨
格式化交换分区命令可以为:
mkswap
mke2fs
其参数含义:
-b
设定数据块大小(有
1024K,2048K,4096K
)
-i
设定
inode
值
-c
检查磁盘错误,较慢
-L
设定扇区的
label(
表头名称
)
-j
建立
ext3
格式
磁盘参数修订命令:
e2lable
如:
e2lable /dev/hda1 /
将
/dev/hda1
设备名改为“
/
”
tune2fs
-j
格式转换
-l
查看详细信息
-i
设置自检天数
-c
设置自检次数
fsck
检查并修复文件系统
-A
检查所有设备
-a
自动修复
-t
指定要检查的文件系统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