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底,中国一家官方媒体援引韩国《朝鲜日报》的报道称,在明年之前,朝鲜将有12万名朝鲜产业工人以“产业研修生”的身份来到中国工作。
在延边大学东北亚研究院院长金强一印象中,朝鲜如此大规模、有组织地派遣劳工来中国工作,“还是头一次听说”。
相关报道称,12万劳动者前来中国以赚取外汇,除了吉林省图们市、珲春市和辽宁省丹东市外,他们还将分批前往中国东北三省其他城市就业。
不过,对于“12万人”这一数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经多方采访,并未得到中国相关权威部门的证实。
随着全球人口流动增大,移民人数不断增加,据统计,在华朝鲜劳工总数约40万
据《朝鲜日报》报道称,即将前往中国的大部分劳动者都是韩国政府采取对朝制裁措施后,失去工作的朝鲜代工工厂的熟练工人,包括1万~2万名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
这些被评价为“勤奋、努力”的朝鲜工人将被统一管理,在中国的工厂里创造价值、赚取外汇。
神秘的朝鲜高学历人才
必须在同一车间工作,不出厂门,不与中国人交往。
根据此前韩国《朝鲜日报》的报道,为解决中国东北三省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图们、珲春等地决定,将以产业研修生的形式接收两万名朝鲜员工。根据这一措施,今年5月,图们一家企业首次雇用了29名朝鲜女性。近期,又有160名朝鲜女性被派往该地区。朝鲜人得到中方签发的签证后,可以从事制造业和服务业等行业。
一位在图们市经济开发区工作的当地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此前已经有大约160名朝鲜劳工被分配在开发区的各个企业工作。
从图们市区驱车十几分钟便可以来到图们市经济开发区。宽阔的大道偶尔有企业的汽车经过,只有在午饭时才能看见三三两两的人群。图们江市朝鲜工业园区就坐落于此,此外还有延边图们塑料特色园区、浆纸化工循环产业园区、人参健康产业园区等。
图们市经济技术合作局的资料显示,朝鲜工业园项目是由图们市政府、河北某公司和朝鲜贸易省共同建设。园区以建设长吉图进出口加工贸易中心和朝鲜企业孵化基地为目标,打造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的对朝出口加工基地和引进朝鲜技术人员合作基地。其中,朝鲜贸易省负责朝鲜技术工人的引进和产品在朝鲜市场的销售。
上述在开发区工作的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开发区管委会办公楼的后面有正在给朝鲜员工建设的宿舍。按照他的指点,记者看到两栋正在建设的红砖楼房,但因为现场禁止靠近,记者无法进一步了解相关情况。
据上述人士介绍,这160名朝鲜劳工平日活动单一,基本“两点一线”——从宿舍到工厂,而且基本不出工厂大门,也从不与中国人交往。即便是他们的中国同事,也几乎和他们没有任何接触。
据《凤凰周刊》报道,“在具体的用工方式上,朝方机构负责人也提出了他们的要求,派驻中国企业的朝鲜劳工,必须在同一车间务工。”
即便是长期散见于中国各地朝鲜餐厅的服务员,虽然身处服务性行业,但在管理上也非常严格。
吉林省长春市,一家中朝合资的饭馆。负责迎宾的工作人员胸前挂着朝鲜国旗胸章。饭馆大厅的中央是一个表演台——朝鲜特色的檀木色亭廊。
“我来这里工作已经快三年了。”一位李姓朝鲜籍服务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按照规定,工作满三年就要回国。
她身高约165厘米,皮肤白皙,看不出涂脂抹粉的痕迹,身上没有任何首饰。她告诉记者,和自己一起工作的20多位朝鲜同事大多毕业于平壤音乐大学,且个个能歌善舞。她们都不能单独外出,不允许使用手机,不准谈恋爱。“不允许使用手机是因为怕出事。”当记者追问“怕出什么事”时,她警惕而简约地回答说:“不好的事。”
她承认,很多客人会向她索要手机号码或其他联系方式,每次,她都会说:“对不起,都没有。如果想见我,你可以再次光临。”有客人问她对中国男子是否有好感时,她坚定地回答:“我们朝鲜有更好的男人!”
一位中国员工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她们很少与我们说话,工作特别努力勤奋。她们只负责迎宾和点餐、上菜等服务,传菜、清洁、后厨等工作则全部由中国员工来做。她们的宿舍离饭店不远,但具体地址我们不知道。”
延吉一家餐厅的中国员工告诉记者,在此表演歌舞的朝鲜员工,每天由饭店统一安排食宿,“平时也没见她们有什么大额开销。”
“我们要在国内经过选拔,然后国家送我们过来,都是合法的工作人员。”李姓朝鲜籍服务员说。她并不知道,今年,自己将有12万同胞前来中国工作。
金强一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这些产业工人在朝鲜应该都是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他们在中国工作更加便于朝方集中管理。高学历也便于他们更加高效地学习。”
月工资1500元左右60%上缴组织
朝鲜派遣大量劳工来华工作,其主要原因被境内外媒体解读为朝鲜需要积累外汇。
据韩国《朝鲜日报》报道,此次输送到中国的朝鲜劳动者的月薪根据从事行业不同,为200~300美元(约合人民币1300元到1900元)。《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走访长春、延边、图们、丹东等城市后发现,无论是朝鲜籍工作人员还是知情者提供的朝鲜劳工薪酬数据,都在1500元人民币左右。
一位在图们市经济开发区工作的当地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朝鲜工人的工资只有大约1200元左右(折合约200美元),没有其他的收入和保险。不过,在图们,这一工资标准已大大超过当地政府规定的830元人民币的全日制用工最低工资标准。
丹东市一位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在丹东雇用朝鲜工人需要支付的工资大约为200~250美元,折合人民币1200~1500元左右,无需缴纳保险等。
这个价格对于朝鲜劳工来说,或许已经是高工资了。2011年7月韩国联合通讯社的一篇报道称,在朝鲜开城工业园区投资建厂的韩国企业负责人召开会议,决定接受朝方提出的园区员工工资上调5%的方案,将最低工资标准上调至63.8美元。
《凤凰周刊》的报道称,图们朝鲜工业园区与朝方制定的劳工用工协议中,朝鲜劳工的工资并非全部由劳工受领,朝鲜劳工都是由政府机构集体外派,工资中的60%归组织,40%由中方用工企业发给朝鲜工人。
按照这个比例计算,每个朝鲜工人每月自己可以赚到人民币480元到760元。
金强一分析说:“朝鲜派产业工人来中国工作,我认为第一是出于外汇紧缺的现状所迫;第二,其国内经济也有些紧张;第三,朝鲜认为加强与国际经济等领域合作是必要的。”
雇用朝鲜劳工难度很大
审批手续不繁琐,但比较“苛刻”
在中朝接壤的另一边境点——辽宁省丹东市,鸭绿江穿城而过。始建于1940年的鸭绿江大桥平静地躺在竹青色的江面上。在中国给朝鲜劳工发放长期工作签证之前,许多持旅游签证的朝鲜人都是通过这里奔波于边境两侧。
《经济观察报》报道称,丹东目前正在制定一个关于承接“朝鲜劳动力”的规划,期望通过廉价的朝鲜劳动力,把丹东打造成东北东部的代加工城市或者承接东部的代加工产业,并让鸭绿江流域的13个城市一起发力,成为朝鲜劳工最大的集聚地,从而推动东北东部边境地区的整体开放。
吉林省珲春市则在2010年就开始尝试通过官方渠道雇用朝鲜劳工。
珲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的公开信息显示,珲春市于2010年10月份就开始试探性地与朝鲜罗先市工业局进行接触,洽谈引进朝鲜劳动力的问题。朝方也高度重视此事,经多次协商同意向珲春派遣劳动力,以每人每月1350元的标准,在中方负责食、宿及安全保卫工作的前提下,达成了引进2000人、第一批200人合作意向。“首批200人将在(2011年)12月中旬走进珲春”。
低成本、勤奋、好管理的朝鲜劳工,很受当地企业的青睐,但雇用朝鲜劳工绝非易事。
丹东市相关职能部门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雇用朝鲜劳工的手续并不繁琐,但是比较“苛刻”。“从今年3月份到6月末,丹东市共有6家企业申请雇用朝鲜劳工,但是只有一家申请下来。”而且,朝鲜劳工也并非对所有产业开放。“目前开放的只有三个行业,服装加工、食品加工和软件行业。”对于雇用的企业也有要求,即在丹东设厂时间超过一年并拥有一年的完税证明,投资资本金额达到100万美元,而且朝鲜员工只能占20%.不过这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申请朝鲜工人不会因为投资规模格外大而提高获批可能性,“跟投资量没关系”。
据其介绍,企业招朝鲜劳工,需要先与丹东当地负责中介工作的朝鲜商社进行洽谈,这是审批手续的前提。“必须持有与朝鲜相关机构的用工合同才能进行申请。”而由此产生的劳务中介费用则由企业与朝方协商。
持有用工合同的企业,一般先向当地公安、外经贸部门、劳动就业部门、外事部门申请盖章,然后申请材料会被送往省里进行审批。而朝鲜员工的食宿、安全等由中方企业与朝鲜负责带队的人士进行协商安排。
国家旅游局网站信息显示,今年1月到3月,朝鲜来华总人数达4.02万人,其中服务员工为1.93万,占总数的近50%.
就朝鲜来华劳工的数量以及工资等问题,记者致电外交部,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并无信息可供回复。”
近日,朝鲜大使馆有关工作人员向媒体表示,关于大规模向中国派遣劳工一事,他们尚未收到任何有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