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S的基本功能是实现宽带用户的管理特性和业务发起功能,包括用户识别、认证、计费、IP地址管理、安全性管理等内容。在DSLAM网络的发展进入成熟阶段,宽带价值链渐渐形成,此时BAS设备还必须与增值业务平台配合,提供对门户、综合卡号、内容计费等丰富的增值业务的全方位支持,提供更加精细的用户管理和按照业务类型计费的能力。
BAS在宽带价值链中充当着智能业务触发和执行功能,通过与业务平台的配合,可提供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快速业务生成能力,从而促进宽带网络的持续发展。通过BAS构建完善的用户管理和计费系统,使宽带网络朝着可运营、可管理和可持续增值的方向发展,它是DSLAM网络规模发展的引擎,不可或缺。在宽带网络中,BAS与交换机的连接、BAS数量容量的选择、BAS的选址,都会对网络建设成本乃至服务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BAS的连接方案
常见BAS的连接方式有侧挂式和下挂式,下面分别进行分析。
1.BAS侧挂式连接
侧挂式连接是指BAS侧挂在三层交换机上,如图1所示,该种连接方式的特点如下。
(1)城域网带宽受限于BAS与L3交换机之间的瓶颈
虽然通过GETRUNK方式上下行带宽都可以达到多个GE,但是BAS和三层以太网交换机之间的两个GE不能同时用于上行,带宽受限。在城域网中所有需要处理的数据先经过L3进入BAS进行认证后再返回到L3,在这样的处理过程中,骨干层的处理速度主要受限于BAS的处理能力。另外,此种组网不能有效发挥L3交换机处理效率高的特点,并在目前大部分L3交换机不能支持MPLS的情况下,限制城域网内基于MPLS技术的业务开展。
(2)大规模二层网络存在严重的广播风暴风险
业界通用的PPPoE、Web、VLAN+Web、802.1X等认证方式皆采用二层认证协议,不能穿过三层,L3下挂需要认证的端口不能启动三层功能,只能配置二层功能来透传认证报文,因此侧挂BAS的L3设备下行网络必须为二层网络。如果在网络中存在大量的认证的用户,则透传认证报文的L3组网相当于大规模的二层以太网,在城域网范围内的大规模二层以太网,可能产生严重的广播风暴,导致网络瘫痪,对于业务开展而言是比较严重的隐患。
(3)三层交换机的下行设备需要进行全局VLAN规划与配置
如果对二层网络不进行VLAN隔离,无法防止恶意用户通过广播或组播报文攻击网络,造成广播风暴。这一组网方式下若要保证用户之间的隔离,需要采用全局VLAN方式,带来巨大的规划、维护的工作量,更为重要的是按照802.1q协议标准全局VLAN的数目最多为4096,此种组网方式下存在比较突出的VLAN资源短缺问题。
(4)与BAS相连的交换机接口配置复杂
与BAS相连的L3设备接口必须同时配置二、三层接口,数据配置相对比较复杂、工作量比较大,对于网络的运营维护要求比较高。
图1BAS的侧挂式连接
2.BAS下挂式连接
BAS下挂是指BAS设备部署在二层和三层交换机之间,如图2所示,其特点如下。
(1)消除网络瓶颈
采用BAS下挂方式,在BAS和L3之间可以采用GETRUNK方式使链路带宽增加至多个GE,避免侧挂方式的链路带宽瓶颈,大大改善城域网整网业务承载能力。
(2)缩减二层网络规模
BAS终结二层报文,可以有效减小广播域规模,避免广播风暴。
(3)减轻全局VLAN资源压力
BAS终结VLAN信息,L3无需处理VLAN信息,无需进行全局VLAN规划和配置,减少全局VLAN资源的压力和全局VLAN规划的压力。
(4)降低配置的复杂性
BAS终结二层报文,L3只处理三层报文,无需同时进行二、三层接口配置,减轻配置和维护的工作量。
(5)提高网络的可靠性
BAS设备可以采用双归属组网方式,从而提高网络的可靠性。
图2BAS下挂式连接
二、BAS的部署
1.集中式BAS组网方式
早期的ADSL建设采用外挂集中式BAS完成用户的认证、鉴权和计费工作,随着建设规模的扩大,这种方式暴露出的问题日益增多,如流量瓶颈、单点故障、穿越IP城域网L2/L3设备VLAN资源紧张、VLAN规划和配置维护繁琐、增值业务开展困难、网络安全和网络的可持续发展等。为了更好地解决宽带电信级运营的管理问题,BAS如何部署已经成为运营商关注的重点之一。
在DSLAM网络建设的早期,主要采用端局式DSLAM方式布放,网络规模有限,集中式侧挂BAS组网可以满足实际应用,并可有效利用资源。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覆盖范围越来越广,网络的结构也越来越复杂,面临着管理、维护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为了解决集中式侧挂BAS的上述问题,BAS下移成为必然趋势,同时考虑到DSLAM网络与PSTN网络具有天然的联系,因此新建的DSLAM与BAS组网布局应结合PSTN网络的现状,在不同阶段、不同地域,根据网络规模选择灵活的组网方式。
2.端局化汇聚式组网方式
从目前发展来看,BAS设备主要用于汇聚xDSL业务,参照PSTN网络模型,BAS位置下移到端局层面比较合理。此时,BAS设备提供用户管理和DSLAM接入网络的带宽汇聚两项功能,即所谓的端局化、汇聚式BAS组网方式。
端局化、汇聚式BAS是一种较为合理的建网模式,其典型特点在于BAS设备本身具备一定的端口汇聚能力,具备综合接入能力,具备端局化管理能力。对于市区较为密集的DSLAM规模接入,在各PSTN端局处配置一套BAS,负责本端局覆盖范围内ADSL用户的认证、计费、安全和增值业务的提供。本端局内的ADSL用户通过DSLAM设备接入后,直接通过ATM/IP上行汇聚到端局化BAS,或在中间经以太网交换机进行一次汇聚后,再接入端局化BAS。端局化集中式BAS组网具有以下优点:
(1)BAS位置下移,ADSL业务划区接入,解决了侧挂集中式BAS带来的流量瓶颈和单点故障问题;
(2)ADSL用户直接汇聚到端局BAS,无需在城域网骨干、汇聚层交换机上通过VLAN透传二层通道来实现用户的接入汇聚,可充分保障一个ADSL用户分配一个VLANID,VLANID只需在端局范围内分配和管理,彻底地解决了集中式BAS带来的VLAN资源紧张、VLAN规划/维护困难、配置繁琐、骨干层二层广播等问题;
(3)采用端局化建设模式,由于一个城域网内BAS的数量有限,因此,对于城域网业务的开展、日常维护、管理、升级等操作都非常方便,并充分适应DSLAM规模建设的需求,网络扩展方便,增加DSLAM设备对上层BAS影响小;
(4)如果采用分布式的组网方式,可以有效避免设备的单点故障风险;
(5)运营商可以根据实际覆盖和业务发展情况,按需建设、分期投资、降低网络投入风险。
3.无BAS组网模式
为了解决集中式BAS带来的问题,个别DSLAM厂家提供一种低成本的解决办法,即不需要BAS设备,IPDSLAM设备简单地通过802.1X完成ADLS用户的基本认证和计费功能。这种不需要BAS设备的组网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组网成本。但是,由于DSLAM在网络层次上属于接入层,点多、面广、量大、分散,简单地通过802.1X在DSLAM上提供用户的基本认证功能,在用户管理模式上属于一种全分散式的用户管理。这种802.1X+L3的组网模式直接由DSLAM完成对用户的认证和计费等工作,上行通过FE/GE直接接入IP城域网的L3,城域网上不需BAS。这种无BAS的组网模式,在当前宽带网络投资大,收益慢的情况下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它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业务支持能力弱,盈利能力差:由于DSLAM设备处于接入层,简单地采用ASIC实现用户认证,在增值业务支持方面,一般只能提供基本的用户认证和计费功能,对Portal、IPHotel等增殖业务的支持非常困难;
(2)升级困难,不具可持续发展的潜力:通过ASIC实现用户管理功能,其功能固定、有限,新增业务或功能时,例如IPV4升级到IPV6,则必须更换硬件设备,使网络升级在成本、可靠性和对业务的影响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不具可持续发展潜力;
(3)不适宜大面积业务开展:每个DSLAM都是一个业务控制节点,业务控制节点数量太多,不同厂家的DSLAM很难统一功能,不便于大面积开展业务;
(4)IP地址规划问题:IP地址网段较小,不利于地址的统一规划;
(5)设备配置和维护强度高:DSLAM大规模建设具有数量大、点多、面广、地理位置分散等特点,其配置、维护和管理强度远远高于分布式用户管理或端局化BAS组网模式;
由此可见,802.1X+L3全分散、无BAS的组网方式可行性差。目前,DSLAM放置的密度越来越高,在某些城市的个别端局甚至出现一个局点上千线的情况,这种情况下,配置端局化分布式BAS只能满足一个点的DSLAM应用,单独配置BAS的意义已经被机房面积、成本、维护方便性等因素所掩盖,因此出现了对DSLAM内置BAS模块的需求,但是全分散组网的不合理性不能代表DSLAM上不需要内置BAS模块,作为DSLAM设备的一个功能选项,内置BAS模块的功能有其特殊的应用场合。
4.三种BAS组网模式综合比较(见表1)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下挂的、分散部署的BAS组网方式是一种主流发展方向。至于具体的BAS组网模式,各地可根据本地的网络规模和潜在宽带用户群的情况,选择相应容量系列和汇聚能力的BAS设备,组建一个合理、高效、可持续发展和增值的宽带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