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以太网中,为什么要有最小帧长度和最大帧长度的限制?

文章来源: [url]http://www.cnblogs.com/yhl1234/archive/2008/05/11/1192085.html[/url]
以太网 (IEEE 802.3) 帧格式:
1 、前导码: 7 字节 0x55, 一串 1 0 间隔,用于信号同步
2 、帧起始定界符: 1 字节 0xD5(10101011) ,表示一帧开始
3 DA( 目的 MAC) 6 字节
4 SA( MAC) 6 字节
5 、类型 / 长度: 2 字节, 0 1500 保留为长度域值, 1536 65535 保留为类型域值 (0x0600 0xFFFF)
6 、数据: 46 1500 字节
7、帧校验序列(FCS):4字节,使用CRC计算从目的MAC到数据域这部分内容而得到的校验和。
 
CSMA/CD 作为 MAC 算法的一类 LAN 称为以太网。 CSMA/CD 冲突避免的方法:先听后发、边听边发、随机延迟后重发。一旦发生冲突,必须让每台主机都能检测到。关于最小发送间隙和最小帧长的规定也是为了避免冲突。
考虑如下的情况,主机发送的帧很小,而两台冲突主机相距很远。在主机 A 发送的帧传输到 B 的前一刻, B 开始发送帧。这样,当 A 的帧到达 B 时, B 检测到冲突,于是发送冲突信号。假如在 B 的冲突信号传输到 A 之前, A 的帧已经发送完毕,那么 A 将检测不到冲突而误认为已发送成功。由于信号传播是有时延的,因此检测冲突也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也是为什么必须有个最小帧长的限制。
按照标准, 10Mbps 以太网采用中继器时,连接的最大长度是 2500 ,最多经过 4 个中继器,因此规定对 10Mbps 以太网一帧的最小发送时间为 51.2 微秒。这段时间所能传输的数据为 512 位,因此也称该时间为 512 位时。这个时间定义为以太网时隙,或冲突时槽。 512 位= 64 字节,这就是以太网帧最小 64 字节的原因。
512 位时是主机捕获信道的时间。如果某主机发送一个帧的 64 字节仍无冲突,以后也就不会再发生冲突了,称此主机捕获了信道。
由于信道是所有主机共享的, 如果数据帧太长就会出现有的主机长时间不能发送数据,而且有的发送数据可能超出接收端的缓冲区大小,造成缓冲溢出。 为避免单一主机占用信道时间过长,规定了以太网帧的最大帧长为 1500
100Mbps 以太网的时隙仍为 512 位时,以太网规定一帧的最小发送时间必须为 5.12μs
1000Mbps 以太网的时隙增至 512 字节,即 4096 位时, 4.096μs

你可能感兴趣的:(职场,网络基础,休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