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文凭的部长、28岁“厅官”与买官合法化


  近一个月来,中国官场上最引人注目的事情有三件:
  一是1980年出生的青年张辉被任命为共青团山东省委副书记。年纪轻轻就能够担任副厅级干部,张辉成为网络议论焦点。而议论的中心是认为张辉能够在名不见经传的大学毕业仅仅五年的时间能够从科员成为副厅级,走完了中国大多数人一辈子都难走完的路,绝对是家庭的作用。但张辉个人认为,自己能够得到提升的原因在于自己比较务实。
  二是仅有中专文凭的国务院原副秘书长张平在本届的国务院的组成单位中担任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主任。网民几乎是一致赞扬张平是个诚实的人,因为在官员的学历普遍随着官职升迁的今天,张平能够心如一团静水,没有去凭借职权、弄虚作假搞个高学历的文凭实属难能可贵。
  三是安徽省阜阳市几名买官的官员,尽管买官卖官的事情都已经查出,但买官者竟然是“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而像万里长城永不倒。对于这种丑恶现象,网民理所当然地称之为买官在中国已经被合法化了,进而进一步质问:买官合法化究竟是谁的耻辱?
  这三件事情看起来是互不统率的,但其实还是有着内在联系的,而且前两件是因,后一件是果。
  28岁担任副厅级,究竟应不应该质疑?要我说是用不着质疑的。副厅级如果在封建社会,也就是五品或六品官,如果在军队,也就是师级军官。28岁担任五品或者五品以上或者师级甚至以上官职的,无论是在封建社会还是在中共党史上,都有先例。中专文凭担任国家部级官员甚至以上官职的也有先例,不说他人,就说共产党的第一代领袖、共和国的第一任主席毛泽东就只有中专文凭。但,在那个时候,为什么没有人对28岁的五品官质疑或者对中专学历的高官惊讶甚至赞叹?
  也许有人认为是那个时候的风清气正,人们不屑于议论这些;或者认为是那个时候的民主空气不如现在,人们不敢议论。
  这两种看法都有对的一面,也都有不对的一面。但无论是对的一面还是不对的一面,都没有找到问题的本质或者说要害。因为在那个时候和世界大多数国家对于官员的选拔条件只注重三条:一是素质,也是我们现在说的要革命化,二是健康,也就是说身体是否能够胜任工作,三是口碑,也就是说是否能够得到人们的拥护。只要具备了这三条,通过一定程序或者规则就能够当官。因而年轻的当大官,人们不会怀疑他是靠的后台、家庭背景;也没有按年龄划线一说,所以,69岁的里根也可以通过竞选当上美国的总统;中专文凭的毛泽东也能够凭凭借自己的实力指点江山,成为共和国的主席。
  那么,我们目前选拔官员的条件是什么?要我说,除了上面说的三条也要注重以外,但更加重要的增加了许多不应该增加的条件,而且还把这些条件美其名曰为优化结构,作为重头。如,一个领导班子里面,多少年龄以下的要有多少个,女同志要有多少个,文化程度要达到某种高学历的要有多少个。
  为什么要制定这些条条框框?道理有一大堆,其实不值一驳。如,多少年龄以下的要有多少个,据说是这是为的要培养后备军,警防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后继无人。但我查了一下世界各国现状和本国历史,发现在发达国家是没有要刻意培养后备干部一说的,只有中国的封建王朝有立太子一说。发达国家为什么不搞要刻意培养后备干部?这是由于他们的政治体制决定的,他们的官员都是选举产生,所以,谁都无权事先指定接班人。同时他们相信“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东方不亮西方亮”,因此,一个国家、一个单位不可能也不会后继无人。中国的封建王朝为什么要立太子即要指定接班人?这是因为他们是家天下,家天下的政治体制决定了他们有权力指定接班人,同时家天下的政治利益也需要有后备军。我们目前的后备干部其实就是源于立太子。不同的是,封建王朝只立一个太子,我们立了若干个太子,即各地各部门都要培备后备干部。
  又如,女同志要有多少个,文化程度要达到某种高学历的要有多少个,这些规定只有中国的官场才有。同时,中国官场选拔官员的办法基本上还是任命制,上级官员决定下级官员。这样一来,素质就再不是主要的了,健康就等于年龄,口碑就是上级的脸色。所以,不仅出现了“年龄是个宝,文凭不可少,关系最重要”的现象,而且还打击了若干壮志未酬的人“早生华发、心老沧洲”和促使许多人去搞个假文凭和涂改年龄甚至去买官,官员的队伍不是清一色的精英,而是鱼目混珠,混进了许多仅仅因为符合年龄、性别、文凭条件而缺德少才或者有德无才、有才无德的人。面对着这样的官场,人民不质疑,不惊奇才真感到奇怪!

你可能感兴趣的:(情感,职场,休闲,中专,文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