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路由算法

静态路由算法



静态路由算法主要有洪泛法,随机走动法,最短路径法,基于流量的路由算法
1.洪泛法(Flooding)
节点收到一个报文分组后,向所有可能的方向复制转发。每个节点不接受重复分组,网络局部故障也不影响通信,但大量重复分组加重了网络负担。这种方法适宜于网络规模小,通信负载轻,可靠性要求极高的通信场合――如军用通信中常用。
其改进方法是选择前进方向的扩散法,可大大减少重复分组的数量。
2.随机走动法(Random Walk)
节点收到分组后,向所有与之相邻的节点中为分组随机选择出一个节点转发出去;分组在网络中乱窜,总有可能到达。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不是最佳路由,通信效率低,分组传输延迟也不可预测,实用价值低。
3.最短路径法(Shortest Path,SP)
一般来讲,网络节点直接相连,传输时延也不是绝对最小,这与线路质量、网络节点“忙”与“闲”状态,节点处理能力等很多因素有关。定量分析中,常用“费用最小”作为网络节点之间选择依据,节点间的传输时延是决定费用的主要因素。
最短路径法,是由Dijkstra提出的,其基本思想是:将源节点到网络中所有节点的最短通路都找出来,作为这个节点的路由表,当网络的拓扑结构不变、通信量平稳时,该点到网络内任何其它节点的最佳路径都在它的路由表中。如果每一个节点都生成和保存这样一张路由表,则整个网络通信都在最佳路径下进行。每个节点收到分组后,查表决定向哪个后继节点转发。
4.基于流量的路由算法(Flow-based Routing,FR)
SP算法只考虑网络拓扑结构、寻找最短路径,没有考虑网络流量、负载对路由选择的影响,而FR算法就结合了网络拓扑结构和通信流量两方面的因素进行路由选择。
FR算法需要知道网络拓扑结构、节点之间的平均流量、各条线路的容量,然后在此基础上采用适当的选择算法,从而找出最佳路由。
FR算法的基本原理是根据知道一条线路的负荷和平均流量,用排队计算出该线路的分组平均时延,再由所有线路的平均时延直接计算出流量加权平均值,从而得到整个网络的平均分组时延。此方法可使网络通信量更加平衡,得到较小的平均分组时延。

你可能感兴趣的:(职场,休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