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良相,宁为良师

那您最早做培训是哪一年?
最早是2000年,是比较正式的培训。当时我们管理干部培训中心举办了一个叫做职业经理人的培训班,很多的职业经理人都到这里来参加,包括居众装饰集团的董事长刘海宁,他现在已经是深圳最大的装饰企业,而且开了四十几家连锁,当时没有。我发现我们很多的企业,特别需要管理,但企业的经理人又往往不懂管理。过去特别注重的是营销,每个企业老总都认为营销很重要,把市场打开很重要,但是他们发现,即便打开了市场,还是会有一大堆问题在后面跟着,最后还是一个管理的问题。如果能教会这些领导人做管理,会比贷款都有用。因为他不会管理,你给他贷款他瞎用掉了,给他人才他管不好,人才跑掉了。当时刘海宁就说,杨老师,你的课以后我要经常来听。很多的企业家都说杨老师讲得太好了,对我们特别实用。现在在和学员的交流中我发现,有些企业是非常需要的,尤其是中小企业,管理上的缺医少药。我们中国古代有能人志士说过一句话:“不为良相,宁为良医”,我不能治国我治人嘛。现在我也会说“不为良相――就是做官的――宁为良师”。
杨老师您刚才谈到很多管理,而且您是管理方面的专家。您对管理是怎么定义的?
其实我倒觉得管理作为一个概念――它有很多的概念,我比较赞同这样一个概念:管理就是整合资源,达成组织目标的一种行为。所以管理最重要的是整合资源,你看像你发行的这一套书就是整合资源,整合了出版社资源,整合了培训师资源,还整合了宣传渠道的资源。这意味着什么?你真正的核心力是管理,把资源整合到一起,按照我的架构来做。做老板的可能也会是这样,他也许不懂销售,不懂研发,不懂财务,这些都不要紧,只要他会整合资源。他不懂销售,但他能整合到一群销售高手;不懂研发,但能整合一个研发的高手,这些聚拢到一起,就能产生1+1大于2的效应,他就可以达成我们的目标。所以整合资源是我们领导的第一能力,或者是借用资源是第一能力。比起日本资源来说,中国的资源是多得多的,但是我们为什么没有日本先进?那是我们整合资源的能力不如他们,所以现在很多落后地区还是资源依赖型,说什么发挥资源优势――资源根本不是什么大的优势,整合资源才是优势。什么叫整合资源优势?我觉得我们合作过的一些企业就是这样,打牌也是,不是给他一副好的牌,而是教他如何打牌,如果他不会整合,一副好牌也可能被他玩瞎。打麻将也是,一副牌已经胡了,他却看不出来,为什么他胡了都看不出来?因为他不会整合,他没有好好的排列组合,这个将没有放在将的位置上,顺没有放在顺的位置上,方式是不对的。真正的、所有的游戏都是一样,特别是智力游戏,都是一种组合,都是考核你的整合能力。
总结一句话,管理就是整合资源,达成组织目标。我记得美国劳工部长赫尔曼曾这样评价您:“这是一位融合了东方智慧与西方技术的企业教练。”对此,您是怎样看的?
当时是95年的一个学术交流会,美国前劳工部长赫尔曼也参与了这个,当时我做的是一个我们东方的平衡思想在企业中的应用。比方说,一个企业到底为什么会失败?有人说企业发展太快了就会失败,有人说发展太慢了会失败,还有人说企业太小了会失败,也就像“快鱼吃慢鱼,大鱼吃小鱼”一样。我却发觉并不是这样的,很多的时候是大鱼被小鱼吃掉,快鱼被慢鱼吃掉。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的,就比如VCD发展中的第一名吧,可能就被第二名吃掉,第二名比他还慢。那到底是什么鱼吃什么鱼?是对鱼吃错鱼。不管你是快还是慢,当你犯了错,特别是犯了重大错误时就会被吃掉。那错在哪里?错在失衡。发展得快不要紧,你的管理跟上了就没事,否则就会导致失衡。如果管理跟不上去的话,把速度降下来是最好的办法。就好比我有心脏病,那我就不快跑。现在有的企业是有了心脏病还跑得特别快,而且每年还强调增加10%的速度,年年都是要增值,为什么没有一个企业提出来明年要控制目标,我的销售额要从一个亿降到八千万呢?
很多企业就是这样想的,我要快,我要成为第一名,实际上你还没当上第一名就……
就撞车了。所以你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你觉得你不行的时候,就不要一味的加速,要减下速度来,速度慢了你就不会死了。你慢慢地调整,再慢慢地加速――加速还要和你的技术成正比的,速度要控制,否则就会失衡。
还有一种情况,老板和员工在创业期,老板特别能干,带着员工去干,这是对的。一个有能力的老板说,一个狮子带领着一群羊,他可以有战斗力,但这是失衡的,不会长久的――一个狮子老带着一群羊,当它碰到一个狮子带领一群狮子的时候它就完蛋了。所以有些老板有这样的情结,从开始创业的时候就开始亲历亲为,后来还亲历亲为,他的部下因为缺少实际经验就总变不成狮子,所以他碰到一个真正的狮子团队时,就会被吃掉。这叫做失衡,上与下失衡,也叫做强头弱尾。
当然,我们也会发现,有些老板很注重培养自己的部下,提升自己部下的能力,还送他们出国去培训,招进来特别有能力的人,最后发现自己被架空了,甚至培养的那个人成了自己的竞争对手。他自己变成了一个黄埔军校的校长,最后学生都拿着枪,用跟他学的这个战术对准他来,这个有吧?这也叫失衡,这叫做下强上弱。
怎么去解决这些问题呢?当然不是说不培训部下,不培训部下他打不过敌人,但培训了部下他打你怎么办?培训还是要的――先提升自己,老板做第一个学习者,你先把自己提升了,然后再提升你的部下,这是有顺序的,这就不会出现失衡。因为昨天你没有培训他的时候,他就觉得你这个老板不错,很有水平;现在培训他之后,他就会觉得你这个老板的工作方法跟他学的差远了,还挑老板的错误:第一条战略不清晰,第二条组织架构混乱,第三条人浮于事等等。他不再对老板盲目崇拜了,他觉得赚钱原来如此容易啊,就生了背叛之心。我们周朝的时候叫什么?问鼎之心。问鼎之轻重嘛,你周王不行了,就不能驾驭诸侯了,所以你要先提高驾驭诸侯的能力,然后再培养诸侯。企业中不能出现这样的问题,你的人才在不断的流失是一个信号,这个信号告诉你,你的领导力已经不行了。别骂人家是“XXX”,有很多企业老板说:“那个XXX,没有良心的,是我招来的他现在背叛了我。”你想这个XXX是哪个XXX招来的?你管不了他,你才是XXX呢。你能够招之不能够教之,你能够教之不能够管之,这就是你失职,你弱了。
对,说得很好。您提到的这个观点还是比较新颖的,而且是非常有价值的。就像快鱼为什么会被慢鱼吃掉,这个其实是当年很多人都没有认识到的问题。还有您关于失衡的解释也是非常到位的,从企业目标、战略方向,包括人员,还有组织架构。在您的课程中还谈到绩效管理,您这方面也是做过很多课程的,我想听听您对绩效这个概念是怎么理解的?
绩效管理也是沿用了平衡计分卡的观点。失衡会导致绩效的浪费,也就是木桶原理,当你有一个短边的时候,长边的优势是发挥不出作用来。为什么把眼光放在绩效上?因为我们发现,企业生存的唯一目的就是绩效,包括人生存也是为了这样的绩效。为什么这样说?我们先说绩效的公式,所谓绩效是什么呢?你创造的价值和你所用的资源之比。你用了资源,创造了价值,价值比资源就等于绩效。你拿的资源多,创造的价值少,绩效之比就低。同样的情况下,价值越高绩效越高。为什么说企业生存的唯一目的就是绩效呢?这和政府不同,也和慈善事业不同,企业是一个盈利性的机构,谁盈利的更好,这个社会就让谁生存的更好;不盈利,这个社会就要淘汰他。我们会发现所有被淘汰的企业都是低绩效企业,他拿了资源却不创造价值。企业要想创造绩效的话,必须要淘汰低绩效要素。
那这些要素有哪些?
要素……比方说人,如果一个企业亏损,那么这个企业就肯定有一大批亏损员工,因为这些员工到了这个企业,却并不创造价值。如果每一个员工都是价值员工的话,这个企业就不会是低绩效的了。过去没有改革开放之前,我们叫计划经济体系,计划时期的经济为什么会落后?因为在计划经济下,企业不能淘汰落后的员工,还必须保证他有饭吃,这样没被淘汰的落后员工就会影响其他的先进员工,导致员工能力普遍下降,企业就没办法提升绩效;大的方面来说,社会不能淘汰这些企业,不能让企业破产,社会也就跟着落后了。二战之后我国经济状况比日本好,但是现在呢?我们落后了。我们为什么会落后呢?就是因为不能淘汰这些落后企业,用市场经济去淘汰它。这个问题的核心还是个绩效,也就是说他们的企业能否创造价值。
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就看到了这种情形――星期六工程师。乡镇企业为什么能吃掉国有企业的根本原因,他们比国有企业效率更高――虽然管理没有更好好,但是效率更高,为什么呢?例如,如果没有工程师,他就请上海的工程师来,只要礼拜六干一天就行了。那个工程师可能五天都在睡大觉、看报纸、抽烟,但是星期六一天创造的价值就超过他一个月创造的价值。他自己有了绩效,然后又贡献出来,他给这个企业贡献了他在国有企业三十年的智慧。你别看只有一天,这就是个关键环节,是把他三十年的智慧贡献了出来。所以企业也有绩效了,他也成长了起来,我们企业成长起来了,我们的国有企业就落后了,也就衰弱了。
发现了这些问题以后我觉得影响企业绩效有六个要素(需要杨老师作详细阐述),把这些要素做一个最佳的组合,企业的绩效就会在短时间内提升,而不需要再增加设备、人力和资金。在这种情况下回事怎么样提升?匹配、均衡,减少这种浪费――这是最好的办法。当前我们国家有个ISO9000质量管理系统,而且2005年的时候公布了卓越绩效的准则。就是说,企业要一切围绕绩效来做,把质量提升到一个绩效上,也是最高领导人最该关注的问题。绩效就是检验企业的根本标准。所以我们围绕这个开展课题,这本身对企业来说就是很有绩效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职场,休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