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厨房――唯美食与爱不可辜负

下厨房

――唯美食与爱不可辜负

我想,今天煮什么?对于很多要做爱心美食的厨友来说,确实是一个非常头痛难题。而现在有一个解决这个问题的APP出来了,而且里面的美食方案都娇香欲艳,让人按捺不住。嘿嘿,没错,就是本周apple store总排行榜上的排名第三的《下厨房》啦。
   
相对比很多同类app,下厨房界面非常简洁清新,更重要是直入主题,一进去就是满篇的垂涎美食写真,让人马上说很有饿感,直入主题真的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毕竟大部分进来的客官都是想马上找到今天吃什么的答案嘛。并且不得不提的是这个APP的主旨:“唯美食与爱不可辜负”,马上就将吃货的形象变得萌爱哒哒了~

 

一、界面&板块

spacer.gif       wKiom1PoUZ3gdyu_AAMBlGFBnPw674.jpg

    这个APP的界面很简单,界面清爽不冗余,只有一个页面。

顶部是当下的几种热门食材推荐(最近朋友圈被秋葵刷屏了有木有!),让厨友们可以快速了解食材的各种煮法,所以如果你碰巧先买了这些食材,可以在这里挑选想要的煮法哦;接下来是几个主打的特色功能:本周最受欢迎菜谱、添加厨友、今日午餐、今日晚餐,我会在下面细讲;然后下面就是各种排行榜(菜谱分类),手机版的界面更简洁,仅有流行菜单会有图片推介,其它菜单都仅有标题及文字简介;最后便是厨友的推介,都是些活跃的核心用户,经常发消息,因此确实非常适合关注的。


wKioL1PoUr7ywIfHAAMXRqRZN9A458.jpg        wKiom1PoUa7gztJjAAN7hTLQlB8472.jpg






  

 

二、核心功能:

    应用的整体架构:

wKioL1PoUseClODcAAJQZbFr5Ho005.jpg


宏观看,这个结构都很简单,只为解决“今天煮什么”而服务。

上面说了,这个应用做得很细分,也没有其它多余的功能。而它在解决基本问题“今天煮什么”上,提供了几种解决方案:

wKiom1PoUsDTbrxBAADdQaNmmV4937.jpg

这些解决方案中,最重点的功能便是菜谱推介了。

在主页上最抢眼的地方就有菜谱推介了,对于我这种中度选择困难症患者来说真是福音。我试过最快解决问题的时间大概在3分钟,效果杠杠的。

下厨房还有个特别赞的功能:“购买清单”。菇凉们有没有曾经试过想做某一种菜式,但开锅煮的时候才发现既没有这种配料又没那种素材?这个功能能将菜谱所需的食材单独列成表,一键添加以后便一目了解,真真是适合我这种经常忘买配料的糊涂蛋~

菜单-收藏-购买清单,可以连成一线:让用户从决定“煮什么”,到购买小助手、到煮菜的过程、再到最后的分享成果,都能在下厨房里完成,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完全没有违和感。这样的好处,一来能让用户更长时间地停留在下厨房里,增加用户粘度;二来培养用户习惯,用贴心的服务渐渐成为用户生活的一部分。一举三得非常赞,但这必须在非常优秀的用户体验的基础上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否则容易适得其反。

 

三、我们说说用户

不难看出,下厨房的主要用户是:家庭主妇、美食爱好者、想自己煮食的学生们。而单单是家庭主妇,数量就非常惊人。因此产品的用户数量扩展空间是还是非常大的。

而不难分析到,下厨房的主流用户是19岁以上、45岁以下、贴合时代潮流、有智能手机的女性用户。因此我们不难看得出,在推荐厨友的列表里,几乎全是女性的现象。另外实际上用户的年龄层都是偏年轻化的,1930岁之间的用户与30岁以上的用户比例差不多。

wKiom1PoUbSDr6gKAAKRGs0nrYU387.jpg      wKiom1PoUb-wFFEfAAL0-6aJYxQ554.jpg

 

家有厨娘初长成――细分用户类型:

最没有目标、不需要避开重复菜单、急需解决问题、对食材和菜谱各类无要求的用户:“本周最受欢迎”最适合你,里面都是些容易买到的时令食材,简单的做法,方便快捷完成一顿无难度。小小的列表里还包括家常菜、甜点、主食、小吃等等类型,推荐给那些不经常入厨房的菇凉们突然遇到要做一顿家常菜的考验哦~

想吃某一种食材但想探究更多煮法、冰霜里已经有某一食材但不知道能怎么煮的用户:快快在搜索框里输入食材名字啦,真是看哪个图片美、哪个做法简单就选哪个。整个过程不会使用超过3分钟做决策。厨娘轻松搞掂喜欢食XX食物的他//��了~

不知道怎么设计每天菜谱、但相信跟着下厨房里的厨神们煮就没错的追星族用户:平时多多关注有相似品味、或家乡、或同常住地、或兴趣相同的厨神,天天刷一下他们今天吃什么,跟样菜谱来煮或搜索相似菜谱就不用烦恼了。偶像做的事都是对的,不然她/他为什么能成为我的偶像?!

天天做饭、有计划懂搭配的家庭好厨娘:既然是用餐计划、营养搭配、深知家里人的品味的厨娘,自然可以直接使用搜索框搜索食材和菜谱,比较分析后找到最符合自己习惯、品味的食谱才是正道。这类用户更有可能是下厨房的活跃用户,经常分享食谱和美图。

即使是选择食谱也要新潮接地气的、或小清新控、或要精致别格的爱美菇凉们:“流行菜单”绝逼是你的首选,看起来清新有格调的美食图必须是绝杀。甜品是最爱,且根据装逼的基本特性:看起来很精致和有品味、做法一定要简单、文字很清新带甜,清新类的厨神菜谱和专题菜谱就足够了。

对美食有着执着的追求、就是喜欢钻研各种奇葩美食的用户:这类用户富有时间有精力的有厨师级的手艺、神经病般的狂热、不厌其烦地重复尝试的特点,因此“流行菜谱”和其它推荐菜单她们必年,并且会经常逛各种食谱的细分类型,寻找可改造成像金子一样的未被关注的食谱,或者是灵感。这类的殿堂级用户极其稀少极其珍贵,如果能转化成为活跃的核心用户,真是造福各位厨娘呀~

 

用户从哪里来:从腾讯、新浪、豆瓣引入的用户流

    下厨房主要是内容类应用,因此在首次进入后,用户更是非常迫切地浏览内容而不是交流分享,因此在用户进入后,下厨房还“不紧不慢”地让用户注册。因此简洁的界面、直接的解决方案、实在的内容、一气呵成的下厨房流程才是留住用户的关键。

下厨房的用户注册入口主要有:从新浪微博导入、从腾讯平台导入、从豆瓣导入、注册下厨房账号。

微博20139月公布的活跃用户数有6020万,腾讯用户 20138月超4亿用户,豆瓣2012年已超1亿来算,这些数字都足以证明,至少有80%用户在首次进入下厨房已可直接“登录”,这样方便快捷的注册流程使用用户基本可以完成“首次进入”的关卡。当然,现在很多应用都有新浪、腾讯的用户接口,而豆瓣应该与TONY之前的工作有关。

虽然直接注册一个下厨房的账号也不会太麻烦,但从选择的设计上来看,下厨房的产品经理应该是更想用户直接从三大平台导入,毕竟这样就不用继续绑定这些平台,更方便地分享到微博、朋友圈和豆瓣上去,也是宣传的一种方式。

 

四、处处用心的用户体验

单刀直入主题的简单

极简的界面、极显眼的菜谱单列,让你一进去就能找到想要的,从打开应用到找到最终的菜谱,控制寻找所需的转换界面数在3页。简单,但有效。

 

下厨房的根本――绝对干净的用户分享环境

在这里分享的环境虽然不太浓烈,应用内的更主要是分享图片和菜谱,因此在文字的分享上,就会显得相当弱小;但在文字的分享上,大家都非常友好,主要表达对美食的热爱和赞美,通常这样伴带的感觉是正能量的。负责能量几乎为0

 

细节――设计师绝对是***座

每一个界面都很有IOS的风格,简洁和小清新扑面而来。除了图片大小、边距,文字大小、字体、位置,整体的颜色搭配都有很IOS式小清新,从加载动画、预加载画片都能看出来用心之处。最优秀的是所有关于输入框的体验:注册、创建菜谱、修改个人资料的页面,能尽量帮助用户自动填写的地方都写了,能不用纯文本填写的地方都尽量可选择了,颜色能用明暗色有引导用户进行填写操作,这些细节上的交互设计能让用户很容易知道要干什么不要干什么。能将用户将注册、创建菜谱、修改资料的时间大大缩短了,减少用户思考、输入的成本,增强用户完成创建的舒适感,在这一方面几乎就零瑕疵。

wKioL1PoUtmjQlX5AAESbyX-fyA769.jpg

惊喜远处不在――刷高用户的日刷新次数

在栏目所占用的位置和推荐的菜谱里,往往看到有新意。第一次打开,我就觉得很特别,上面的几个栏目都有特别推荐代表,吸引人们这个栏目并且迅速了解,但下面的几个榜单仅有名字和简介,并没有详细推荐,这种设计能让用户一下子就能感受到交互设计的用心良苦――为了界面的清洁简单,设计师选择了取舍这一部分的空间,但确实搏得用户的欢心和理解。

另外在搜索框下方的食材推荐,寻常是静态的,但实际上是根据实时时间调整的推介,在早餐、午餐、下午茶、晚餐和夜宵的时候都会有对应的推介,这个马上就能让用户感受到应用的亲切和贴心的服务。同样下面的榜单会有每天更新,非常适合经常刷下厨房哦。这一设计使得用户可以经常刷新内客而提高日刷新次数。

 

五、怎么从WEB2.0美食菜谱共享到基于美食的社区化

打开APP,我发现分享是无处不在的,我们很容易就能分享每一件关于做饭或者美食的分享:随手分享菜谱、随手分享面前的美食。而分享是基于社交圈子的。除了直接从新浪微博、腾讯平台、豆瓣上导入的社交圈子,下厨房还可以更进一步发展它的社区化优势吗?

目前的下厨房社交分享这一块还比较初步,仅仅处于分享美食图片和共享菜谱外,基于没有太多的社交。我认为,它有两个方向可以发展:

1)基于相似特性的陌生人互联网社区化,具体来说就是拥有某一样相同的特征而在一起的社交,像兴趣圈子一样,比如说都喜欢甜品的甜品控、家乡相同的北漂者、宿舍只有电饭煲的学生们、狂热于土豆的吃货们……这些圈子的定义同样很WEB2.0,官方不能预定义圈子内容,仅由用户自发产生,但产品可能作更多的引导和推动。

社区化像微博一样,非常容易成就草根偶像很适合草根文化,但却更接地气。基于相似特性的社区化方式,会更容易让用户有用户成就感,换来的结果必定是用户爆发式增长和更高的用户粘度。

但这样不容易做到,比如如何自然地弹出圈子推介、如何将用户引入社区圈子的设计,要避开生硬和勉强,需要更深入地了解用户、更细腻地观察、更周全的思考才能做得好。具体可以向百度贴吧和Q群讨经验。

2)基于熟人圈子的生活社区化。这个方向是向熟人社交迈向一步,身边朋友、邻居或者亲戚中喜欢煮食的主妇们,可以在下厨房这个平台中建立即时分享的社区化。基于熟人圈子其实是更圈定以自我为中心的朋友圈子的社区应用,比以地点为中心的社区应用规范圈子更广、更不仅受地域限制。

区别于微信可以在任何圈子分享任何事的社交应用,下厨房的熟人圈子社区化更贴近生活更温馨,这里面的人都关注厨房里事,更关注美食和美食分享。这样的好处在于这个应用有筛选圈子的功能,比如说在一个完整的朋友圈子里,大家的兴趣爱好各种各样,而在下厨房里的朋友,都必定喜欢煮美食的熟人朋友,能让用户有更大的亲切感和更高的用户粘度。

而这个方向,前提必须是身边的朋友们有比较多人使用这款应用。因此这一点,下厨房必须先继续努力扩大用户群,增强用户基数。

 

 

六、怎么寻找合适的商业模式――用户、用户、用户!

尽管TONY不关注盈利,但是我还是想探索下厨房的商业模式。根据TONY的意思:“下厨房不做内容生产,只做平台的搭建和技术支撑”。而下厨房除了获得天使投资外,并没有其它收入。确实,像下厨房这样离钱还是比较远的项目,投资方不感兴趣也是可以理解的。但随着下厨房的用户数越来越多,商业模式就有更多可探究了。

2013814日,下厨房曾上线频道“有点田”。“有点田”是帮助生产与销售终端搭建的一个平台,主要是与五家北京的农场主合作,农场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宣传自己的产品及种植理念;而用户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了解到农作物的种植、生产过程,从而影响购买决定。但直到现在,这个频道都没有作为更重点来发展,依然可以看出TONY不想太早进入商业化的理念。

中国13亿人,4亿多个家庭,每个家庭都需要开炉煮饭,因此目标用户的数量是非常大的。而下厨房几乎对口解决所有中国家庭主妇的需求,如果庞大的用户发展数量,这款产品的发展空间是很大的。因此我也认为,它目前需要做的,并不是急着盈利;而是必须继续接地气、发展产品社区化、圈纳更多的用户才是重中之重、当务之急。幸好下厨房非常幸运,因为它有一个如此想法的产品经理。

 

七、这是一款有态度的产品

小而出众

整个下厨房APP3.4M,结构界面看起来很扁平,内容页面都只有一页,用户根本不会被各种看起来没什么分别但被分成好几类的菜单所弄晕;也没有其它功能让用户分心(也很有可能现在是扩展用户数量的阶段,因此没有明显的商业模式)。

对于一个APP,“专注、纯粹、简单”就是最高的赞美。毕竟我们想要做的功能都太多了,而怎么样只做最主要的功能而精简其它板块却是最难的,但下厨房却能做得很好。

 

近乎极致的纯粹

下厨房是一个纯正的WEB2.0的概念的应用。应用内官方没有做垂直销售,没有引入商家进驻,有的只是用户的分享,环境非常干净。能看得出王旭升内心的洁净和对产品纯粹的简单。很多应用都会在发展一段时间后,引入各种合作商家、广告商来盈利,但下厨房坚持不使用这种方式盈利,这保持了应用内环境的干净。


本文出自 “小小产品狮” 博客,转载请与作者联系!

你可能感兴趣的:(应用,产品,下厨房,测评,王旭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