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节介绍了计算机主DNS后缀的一些内容,今天这一节将继续延伸此话题,同时也谈到与之相关的其他概念。
本节的试验环境是一台DC和一台客户机相连,很简单的拓扑环境。如下图:
在WINS系列中我们说到,当利用ping程序访问某一名称时,如果本机设置了WINS服务器,则会向此服务器发出解析请求,反之,系统将会利用NBNS服务通过广播的方式来解析此名称。如下图:
但是,当我们ping一个类似域名结构的名称时候,比如 ping sss.com ,此时系统会分两种情况进行处理。
当本机网卡属性中未设置DNS服务器时,系统依旧会利用NBNS服务进行解析此名称,尽管这个名称看上去具有域名的结构特征。如下图:
从上图可以看到,NBNS服务试图在解析sss.com这个名词,而不是一个域名,因为对于NBNS服务而言,只有名称的概念,而不存在域名的概念。
当我们为其配置一个合法且有效的DNS服务器地址之后呢?测试结果如下图:
刚开始,系统会向DNS服务器发出标准的A记录查询请求,看是否存在sss.com 这样的A记录,经过几次尝试以失败告终,第四个数据包是由DNS服务器发给客户机的,所传达的信息是“Server Failure”。可见在这台DNS的区域里并不存在sss.com这样的A记录。
那这些内容和我们今天要讲的多种DNS后缀有什么关联呢?其实是这样的,当我们为系统配置了多种的DNS后缀后,再去ping某一名称时,系统会自动在该名称后添加上已设定的DNS后缀,并对此名称进行解析,此时才是真正的对一个域名进行解析,其中包括了主体名称和设定的DNS后缀。
如何设置这些DNS后缀呢?在Windows系统中,有很多地方可以设置。下面我们一一进行描述。
设定主DNS后缀
从名称上应该可以看出,这个DNS后缀的优先级是很高的,因为这个设置是针对整个系统的,这一部分在上一节中也有提及。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设置的过程。按照下图找到如下位置:
这里就是设置本机的主DNS后缀的地方。我们在此输入ms.local并重启。
下面是设置的结果:
大家可以看到,此时计算机全名已经修改成了xp2.ms.local,其中XP2是原来的计算机名称。
此时,我们任意ping一个名称,比如 kkk,看一下与之前的有什么变化。如下图:
从上图可以看到,在解析kkk这个名称的时候会自动在后面加上ms.local的主DNS后缀进行解析,类似的,我们输入另一个名称比如mmm,也会得到同样的结果。也就是说,当我们输入一个单标签的名称时,系统会自动检查此时是否设置有主DNS后缀,如果有,则自动加上并组合成【单名称 . 主DNS后缀】这样的形式参与解析。
还有一点要提一下,如果我们把主DNS后缀改成很DC域名一样,那么ping win2k3时就可以自动替换成 ping win2k3.os.ad 了,因为DNS里有这条记录,所以可以顺ping通了。
而类似这样的单标签的名称,系统统称之为【不合格的名称】。
除了在这里设置,还有其他地方吗? 当然有的。打开网卡属性并点选【高级】,在【DNS】选项卡中就可以看到了,如下图:
在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系统提供了另外三个地方可以进行DNS后缀的设置,以此来解决单标签解析,也就是解析不合格名称的问题。
这里在解释一下,何为不合格名称。通俗的讲,当我们为系统配置了合法有效的DNS时,利用ping这个程序原本应该解析符合域名基础结构的名称,比如 sss.com,但可能在很多情况下会提交一些单标签的名称进行解析,这样会给系统带来一定的资源消耗负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系统允许我们自行添加符合实际情况的DNS后缀,以此满足不同的DNS后缀解析需求。
在这个图中,有一个名称需要大家认识,那就是【连接特定的DNS后缀】。
当我们需要为系统制定一个有别于主DNS后缀的名称时,我们就可以使用一个连接待定的DNS后缀,这个后缀是通过系统组策略设置的,具体位置如下图示:
在其中输入一个DNS后缀,比如spec.com,然后确定并重启,这样才可以生效。但是前提是没有设置主DNS后缀,否则系统将忽略此设置。
当我们选择第二项设置时,第一部分自动变灰,此时我们需要添加一个后缀才可以生效。这里就不再演示了,操作都很简单。
第三个设置则是仅仅针对此网卡的,也就是说如果本机有多张网卡时,禁用次张网卡,则设置的DNS后缀也将无效,如果两张都启用,且都设置了【此链接的DNS后缀】,那么究竟以谁的DNS后缀为主呢?
当系统中同时存在两张或多张网卡时,我们可以通过【网络连接】的高级选项来设置网络服务的访问顺序。如下图示:
打开【高级设置】,如下图: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发现通过调整NC1和NC2网卡的先后顺序来设定网络服务分配的顺序,继而确定选择使用那张网卡的DNS后缀设置。这一选项藏的比较隐蔽,可能很多朋友都没太注意。
实际上,我们平时一般都不怎么会用到这些设置,今天用整个篇幅来讲这个内容,目的是想扩大一下大家的视野,毕竟这些东西平时我们很少触及。
今天的内容就讲到这里,如果本文有什么遗漏或错误,请多谢补充或指正,谢谢!
本文出自 “ 许一君的原创技术博客” 博客,请务必保留此出处 http://jeffyyko.blog.51cto.com/28563/198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