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NS3的使用心得

      记得最先使用模拟器的时候用的是简单的小模拟器,很多实验都做不了。只能简单的在各种模式间切换有很多命令无法支持,基本没法做实验也就一直是学习理论一直没有机会实践,很多命令看了但记不住。
      直到后来接触了一个很不错的模拟器Packet Tracer ,这是个很不错的模拟器一般的实验都能做最新版本的还添加了PAP、CHAP,验证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多的实验功能。
 
GNS3的使用心得_第1张图片
    但是由于使用的不是真实的系统IOS所以也无法完全模拟真实的实验环境,一些实验和命令还是无法做。所以又接触了一个新的模拟器GNS3和DynamipsGUI,因为GNS3是DynamipsGUI的图形化直观易操作可是在使用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所以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和大家共享下心得。
设置向导:
    安装完成后,打开GNS3软件,第一次打开GNS3,会出现设置向导,设置具体步骤如下:
    1 、设置“Dynamips”:
    在设置向导界面中,选择“STEP 1 ,如下图所示:
 
    此时,进入到“Perferences”设置,习惯用中文的,可在“General----Language”处,选上“简体中文(cn)”。如下图所示:
 
    由于GNS3默认是用Windows系统自带的telnet程序,既占内存又不方便管理。这里推荐用SecureCRT,只需在“终端命令”中修改一下参数,如下图所示:
    里面默认是:“ start telnet %h %p ”。
    我们修改为:“ start g:\gns3\SecureCRT\SecureCRT.EXE /T /telnet %h %p
 
    另外,大家注意在加载参数的时候一定要加上“/,否则参数无效,顺便对参数说明一下:
    /T ---- 在同一个CRT中启用不同的标签,从而节省内存资源
    /telnet---- Telnet协议
    %h----telnet 到的主机
    %p----telnet 的主机端口
 
    最后,要开启不同的标签,不能直接点击“telnet到所有IOS”这个按钮,否则会同时开启NSecureCRT窗口,应该逐个在设备上启动console控制台。
 
    接着,我们需要设置一下“工程目录”和“IOS/PIXOS 目录”,如下图所示:
     工程目录----网络拓扑图保存位置
    IOS/PIXOS 目录----Cisco IOS/PIXOS 位置
 
    个人感觉使用手动模式添加链接比较方便,选上“当添加链接默认使用手动模式”,
 
    注意要把 “自动清空工作目录” 给去掉,否则重启后会因为清空工作目录无法保存配置。
 
    GNS3 Dynamips的图形界面,记得测试一下。
 
    GNS3 自带了抓包工具Capture。。。(*^__^*) 嘻嘻……我没用过自带的,大家可以研究一下。。。这里设置一下“Capture文件的存放目录”,
 
     2 、设置“IOS”:
    返回到设置向导,选择“Step 2 设置IOS。如下图所示:
 
 
    在“外部Hypervisors”窗口单击保存添加主机端口,如下图所示:
 
    在“IOS”窗口选择Cisco IOS文件,以及和IOS文件对应的“平台”和“型号”后,单击“保存”,如下图所示:
 
软件使用:
    1 、软件界面:
    完成设置向导后,进入到软件界面,如下图所示:
 
    2 、绘制拓扑图:
    拖动左边“节点类型”中的设备到中间的“拓扑图绘制区”可绘制网络拓扑图并使用下图所点击的按钮选择Manual进行自动连接并点击工具栏上的开始按钮启动模拟设备。不过要注意的是在启动模拟设备之前一定要添加相应模块。
 
    双击CLOUD进入云节点配置窗口,在“以太网NIO”中选择对应的网卡,和本地网络进行连接,通过这里可以“使用GNS 3VMware搭建广域网测试环境”。。。O(_)O~。。。是不是很好很强大。。。
 
    双击Router进入路由器节点配置窗口,在“插槽”处选择“适配卡”和“广域网接口卡(NIC)”后,单击“OK”。如下图所示。
 
IDLE PC 值计算:
    默认情况下,启用节点后CPU占有率极高,此时,我们可以通过IDLE PC值来有效降低CPU使用率。在节点上右击,单击“Idle PC”,如下图所示:
 
    选择带“*”的,如果算不到带(*)的,多算几次就可以了。如下图所示:
 
    查看一下“IOSHypervisors”选项,在“IOSHypervisors”窗口中可以看到“IDLE PC”一项中已经有值。
GNS3趣味无穷我们需要慢慢研究。。。
 

你可能感兴趣的:(职场,休闲,GNS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