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标签和分类

关系
标签和分类
在层级的角度,标签属于文章,文章属于分类;在组织的角度,分类是对文章的概括,而标签是对文章的提炼;在认知的角度,标签是以内容创建者(分类)为中心,分类才是真正的以用户为中心。
标签和创建人
随着标签越来越社会化,这些本来以创建人为中心的主观意识的收集,开始变的有生命力,能够充分反映人思维的趋同性,也正是这个原因,Flickr.com的图片搜索才会如此精准。
定义标签只是内容组织的手段,而不是方法,所以没必要让标签看到。设计师应该做到的,是通过标签精准匹配内容,再推送给用户。
呈现
现在比较流行把标签堆出来,但是标签的质量不高,用户自己创建的标签都具有个人的主观意义,可能一个标签与内容没有什么关联性,如果能控制Tag质量,这样也未尝不可,尤其是在个人blog上的应用。但很多网站的标签是直接呈现给用户,普遍问题:
1.    语义模糊,其实就是分类。
2.    概念重复或包含,会让用户疑惑,并且造成内容分流。
3.    太专业,没有针对网站用户群,对于普通用户的引导不够。
有点类似搜索的“热门关键词”应用,除了迎合用户需求,还得做到与时俱进,能够客观反映社会现象。普通用户自己创建标签的质量一定不高,所以需要人肉再编辑,采用分级、加权等办法筛选和提炼,宁缺勿滥,否则对用户的意义不大。
实现
在提倡以人为中心,以交互为主的WEB2.0的概念时代,更多的让用户参与到具体的内容和信息的交互上来,这个主方向是对的。对于标签也是如此,让用户参与到标签中来,让用户对自己的内容进行归类也是一件好事,但用户对标签的质量的控制是很大的差异性的,这来源于每个用户对内空的认知差异上。导致用户对标签的访问时出现“牛头不对马嘴”的问题。另外一种做法就是由管理编辑人员人肉加工,对存在的用户标签重新归类,这个工作量非常大,而且同样也是依懒于编辑人员的分析归类水平。
从源头上来解决问题,由系统提供规定的标签集,当用户创建内容时只能选择系统提供的标签,不能自已创建,这样减小了标签创建维护的问题,只有标签归类的问题了。
标签最终的目标是去实现用户的引导,帮助用户识别内容,提高用户操作的有效性。
由系统提供标准的标签,然后由编辑人员对内容进行手工归类,这样当用户访问一个标签时,获取的内容精确度更高,有利于用户的访问。
官方维护标签有个好处是可以做标签推广,根据时间,节日来推广标签后面的内容。
 

你可能感兴趣的:(职场,休闲,互联网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