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C 与iSCSI协议的比较

FC 与iSCSI协议的比较

本文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对两个协议进行比较:
 
4 .1 流量控制 机制对网络的适应性
FC采用基于信用的流量控制机制,当接受者有足够的缓存接受发信者的数据时,接受者把Credit(信用度)分配给发信者。它根据发送者的请求分配Credit,仅当发送者没有用完它的Credit时,它才可以发送数据。在MAN/WAN中,发送者必须要等待很长时间来获得接受者的确认消息(以向网络发送新的数据)。这种基于信任的流量控制机制降低了网络的利用率。
iSCSI是基于窗口的发送机制,由于发送方可以根据网络的拥塞情况动态地调整发送速率,因此iSCSI的流量控制机制对网络的适应性更好,尤其在网络传输延迟较大的网络中。
 
4.2 超时重发机制的灵活性
在TCP/IP协议中,TCP使用自适应重传算法以适应互连网络时延的变化。它的要点是:TCP监视每一条连接的性能,并计算出报文的往返时间RTT(Round Trip Time)。当连接的性能变化时,TCP随即修改RTT(也就是说它能自动适应时延的变化)。RTT(Round Trip Time)被发送方用来决定是否重传报文。而Fibre Channe]使用的是静态的超时重发机制,不会根据网络的情况动态地加以改变,因此发送方可能过早或过迟地出现超时,这对改善网络的综合性能不利。相对而言,iSCSI可以动态地自适应于网络的当的情况,可以改善网络的综合性能,从这个角度看,iSCSI应该优于Fibre Channel,更加适合目前的网络情况
 
4 .3 CPU 对数据封装的负担大小
在存储环境中,发出的块I/0请求的大小一般介于4K到64K之间。以8K的块I/0请求为例,已经知道在iSCSI中以太网帧的大小是1.5K,在FC中,FC的帧大小是2K。因此8K的块I/O请求必须被分成多个小的段,以适应不同的传输帧大小。在FC中,分段和重组操作是在网卡中实现的,因此减轻了主机CPU的负担。对于iSCSI协议,由于分段与重装是有CPU来完成的,因此增加了CPU的负担。
 
4.4 是否能保证数据安全传送
在安全性方面,因为iSCSI的一个设计标准是它在不受信任的广域环境中的使用,iSCSI规范允许使用多种安全方法。位于iSCSI层下的加密方案(例如,IPsec),不需要在iSCSI端设备之间进行协商,它们对于高层应用程序来说是透明的。对于其他的认证实现(如,KERBEROS或者公钥/私钥的交换),iSCSI登录过程为两个端设备协商两者都支持的安全类型提供了文本字段。如果协商成功,iSCSI设备之间的PDU交换将由所使用的安全程序根据适当的安全确认需求而被格式化。iSNS(Internet Storage Name Server)服务器也可以协助此过程(如作为公钥的仓库)。
光纤通道是工作在第二层的协议,原本并没有建立相应的安全机制以及安全通用协议,只不过是基于逻辑上的数据通道绑定。
 
5 结束语
对于传统的基于LAN的SAN来说,FC是比iSCSI更好的网络互连协议,因为FC的零复制和分段组装机制大大地减轻了CPU的负担,加快了数据的处理。但是,随着存储应用的增长,存储网络往往需要跨越很远的距离,由于在流量拥塞控制机制、发现和地址机制、超时重发机制、安全机制等方面的优势,iSCSI比FC更适合这种情况。

你可能感兴趣的:(职场,协议,iSCSI,休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