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氓软件任重而道远

近日互联网实验室和中国软件联盟召开了2006-2007年流氓软件及治理对策高层研讨会,使我受益匪浅。
  互联网实验室发布了“中国流氓软件及治理对策研究报告,这份报告系统地阐述了流氓软件的概念,特点及其发展阶段,影响范围及程度。流氓软件的利益驱动链及形成的原因,恶意度的概念,流氓软件的指标体系、恶意度指标的权重确定过程等。
  在讨论会上专家们认为,以称之为恶意软件为好,中国反流氓软件联盟,中国互联网协会、互联网实验室都给出了流氓软件的定义。从本质上说,如果一段程序或代码其目的是恶意的,它就可以归为恶意软件,流氓软件的特点是强制性、难以卸载,隐蔽性、利益驱动性,自运行性等。流氓软件的发展节是恶意网页代码时代,软件捆绑时代,流氓软件病毒化时代。如何识别恶意软件,似乎很容易,但事实上并非如此。比如,存在着大量的即浪费计算机资源也消耗用户时间的应用程序,但这些程序不能算作恶意软件。从本质上说,如果软件没有不良企图,就不是恶意软件,以这个观点为基础来辨别软件很有必要。不过没有恶意并不意味着它就不会给企业的安全带来风险。任何防御措施都应该把这些非恶意软件或??考虑到,因为它们仍然会带来风险。恶作剧程序(Hoaxes)几乎与恶意软件同时存在,恶作剧程序通常被设计成让你完成一些既浪费时间、又浪费计算资源的操作。近年钓鱼变得非常流行,通常随机地发送邮件给某些潜在用户。以某种口实化,向用户提供一些敏感的个人信息,不知情用上,可能受骗上当。
  今天,垃圾邮件已经是IT部门以及用户工人的最大祸害。间谍软件(Spyware)或广告软件(Adware)有时候也被看成恶意软件,识别恶意软件之所以不易,是因为,其作者并不愿意公开,希望其软件能生存、复制,并尽可能造成更大的破坏。因而,他们会想方设法不让其它人知道事情的真相。因此,恶意软件常采用一些隐身术,如“穿上马甲”,或“加密”等手段对付恶意软件的机种技术手段如识别码扫描,若和其它一些技术综合起来使用,则称之为启发式扫描。也有使用反病毒程序用行为阻截技术。互联网实验室给出的结论是“治理恶意软件的对话是,行业自律,网民起诉,软件封杀,媒体暴光,主管部门监督等。通过互联网实验室的综合评价可以发现,从有效性和影响力来讲,立法或者修订法律是最好的措施。但是需要的时间长,成本高,从有效性和可行性来讲,信息安全厂商推出专杀工具具有见效快、易于实现的优点。从影响力和可行性来讲,媒体暴光具有影响大、时间快、成本低的优点。不同措施有不同的效果。
  鉴于流氓软件或恶意软件的定义并不是很清晰,法律也滞后,不好判案。因而,与会专家其中不乏法律专家,他们呼吁通过案例,使公众对恶意软件的认识更规范,从而推动立法工作,因为法律尚不完善,特别是对流氓软件不清晰,因此,反流氓软件任重而道远,需要各界共同推动。

本文出自 “朱鹏举” 博客,转载请与作者联系!

你可能感兴趣的:(职场,休闲,流氓软件,反流氓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