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命年第三季度阶段反思

    好像是在PZ的博客还是日志上看到这样一句话:当你发现和大多数人一样的时候,就到了你反思的时候。

    本命年快要过去了,回顾这10个月,没有什么特别多的挫折也没有特别的幸运,算是比较平淡吧。

    慢慢地不太喜欢出去吃喝玩乐了,每个周末都是一样的节奏。上午睡觉,一本书一杯茶或者咖啡过一个下午,偶尔去公司加加班。工作日每天起床上班,下班看看书,看看电影。时间就这样一天一天的流逝,似水无痕。

    去年的这个时候,喜欢看励志的书;现在发现已经不太喜欢这一类的书了。越来越喜欢国学,感谢南怀瑾先生,在南怀瑾先生的文字里,感悟了很多。最近在看的是傅佩荣的《国学的天空》,感觉也还不错。

    吕建伟说:“他看什么样层次的书籍和报刊杂志,就能知道他的眼界有多宽,发展有多少后劲”。阅读口味的变化,也是心态的一种变化吧。

    去年刚毕业,踌躇满志,想抛头颅撒热血闯出一翻天地,那些励志的书正好对口味。随着不断深入地接触社会,心态也随之变化了。这个世界上有三种人:人手、人才、人物。不学习,只能是人手,这个世界唯一不缺的就是人手。夜深人静的时候也一直在想,我并不是什么天才、天之娇子,也没有一个大享老爸;我只是千千万万个经历18年求学之路,从农村出生想到城市立足的农民的儿子。 记得毕业的时候刘老师送我们这样一句话:“别把自己太当回事,也别把自己不当回事”,还有吴老师的:“三十年前子敬父,三十年后父敬子”。这个世界上有80%的都是平凡人,只有把自己的心态调整好,才可能立足于社会,才有可能出人头地。

    或许是对自己的定位更踏实了一些吧。南怀瑾《宗镜录略讲》:“孔子讲自己的修养是:‘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你们六岁读幼稚园,孔子十五岁才立志读书。‘三十而立’是说身体不大好,三十岁才站得起来吗?不是的,这是讲做人到三十岁而立定了宗旨,非向这条路上走不可,等于佛家讲发愿。十五岁志于学,经过十五年的犹疑、痛苦、煎熬、烦恼、矛盾,到了三十岁将中年阶段,才确定人生该走这条路。再加上十年修养、读书,‘四十而不惑’,到了四十岁再不动心,没有怀疑了!‘五十而知天命’,然后到了五十岁才入门,悟道了。‘六十而耳顺’,耳朵顺了,两只耳朵又不是驴子,哪有不顺的?难道六十岁以前耳朵不好,到了六十岁才掏通?不是的。到了六十岁,善恶是非化得平了,真到了禅宗所谓的重关了。‘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最后七十岁才算到了家。这是孔子对他一生的报告。”

    人的一生就是这样不断学习、沉淀、反思、感悟的过程。只是想要清楚自己什么时候应该想要什么真的很难。我想,无论什么时候,得意也好失意也罢,心态都至关重要。在心态修炼这方面,这一年确实有不少的提高,对人对事的看法也更加客观了。解开了自己为自己设置的感情上的结,不再那么忧郁、纠结,这是最大的进步吧。放过对方也放过自己。

    这方面也感谢公司有这么好的一个氛围——真诚。感谢XGY同学的指出我为人处事一些不妥的地方。我喜欢和能够指出我的缺点、甚至给我迎头棒吓的朋友交流,这方面很幸运有老鼠同学。虽然老鼠同学平时为人比较猥琐,但观察力很不错,也指出了我很多缺点和给了我很多建议。有这样的朋友,是我最大的财富。

    这一年多的工作中,在和同事沟通时也感觉到了自己在性格方面有一些弱点,自己也注意到了,慢慢地改变自己吧。

    最近看的书,主要都是修心养性和专业技能的了。经过这一年多的工作积累,对自己的知识体系也有了更好了解。毕业转行进入软件开发,对软件工程缺少一个系统的了解,知识体系也很零散。这10个月的时间,根据团队项目的实际情况再结合书本上的学到的知识,对项目管理、系统架构、实施也都有了一些更深刻的理解。

    专业领域方面,对操作系统的了解还是不够,数据库原理也比较薄弱。这两方面都要加强。这几个月一直在学习架构方面的知识,站在系统的角度去看曾经写的那些代码,体会确实不一样。原则、模式都是死人,项目是活的,人是活的;《观止》中描述的不少问题,在我们的团队中依然存在;《人月神话》会经典三十年也足以说明IT项目管理中的那些问题。

    那句墨菲法则很有意思:“若一件事情有可能搞砸,那么它就一定会被搞砸。”

    在软件工程里,有太多的东西和生活是一样的。比如:持续重构和改进好比是每个人都要经常反思自己改变自己;单一职责好比是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去关注和学习股票的知识,我们只需要买基金就好,至于其它的事就交给基金的运作人员。

    最近有这样一种感觉,不管什么事,本质上其实都一样的。 

     多看、多想、多悟。

你可能感兴趣的:(本命年第三季度阶段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