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探索》读书笔记1

“本书是现代需求技术的基石,我们强烈推荐需求工程师阅读本书。”这是UML China写在《探索需求》这本书后的一句话,这句话强烈的赞赏了这本书的价值。这个月我也开始了对这本书的阅读,到现在我已经阅读了这本书的第一篇,对这本书也有了初步的了解。

《探索需求》这本书主要介绍了降低需求含混性的各种方法,强调的是通过不断的细化需求来最终减少实现的含混性。含混性,描述的是不清晰的程度。而对于软件开发来说,事实上含混性存在两个方面,其一就是本书讲的实现方式上的含混性;另一个就是对目标的含混性,即同样的需求可能对于完全不同的目标,而那些潜在的目标直接影响到软件未来的演化方向。如果我们希望构造一个软件,即能很好的满足用户当前的需求,又能使得我们未来可以比较方便的拓展这个软件的功能,比较方便的实现软件的演化,那么在这两方面都降低含混性,就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实现目标。很多时候,歧异来自于我们自身一定强大的能力,因为我们有足够的能力做到多样性,而这些多样性都体现出各自的特点,所以我们才会有了如此众多不同的选择。作者很好的为我们分析了客户的心理和需求收集人员的心理,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提出建议,使这些建议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行性。我们在收集需求的时候亦非常必要很好的把握客户的心理,同时合理避免本身的一些心理误区。需求是人们的期望,探索需求是人们的期望过程,探索需求的目的是试图找出人们对产品的期望。

这本书的第一部分主要讲了在软件开发前期的需求获取的方法,主要讲了什么是需求并将到在好多的购买软件的人没有清楚地过度程序员们他们要干什么而导致对软件不满意。针对这一问题作者提出软件获取的概念。为了把需求分析工作做得更好,把过程中的人的因素排除,而代之以一套的方法论,把过程完全自动化的方法,这类方法将在整个开发过程中完全摒弃人的因素,而在作者的实际开发过程中验证了这一方法的不可行性,所以提出可方法论是不够的。随便什么时候只要你使用那些忽略人的因素的工具,你就不可能完美的描述需求,并且还会造成含混性,含混性就会带来对相同需求的不同解释,并举了相应的例子帮助我们理解需求中的含混性。同时也含混性都来自同一个抵港,所以在找到需求中的含混性之后要定位其来源。通过收敛设计过程演讲的例子来讲述了含混性的来源。可靠但不真实的直接问题的用法将靠直接问题的作用,作为一个设计员最好掌握直接提问、直接观察和常规的面谈技巧,决策树模型是一种用于,弥补直接问题的工具。任何提出或被问道直接问题的人都应该理解人类的局限性,并知道获得信息的其他方法。这一部分通过列举了一些如关于需求的含混性和通过问题获得了不真实需求让我知道了很多的需求中的问题。虽然最近的一些新的开发思想和本书所提到的思想之间存在一些偏差的地方但在很多的理论知识方面给我们的启发是很大的,在作者的案例分析中让我们了解到太多的知识,在对需求的分析中了解做完一个需求分析师该拥有的素质。需求是一个屏蔽了底层实现的操作,它实现了状态的转换,用户的需求是用户个人认为的对自身目标的最佳解决方案中,自己不能或者不愿意完成的部分,目标和解决方案具有相对性.。既然需求被这样定义,那么减少含混性的办法如书中写的一样,当我们发现存在比较大的歧义的时候,自己通过交流的方式来降低这种歧义。

读了这本书的第一部分,这一部分用了大量的例子来讲述每一章要论述的问题,在这些例字中我清楚地了解到了需求中的含混性问题,并了解了对这些问题的分析过程。解决这类问题的一些方法,当然对这本书的思想我还是有好多的不理解,在阅读过程中在作者的思想下学到了很多,但也有不了解的地方。这本书有太多的好的需求方面的思想,在阅读中给我很多的帮助,希望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能把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你可能感兴趣的:(《需求探索》读书笔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