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案例:OpenStack东京2015峰会首日亮点

每半年一次的OpenStack峰会在东京开始了为期5天的日程,来自56个国家5000多名参会者,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到这次云计算的技术盛宴。InfoQ的社区专家也参与了本次OpenStack峰会,会议首日的主题演讲和分会场讨论突出了生态和用户案例等特色,有力的回击了业界对OpenStack发展方向的怀疑。

纵览的主题演讲和12个分会场的近百场分享,我们总结了一些关键的亮点供读者参考。

生态

OpenStack基金会Jonathan Bryce在主题演讲中聚焦生态,新推出了OpenStack系统管理员认证,准备与一些高校等合作,因为目前找一名合格的OpenStack系统管理员确实比较难,相对中立的培训几乎没有。在接下来的一年中,OpenStack基金会会加大与教育相关的力度,甚至要与某些大学合作做虚拟的课堂。

按照惯例,峰会的进行也会发布OpenStack的一个大的版本。Liberty,OpenStack的第12个版本发布,更加注重可管理性、可扩展性、和可延伸性。另外,随着OpenStack下项目不断的增多,OpenStack官方发布了一个统计的数据整理——项目浏览的出现就是给提供用户一些参考,从而让用户作出代码之外的选择。核心的项目不断的在增多、增强,有望进入核心的项目越排越多,那么相对稳定的最终产品,应该让用户了解的更多。

Jonathan Bryce作了一个比较,就是传统的软件生态模式是用户和开发者之间隔着销售、产品经理等角色,那么OpenStack等开源的模式打破了这样一个模式,一切都是围绕用户,用户可参与一切的模式,从设计、编码、测试、到运维。而这样的模式生命力是最强的。

他还做了一个魔力象限的历史回顾,他谈到几年前,Nova和虚拟化还是属于刚刚发展的角色,现在已经进入到市场领导者的地位,技术的变更,OpenStack在这里一点也没有落下。

Docker以及容器技术现在非常火爆,那么OpenStack应该在这一浪潮中承担什么样的角色?Jonathan Bryce回顾了OpenStack的历史,从当初仅支持虚拟机,发展到支持裸金属,再发展到今天支持容器,也就是混合的、丰富的支持。但没有改变的是提供基础设施即服务这个初衷。在此OpenStack再一次跟上了浪潮。OpenStack很自豪的宣言“One Platform”,这无异是实至名归。

案例

本次峰会的主题演讲列举了不少故事,比如:

  • Lithium基于OpenStack作为容器服务的平台,其灵活性、和健壮性的演示是一大特色与亮点。
  • Yahoo!Japan的分享,表明了OpenStack在作为日本超大规模网站的基础设施平台下是如何应付自如的,尤其是在突然的峰值来来临时
  • NEC则分享了对于OpenStack的期望,尤其是网络和IoT技术下OpenStack的集大成者,将是OpenStack组成新的生态系统的关键,过去OpenStack一直做的很好,将来一定也可以
  • 来自Bitnami的Erica Brescia则发表关于应用开发者为什么青睐于公有云的开发而不是私有云,这一问题又该如何解决的分享。

同时,OpenStack基金会颁发了本次峰会的超级用户大奖,入围者有Lithium、FICO、GoDaddy、NTT Group,最后NTT Group得到这次奖项。作为NTT集团旗下的公司NTT数据系统以Swift构建的云存储系统,为DOCOMO邮件提供归档数据服务,每天为将近1千8百万用户和1亿7千万封邮件提供支撑。

专题分享

首日演讲的视频正在陆续的上传,内容非常丰盛,无论你是什么角色,总能找到自己想要的感兴趣的主题。即使你不能亲临现场,也可以在线学习。我们这里对专题做了归类,读者可以有的放矢:

  1. 运维相关:包括认证、网络的审计与监控、消息中间件RabbitMQ的日常管理、使用开源项目作监控、如何调试主机失效、PayPal的私有云实践
  2. 用户案例:来自NTT的web基础设施和其Docomo邮件云系统、eBay的开发/测试环境、使用Nightscout来处理医疗数据、多站点云的实现、Yahoo!对裸金属服务的尝试。
  3. 社区建设:这点OpenStack社区所发展的,也是很多组织应该去学习的地方,比如如何在一次峰会上获益?不论你的角色为何;让OpenStack能够展现更多的语言,OpenStack i18N正式的成为OpenStack的团队;如何为OpenStack作贡献,即使不是开发者也没有关系,OpenStack需要你。
  4. 容器、应用相关:对Docker、Kubernetes等有一系列的实践和介绍,以及IoT技术的整合。
  5. 网络、存储:NFV、SR-IOV、SDN厂家云集,是避不开的话题;Swift or Ceph,对象存储人们似乎难以抉择,Cinder的未来如何?
  6. 混合云或融合架构:如何具体脱离具体厂商防止lock in、构建可扩展的混合云、深入多站点OpenStack、管理多hypervisor的OpenStack云、在单一控制面板中管理多个云环境、DefCore对于OpenStack的经验。

会场上也有不少中国元素,包括UnitedStack在内等几家企业派出了多位技术专家参会,并在展台中与国内外的参会者做了深入的交流,体现了中国的技术力量。

从本次峰会中可以看出,OpenStack正在趋于成熟,有了更多成功的案例;OpenStack也同样经历成长,运维的故事不断的在增多;OpenStack也在拥抱未来,赶上容器、IoT、NFV等技术等趋势;生态系统正在扎稳脚跟,囊括更多的元素也在不断的尝试。

你可能感兴趣的:(生态+案例:OpenStack东京2015峰会首日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