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的四年与成长

2013年11月10日,开源项目Go庆祝了它的四周年纪念日(Go第一版发布于2012年三月;这里说的四周年,是从最初项目创建之日开始计算的)。Go由Robert Griesemer、Rob Pike和Ken Tompson在Google创建,随后Ian Taylor和Russ Cox也在开源之前加入了项目。以下是来自其FAQ的一段摘录:

Go的诞生,源自对现有系统编程的语言和环境的挫败感。编程已经变得太过艰难,而其中部分原因应当归咎于语言的选择。开发者必须在高效编译、高效执行与易于开发之间做出抉择;然而,在主流编程语言中,并不存在一门语言能够同时实现三方面因素。侧重易用性胜过安全和效率的程序员们,会转而使用动态类型语言,例如Python和JavaScript,而不是C++,而且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或许也丢开了Java。

Go尝试着将动态类型解释语言在编程方面的易用性,与静态类型编译语言的效率和安全性进行结合。它的目标还包括成为支持网络和多核计算的现代语言。最后,它还需要成为一门“快速的语言”:最多花费几秒钟,就能够在单台电脑上构建起大型可执行程序。要满足这些目标,必须解决大量语言问题:兼顾表达性和轻量级类型的系统;支持并发和垃圾回收;拥有严格的依赖规范;以及其他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无法通过类库和工具来完美解决,只有一门全新的语言才有可能搞定这一切。

Go当前最新版本是2013年5月发布的1.1版;1.2版预计将在本月下旬问世,另外在一份兼容性文档中提到了未来的程序与Go 1之间的兼容性,暗示了Go所采用的兼容性的前瞻性方法,正是其他编译式语言所缺乏的。

从发布到现在,已经有许多公司开始使用Go,例如轻量容器中的应用打包工具Docker、自动创建机器映像的Packer、提供分布式信息发送平台的Bitly's NSQ、提供基础设施自动化的Canonical's JuJu,以及其他许多公司。甚至自由软件基金会也在谈论用Go取代Java作为默认语言。Docker团队也在一场演讲中,阐述了为何他们会选择使用Go。

而对DevOps人群来说,其主要价值在于,Go程序永远静态地链接到单一可执行程序中——该程序可被部署在目标平台上。因此,系统并不需要预先安装任何额外二进制文件,也无需操心同时运行不同版本的程序会产生冲突。这个特性能够与像Linux和Java这样的打包系统相媲美——它们拥有覆盖多个位置的类库,并要求特定的安装位置,或是一个用来预先构建路径的解析器。(下行风险是,在所有程序的静态二进制文件中,通用类库不断重复出现;但同时硬盘空间的价格并不昂贵。相反,对于运行许多进程的系统来说,服务器上的内存压力或许是更现实的问题——不重复载入某个类的映像,而是只载入一次的话,将有效减少内存压力。幸而,Devops工具一般并不会长时间运行。)

对高可用性和多线程程序来说,主要好处是Go的goroutines——它采用与Erlang或Occam相似的方式,允许执行多线程来服务收到的请求。这三者都是基于Hoare的通讯顺序进程(Communicating Sequential Processes),简称CSP。CSP并不处理内存和进程访问,相反,每个CSP都拥有一个消息/任务的传入队列,并且能够依次将这些消息/任务发送给其他CSP。CSP支持阻塞和异步操作;每个(阻塞的)CSP都拥有一个返回值,一般被作为返回消息发送给始发的CSP。

Cloud Foundry最近把它的命令行工具从Ruby换成了Go,以实现无需任何特定前置条件极可使用命令的目的。实际上,现在它是一个用来与后端服务沟通的轻量级工具;而且现在不再由客户端来执行复杂的验证程序,而是由它与后端沟通来完成繁重工作。这意味着该工具现在不再需要频繁升级,同时体积也得以缩小。

随着Go 1.2即将在下周到来,该语言也做出了改变:增加了对三索引切片(slice)的支持。此前,表达式a[1:10]将把数组中的1到10个元素进行切片;而现在a[1:2:10]将以间隔方式切出元素。一项细小的澄清是,对于使用nil的地方,如果取消引用会引起恐慌。其他变化请参考发行注记。

一些针对的Go批评家指出,该语言使用了一种旧式的编程返回码风格,而不是得到更广泛采用的基于异常的风格;另外与Erlang(函数式编程,没有可变状态)不同,goroutines能够传送字典(map)。由于默认情况下字典是非同步的,因此这有可能会导致内存冲突。不过,目前很明确的是,Go非常适合针对特定细分领域的用例;而且无论从哪方面与Java和Erlang这样的语言进行对比,Go都可以被看作轻量级语言;同时,与纯C相比,Go或许是个更安全的选择。

查看英文原文:Go Fourth and Grow

你可能感兴趣的:(Go的四年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