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阿含经新译( 悟慈长老)——大本经(十八)

长阿含经新译( 悟慈长老)——大本经(十八)
 

毘婆尸佛父名盘头,剎利王种,母名盘头婆提。王所治城,名曰盘头婆提。佛时颂曰:

遍眼父盘头,母盘头婆提。盘头婆提城,佛于中说法。

毘婆尸佛的父亲叫做盘头王,是剎帝利──王种族。母亲之名叫做盘头婆提。盘头王治政的首都叫做盘头婆提域。佛陀这时以偈颂说:

遍眼(毘婆尸)佛的父亲是一位名叫盘头的国王。其母亲是位名叫盘头婆提的王后。在那盘头婆提城里,佛陀常在说法度众生。

自这里起,是在述说七佛的父母,以及他们的名字。首先还是由毘婆尸佛的双亲说起,是一佛一佛按照次序而来,不像前面那样一口气的把七佛都连在一起而谈。

「毘婆尸佛,父名盘头,母名盘头婆提」。毘婆尸佛等几位佛陀,是否真的曾经降生过吾人的世上,愈来愈为明显!因为释尊不但阐述毘婆尸佛等佛出世的时期、人寿、种姓、成道、树名、说法的会座(包括所度的高足的数量)、二弟子、侍者、儿子等事情,甚至是如这里所示的有了实存的父母等事。这正显示并不是架空的一件事。

毘婆尸佛是降生在盘头婆提城,也是盘头婆提国。如释尊降生在迦毘罗卫城一样,其城不唯是一国的首都,也是代表着当时的国名。盘头婆提国的国王名叫盘头王,是毘婆尸佛的生身之父。盘头王的王后是和国城同名──盘头婆提妃,也是毘婆尸佛的生身之母。

毘婆尸佛译为种种观佛、种种见佛。种种观、种种见即为胜观、遍见,遍见即须有遍见之眼,也就是有了遍观、遍见的功能眼力,故偈颂里所示的「遍眼」,即为此佛的汉译。偈颂和散文并没有不同,大抵是说毘婆尸佛降生在世时,其父为盘头王,其母为盘头婆提妃,国都也名盘头婆提市,毘婆尸佛就是在此城市里常说妙法度化众生的。

尸弃佛父名曰明相,剎利王种,母名光曜,王所治城,名曰光相。佛时颂曰:

尸弃父明相,母名曰光曜,于光相城中,威德降外敌。

尸弃佛的父亲叫做明相王,是剎帝利──王种族。佛母名为光曜妃。明相王治政的国都叫做光明域。佛陀这时以偈颂说:

尸弃佛的生身之父,是明相王,母为一位名叫光曜的王妃。尸弃佛常在光相城里,以威德去降伏外道魔怨。

「尸弃佛」也不例外,在他降生此世时,须靠生身父母,也就是有父有母可依,并不以神异的姿态出现于世。如佛菩萨降世时,都采神秘化境的方式,即如前述,不但日子久了,会被人误会为一架空的偶言,就是同一时代的人也未必统统亲自遇见过的缘故,一样会产生疑念,也就是说,神异之事,除了穷亲体验或遇过者外,一律会引起疑惑不解之念,甚至因未受其恩惠之故,由于嫉妬而产生诽谤来!因此,除了感应道交而显异之外,佛陀出现于世时弓都是和人同样的有肉身之父母。

尸弃佛降生在世时的生身之父叫做明相,是一位国王,生身之母,名叫光曜,是明相王的王后。明相王治政的国都,名叫光相城,尸弃佛即降生在此城里普度众生。

偈颂的头一二句和散文大致相同。第三句起,是说明尸弃佛常在他诞生国的城市里作大狮吼,是以「威德降」伏「外」道与魔「敌」的。既完成道,即应该是没有甚么敌人可说,惟佛道与魔外是正邪的分界线,故须将邪魔除弃,始有佛道可言!不过佛陀降伏魔外之道,是以威德去使魔怨诚服,而不是以强硬之力,这就是佛道与邪魔不同之处。如果以强硬的手段使人屈服,那是一时届在你的强势之下,忍痛屈服,并不是心服口服,一有机会,还是「恩恩怨怨何时了」,是树立敌人之道,而不是消灭魔怨之道。尸弃佛是在光相城里,以佛道降伏魔怨,将人的烦恼彻底的弃除的!(至于魔的原义,即如前述,是障碍正道,自然的是正道的公敌。不过是假名为敌,使人应防应避,以免受阻耳)。

毘舍婆佛父名善灯,剎利王种,母名称戒。王所治城。名曰无喻。佛时颂曰:

毘舍婆佛父,善灯剎利种,母名曰称戒,城名曰无喻。

毘舍婆佛的父亲名叫善灯,是剎帝利(王种族),其母之名叫做称戒。善灯王治政的国都叫做无喻域。佛陀这时以偈颂说:

毘舍婆佛的生父是善灯王,生母名叫称戒,是善灯王的王妃。毘舍婆佛是降生在此名叫无喻的城市的。

这一段之散文和偈颂,都一模一样,并没有甚么新的发现。只提示毘舍婆佛的肉身父母之名,以及其种族、都城而已。大抵说来,和上面二佛的记事相同,故如参酌上面二佛里面所述的一切,就会一目了然,这里不作进一步的阐述。

拘楼孙佛父名祀得,婆罗门种,母名善枝,王名安和,随王名故,城名安和。佛时颂曰:

祀得婆罗门,母名曰善枝,王名曰安和,居在安和城。

拘楼孙佛的生父名叫祀得。是婆罗门种族,生母之名叫做善枝。那时候的国王叫做安和王,国都是随着国王之名而称之故,叫做安和城。佛陀这时以偈颂说:

拘楼孙佛的生父名叫祀得,是婆罗门种,生母叫做善枝。当时的国王叫做安和王,以安和城为治政的所在地,故佛陀也就住在那里弘法度众。

这一段文也和前面所述的差不了好多,是在提示拘楼孙佛的生身父母之名,与国王、国都等事。其不同之处,是在种姓的问题,以及国都等事耳。前面三位佛陀降生在世时,都一样的选择在剎帝利王族里,也就是都以太子的身份出世。拘楼孙佛即选择婆罗门的家庭为托胎降生之处,自然的他的生身父母均为是婆罗门。虽然是婆罗门出身,但是所成就之道却是地道的佛道。也许没有佛陀降世之前,人们的信仰都掌握在婆罗门的手里,大家都是在婆罗门教导之下过着其信仰的生活,一直到了佛陀成道后,世上才有了佛教可言,因为佛陀与佛陀降世相隔的期间太久之故,前佛所述的教理已不存在,若论信仰,即唯有由人类自我兴起的婆罗门教。此之,所以佛陀降生在世时,不是在王族,就是在婆罗门种族里之故(婆罗门教在印度兴起,而世界各民族自我兴起的宗教,均和婆罗门教类同,只其名称不同而已,都是奉祀天、神。故如佛降世时,那个国家的宗教,虽不是婆罗门之称,但宗旨既同,即也可以叫做婆罗门)。

「拘楼孙」佛降生在世时的生身之「父」,是一位名叫「祀得」的「婆罗门」。婆罗门虽然是宗教家,但是也可以娶妻带子,是以公认的祭祀者(神职)的身份莅临祀祭之故。拘楼孙佛的肉身之「母」,名叫「善枝」,是祀得婆罗门的妻室。他降生在世时,是「名」叫「安和」的国「王」在治理政事时。「随」着安和「王」之「名」之「故」,其首都国「城」,也就被称为「安和」城。总之,安和王是在安和国安和城总理国家的大事。拘楼孙佛也因之而降生在此地。出家成道后,就在安和城大宏妙法,广度众生。至于偈颂里所示的,即和散文大抵一致,故以散文而解!

拘那含佛父名大德,婆罗门种.母名善胜。是时王名清净,随王名故,城名清净。佛时颂曰:

大德婆罗门,母名曰善胜,王名曰清净,居在清净城。

拘那含佛的生父名叫大德,是婆罗门种,生母之名曰善胜。当时的国王名叫清净王,随着王之名的缘故,国城也叫做清净城。佛陀这时以偈颂说:

拘那含佛的生父为大德婆罗门,生母名叫善胜,国王之名叫清净,是在清净城治政。

这一段和上段大致相同,还是名与国之不同耳。拘那含佛降生在世时的生身父母,也和拘楼孙佛的生身父母一样,都是婆罗门种。其父名叫大德,生母之名为善胜。拘那含佛出世时,是清净王治世之时。国城也随着国王之名而名,叫做清净城。国王即在此处治政。拘那含佛后来成道后,也常驻该城宏扬妙法,广度众生。其它因和上段类同之故,不作重述。

迦叶佛父名曰梵德,婆罗门种,母名曰财主。时王名汲毘,王所治城名波罗捺。佛时颂曰:

梵德婆罗门,母名曰财主,时王名汲毘,在波罗捺城。

迦叶佛的生身父亲名叫梵德,是婆罗门种族出身,生母名叫财主。当时的国王叫做汲毘,汲毘王所统治的国都叫做波罗捺城。佛陀这时以偈颂说:

迦叶佛的生父是一位名叫梵德的婆罗门,迦叶佛的生母之名叫做财主。迦叶佛出世时的国王叫做汲毘王,是在波罗捺域治政的。

这一段也和上述二段大抵一致,不过少许的变化耳。据上二段所示的国城,均以国王之名为名,也就是说国都是随着国王之名而名。而这段即另立其名,国城并不完全以国王之名而名。这,大概是欲表明当时的实际情形,并不是随便拟出的。也许国王对于该国的贡献很大,人们都诚敬国王,或其它的事缘,国名或城名。就跟之而和王名累同。过去诸佛降世时的时劫,可说是非常久远,那个时期的一切,已没有甚么文献可资,佛经可说就是唯一的说明,其中的实际情形,也唯有听从佛陀的启示。吾人要知道,不要说过去世诸佛降生时的一切,就是几千年前之事,也未必能考查得绝对正确,有时都是以推想或假定而含糊为多,像佛经这么详细的阐明,实在是难能可贵的一件事!

「迦叶佛」降生在世时,也是撰择婆罗门族,其生身的「父」亲叫做「梵德婆罗门」。生身之「母」,是婆罗门女,「名」叫「财主」。既有阶级制度,即其婚姻定有一定的规制,故迦叶佛的生父既为婆罗门,即其生母必定也是一位上流阶级的婆罗门女。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四姓阶级的制定,始自居住于中央亚细亚之雅利安民族,其历史不过数千年,而过去诸佛出世的时期,起码也以「劫」的时间计算,那个时候怎么也有如印度那种阶级制度?不过吾人应知道!所谓四姓平等,是释尊始倡之事,在劫与劫交递之前后,一切文明须从头再来,须经过很久的期间,才有文化可谈。虽云文化,也不过是很稚拙,都是靠武力来维生存。在此期间,自有特殊脑袋之人的出现,有头脑、有知识之人为了维护其地位,定会创制种种的学说。其中包括人种、宗教,甚至是阶级制度。如现代虽云很文明开化,但是世界各地,还有好多脱不离了古来的特殊制度与观念,只是名目不可而已,并不能一概都已抹煞不存!佛陀降世时的印度,既有婆罗门、剎帝利等阶级的存在,佛陀就唯有从大家使用惯了的名称来阐明过去之事。佛经处处留有外道古来的名目,也是佛陀欲藉大家容易了解的事物,以便使人一目了然,以期达到普度众生的目的耳!如佛陀所用以度化众生之法,都是标新立异的话,即处处须费很大之力,一再的加以解释,始能被人知晓,这是佛陀不取的地方!

迦叶佛降生在世「时」的国「王,名」叫「吸毘」王。汲毘王「所治」政的国「城」是足有其名,并不和国王同名,城「名」叫做「波罗捺」城,也是迦叶佛.常据以普度众生的地方。(偈颂和散文均同,故不作重述)

我父名净饭,剎利王种,母名大清净妙。王所治城名迦毘罗卫田佛时颂曰:

父剎利净饭,母名大清净。土广民丰饶,我从彼而生。

我的家父名曰净饭王,是剎帝利--王种族,家母讳名大清净妙。净饭父王所治政的地方为迦毘罗卫城。佛陀这时以偈颂说:

家父是利帝利种族,是净饭王。家母名叫大清净妙夫人。迦毘罗卫国的国土非常广大,国民也很富裕。我就是在那个环境之下降生的。

「我父名净饭,剎利王种」。释尊说他降生在剎帝利的种族里,是以净饭王为生父。净饭王为首图駄那之译,是释迦族所推荐山来的政治的领导人物。释尊诞生前后的释迦族,是一拥有清白的家系而有名。据说为久远前更懿摩王的后裔。释迦族领土内之行政司法,均依会议的制度,如有事时,大家都会集聚在城内的议事堂。去讨论,去议决。是时定有一位长老为首席人物,以便任督察与议决之责,净饭王就是被好多释迦族的人们拥为担任此一荣职的王者,是释迦族中最为尊贵之人。

释尊的生「母」名叫「大清净妙」夫人,所谓摩耶夫人是也。摩耶夫人意译为大幻,是拘利族的王国──天臂城城主之王女,是一位很贤淑的夫人。净饭「王所治」的国「城」,是在「逛毘罗卫」城。迦毘罗卫译为妙德、黄色,传说为过去黄发仙人住处,故以立名。该城近于佛陀入灭处-拘尸那市,离王舍城最远(六十由旬,一由旬为十二哩),离吠舍离城约五十由旬,离舍卫城六、七由旬(法显三藏说十三由旬)。在舍卫城的西北方,即今尼泊尔地方是。

偈颂的第一、二句是说明释尊之生父与生母,以及其种族,和散文同。「土广民丰饶」是说迦毘罗卫城地方广大,山产丰富,是一地大物博的地方,故国民都很丰裕良善。该城虽为一小王国,可是有很多当时残存的贵族聚集一体所组成的一个共和政治之故,其国土也可以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地方,四邻都是一片平广,五谷丰登,可以自给自足,不忧有所缺乏,加之事事都是议事制度,自然的诸多释迦族们均能相安无事,都过着富饶安和乐利的生活。释尊说:「我从彼而生」,也就是说佛陀世尊乃托胎降生在此迦毘罗卫城里。

你可能感兴趣的:(长阿含经新译( 悟慈长老)——大本经(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