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此文原为《程序员》2014年第二期所做,现在登出,以飨读者。
与我们生活最密切、最大的硬件产品正在逐步智能化、网络化和平台化。
近期在美国举行的2014 CES国际消费电子展,其中最热、最新潮的产品无疑是智能汽车。多家主流汽车厂商都在会上力推联网汽车和车载应用生态系统,例如宝马展示了通过三星Galaxy Gear智能手表控制电动汽车的技术,而奥迪无人驾驶汽车则演示了如何自动寻找车位停车的过程。另外一个消息更加振奋人心,谷歌宣布成立开放汽车联盟,包括通用、奥迪等汽车厂商将会推出基于Android平台的车载信息和娱乐系统。而苹果早就已经和宝马、奔驰等厂商进行合作,把iPhone、iPad等iOS设备与汽车无缝整合在一起,例如通过方向盘上的Siri按钮实现人车对话,这无疑又将是一场开放与封闭的竞争。
随着各种可穿戴式设备和智能硬件的兴起,硬件复兴的浪潮正在到来。平常大家关注的智能硬件往往是手表、电视盒、手环,而可能忽略了与我们日常生活结合最为紧密的、最大的硬件产品其实是汽车:除了手机、电脑、电视和床,人们可能和车打交道的时间最多。随着消费者需求的日益高涨,现在几乎每一家汽车厂商、无线运营商和科技公司都试图进入智能汽车领域,这场风暴开始席卷汽车产业链上的所有企业,并朝三个方向加速发展。
智能化
汽车可能是日常生活中使用传感器最多的硬件产品了,温度、位置、光亮度、距离、速度、雨量…在各式各样传感器的帮助下,汽车正在变得越来越智能。像自适应巡航、夜视辅助、智能照明这样的系统能够大大保证我们驾乘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并正在朝着无人驾驶的终极目标迈进。
我很喜欢的TMC实时交通信息功能通过数据中心收集固定传感器、摄像头的反馈获取道路拥堵信息,再配合智能路径动态规划来选择最优路线,及时避免拥堵,能大大提高城市交通行驶的效率。
网络化
受到无所不能的手机App的熏陶,车主们对于汽车内置无线热点、查找附近空余停车位这样的需求越来越旺盛。汽车的网络化体现在与互联网及互联网产品的融合,具体方式是通过汽车内置上网功能或与智能移动设备连接来实现。
奥迪已经在车内内置4G LTE网络;奔驰的智能互联系统将手机变为一个终端,通过App可以进行车辆解锁、闪灯、停车位置提示等操作;而捷豹的InControl Apps、宝马的互联驾驶等系统,都提供将智能手机连接到汽车的功能,例如收听来自百度音乐和豆瓣FM的音乐。Tesla无疑走的更远,通过在17英寸触摸中控屏上触摸和点击来操控车辆的体验几乎像极了iOS;而每个月通过无线网络推送的系统升级则让我想起了来自Android的版本更新。
基于汽车的周边硬件也在逐渐兴起,例如奔驰推出了一款智能手表,把手表变成汽车的延伸;奔驰也在与Google Glass进行无缝的整合;本届CES上奥迪展示了和汽车协同工作的Android平板。
平台化
汽车正在逐渐成为平台,无论是开放的、或者封闭的。汽车厂商或者服务提供商的做法是:把上层应用开放给第三方开发者,或者构建一个大的平台来提供服务。
通用和福特都在积极构建开放平台。通用的开放平台将汽车的元数据通过API提供给应用开发者,开发者可以以此来构建Android和iOS应用,例如在手机上查看汽车状态,远程解锁或者启动空调,在车载屏幕上查看实时PM 2.5指数等等。汽车厂商的开放平台将会开拓出一个蓝海,那些最先意识到机会并进入应用商店的创业者能够从中快速积累门槛、淘到金矿。在通用、福特的示范作用下,越来越多的汽车厂商将会加入这个行列,它们将会从卖硬件转变为卖服务,这无疑是巨大的甜蜜诱惑。
在无线运营商和服务提供商方面,Google收购的众包地图服务Wave构建了一个巨大的地图平台,通过收集终端用户反馈的信息来构建实时交通路况平台;而IBM和Sprint则宣布将联合打造智能汽车联网系统。
从上面的趋势可以看到,汽车和其它硬件产品的发展方向别无二致,如果我们用互联网的思维来考虑汽车产品,它还有非常多值得提高和改善的地方。未来的车联网背后是巨大的网络、无处不在的云,把实体世界和虚拟世界水乳交融的连接在一起。基于汽车构建平台的公司将拥有数百万甚至上千万个硬件和数据节点,通过其后强大的大数据平台和智能处理中心,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
汽车、汽车与汽车之间、汽车与道路网络构成的庞大车联网,不仅需要开发者、汽车制造商、IT企业、无线运营商和服务提供商的参与,政府的大力推动也必不可少。2013年十一,习总书记曾问计于中关村企业家,希望通过大数据促进信息消费和解决民生问题。交通的拥堵之痛,每个城市人都有着切身的体会,对于政府来说,通过智能汽车、大数据平台和智能化交通网络,提高城市通行效率、降低尾气排放、促进汽车经济发展就是很好的解决国计民生问题。
向前眺望,想像一下,汽车与4D打印相结合,一台适合不同路况、不同天气,能随环境改变自身的汽车;像今天的手机一样,用户为数据和服务付费,而汽车将会打折或者免费提供给消费者;一座没有拥堵、没有交通事故的智慧城市…这一切仿佛近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