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已经过去,这算一篇农历2012年度总结吧!
这次总结我想分成3各部分分别来写,分别是学习、工作、生活,似乎很简单的三样,但确实有很多值得总结和回顾的,包括经验、教训和改进之处,下面就逐一展开吧!
仍然处于学生阶段,学习自然是头等大事。2012,从研一过度到研二,心态变了、方法变了,学习上收获了很多,也找到了一些方法,在这里分享总结。首先,学习环境是至关重要的,到北航一年多来,学校的氛围确实也影响到我很多。回想12年初,那段时间忙着学校课程,有时间就去图书馆,一方面又忙着实验室的项目,两边就足以占据我大半精力和时间。但是,不管如何困难,坚持下来,总会收获很多。
2012上半年,我更多的是在忙学校课程,完成课程考试和设计,空出的时间基本就泡实验室了。研究生阶段相比本科阶段学习,我觉得差别最大的一点就是需要自己去发现还有哪些需要学,而本科阶段是课表给我们安排有哪些需要学。我认为学习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解决领域内某项问题,另一方面是完整自己的知识体系。世间万物都有联系,知识与知识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能说我们只做某一行就只关注和学习这一行的知识,那样只会限制自身的提升和发展,局限自身的视野。多关注其他领域的一些动态,有助于我们健全自身知识体系,别说了解了、学了没用,保不准哪一天,我们缺的恰恰就是当初认为无关紧要的那一门知识。读过大学过来的朋友也许都有一种感觉:在学校的时候那些课觉得学不学无所谓,学了反正是为了考试。工作一段时间后会想,如果当初那门课好好学一下,现在肯定强很多。当然,我没有很丰富的工作经验,得出上述结论,一方面是基于对本科阶段的一个回顾,另一方面也是平常跟一些有工作年限的朋友聊天而总结出来的。所以,古人的话总是有一定道理的:“书到用时方恨少”!
2012下半年,学校课程基本上完了,开始把主要精力放到实验室的项目和学习中来。在实验室的时间中比较自由,可以学习任何自己想学习的知识,是一个充电的好地方。并且,实验室的项目能将所学运用到实际中,是一个非常好的途径。这个过程中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一切靠自己,这个过程也是一个非常锻炼人的过程,我很享受,并且收获确实很大。这一段时间是我集中学习的一段时间,之前讲过,知识不能局限,所以,从这一段时间开始,我开始开拓自己的眼界,涉猎的东西也从之前的纯技术,开始辐射到产品、交互设计、用户研究、运营推广、产品营销、团队管理、敏捷开发等,同时,我比较喜欢车,所以,这部分也是我时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他的我还经常看看健身、美食,尝试听各种类型的音乐,呵呵,后面这些都属于个人爱好了。
说说2012年我在学习中得出的一点小经验供大家参考:
1.理论原理先行
任何东西,都要知其所以然,特别是在我们开发领域,需要学习的知识较多,但很多知识间都是有相互联系的,深入某一方面前,一定要先学习和了解这门知识的基本结构和原理,懂得原理的前提下再去运用,事后不管应用场景如何变化,万变不离其宗。
2.运用中深化
学来了东西,是要运用的。光有理论并不能说明已经完全掌握了这门知识,只有能将所学运动到实际生产中去,并在运用的过程中不断深化理解,才能真正的掌握一门知识,学以致用,也不假。
3.试着变一下
理论有了,运用熟练了,但有没有其他的方式来实现同样的功能呢,运用结果的表现和性能能不能更优、成本能不能更低?有了这些假设,就需要去证明,这个过程其实就是研究的过程,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去变一下,会发现不一样的天空。
4.看看别人怎么做
一旦对某一项知识轻车熟路了,是不是都有点飘飘然,觉得自己就是这方面专家了?非也,更多的时候只是自己把自己架设在自己构建的圈内,跨不出去,所以觉得是圈内最权威的了。在软件开发领域,有太多的前辈值得去学习,常规开发中,我们会遇到很多问题,但是请相信,肯定有前辈遇到过同样的问题,并且,是问题就肯定有解决的方法,所以当被一项问题困扰很久时,不妨去看看别人怎么做,但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自己一定要把这个问题研究透,并且要定位问题在什么地方,这是我认为非常重要的一点,只有自己深入研究过的东西,才会有深刻的印象和理解,如果碰到一个问题就问人,当时只是解决了问题,对自己是没有半点提升的。保不准下次还会遇到同样的问题,结果还是不会。
5.没学or不会?
乍一看,没学和不会难道不一样吗?其实不然,在遇到一个问题时,会自然的产生抵触情绪,我理解的没学是自己没有去涉猎某一项知识,不了解它,所以觉得很难。而一旦完成这个学习过程,之前的问题也就不是问题了。而不会则是在了解这项知识的前提下,确实遇到了技术难点,这个难点或许真的是一个学术难点,又或者是前人很少涉猎并鲜有解决方法的问题。
总结下2012的学习成果:
以上5点是我在2012年学习路程上收获的一些东西,因人而异,所以不会适合所有人。
说起工作,其实我也就是个Intern,在爱立信的这半年时间里,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学习到更多的是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工作方式。爱立信是一家有百年历史的外企,欧洲人的企业文化和工作方式是轻松、平等、创新型的。我没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所以,这部分只能浅谈下我的基本感受,供大家交流。
1.工作为了什么?
其实这个答案可以有很多,为了有事做、为了养家糊口、为了个人价值实现等等。其实,我觉得这些成分都有,只有工作(学习),才不会整天无所事事,浪费世界粮食;只有工作,才能有收入,才能满足物质生活;只有工作,才能创造价值、为社会服务,从而实现个人价值。这三者并不矛盾,反而是个先后顺序、相辅相成的整体。工作了,就有事做,有事做就有收入,有收入了,说明创造了比收入更高的价值。
2.做喜欢的事
如果能真正遇到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那就是非常幸运而且幸福的事,每天起床一想到马上就要做自己感兴趣的事了,这难道不是一种幸福吗!但是,很多时候,工作并不是我们能选择的,更多的时候是由于企业业务需要或人员分配等关系导致我们被分配到自己不感兴趣的工作岗位,那么,这时候该怎么办呢,是消极对待还是积极迎上?在我的观点里,特别是作为我们这个年纪的人,接受更多的未知的挑战是对今后的一种历练,也会成为未来的一种财富,所以,当有自己不感兴趣的工作来临时,抱着学习的心态去迎接,收获会更多,同样是做,换种心态或方式,结果会大不一样。当然,每个人都希望做自己喜欢的事,所以,当有这种机会时,最好是自己去争取,俗话说,主动,是最好的机会!
3.挫折、困难怎么办
学习中会遇到难题,工作中也会遇到各种困难或挫折,这时该如何处理呢?我的处理方式只有一条:“永远保持一个乐观的心态!” 其实没有什么是过不去的,工作中遇到再大的困难,也总是有解决方法的,遇到再大的挫折,也是可以随着时间和他人的帮助而克服的。仔细想想,如果什么事都一帆风顺,那人生多没意思。来点风浪,以后老了回想起来,也会嘴角上扬,心里想着,年轻时我也拼过、闯过!另外,工作中的不如意不要带入生活,不要带给家人,工作和生活一定要区分开,如果二者结合太紧,受害的只有我们自己。遇到挫折可以和家人说说,遇到不快可以和朋友出去玩玩、喝一顿、大吼唱K等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发泄方式,发泄过后,明天依旧开始新的一天,把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中,没什么大不了,再难,也有家人支持我们!
另外,总结下2012的工作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