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Language上,一个关于“boost的理念和工程实用价值”的讨论(http://groups.google.com/group/pongba/browse_thread/thread/7501f6ff39b7ff0)吸引了很多人。我这里谈谈我的看法。
无疑,boost是很优秀的库(确切的说,是库的集合)。但是我在介绍我的StdExt库的来由时,曾经毫不客气的说,boost 走错了方向。这其中的原因,归结于我对什么才是C++良好代码风格的看法。
其一,简单是美。如果一件事情可以用简单的方法去完成,就不要仅仅为了方便花十分的力气去制造语法糖。boost中属于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如:boost::lambda, boost::shared_ptr, BOOST_FOREACH等。对于boost::lambda,BOOST_FOREACH,我倾向于在语言层面去引入相关的机制。在没有语言的机制下,多写几行代码完全不是什么难事(boost::lambda完全可以写一个仿函数类来搞定,而且调试方便,用lambda虽然代码少,但是失去了调试的便捷,其实是得不偿失;BOOST_FOREACH则完全可以用标准的for(it = cont.begin(); it != cont.end(); ++it) 搞定)。至于boost::shared_ptr算不算是一种语法糖,还是一种有效的内存管理机制,争议比较大。我从来不认为智能指针可以解决内存泄漏问题(在一个相对简单、封闭的工程环境里使用确实有效,但是并不能适应更复杂的环境),事实上除了COM中我会使用智能指针,其他情况下绝少用。
当然,语法糖有时候可能是唯一选择,例如boost spirit、boost xpressive。这两个库目的类似,都是实现一个静态正则文法(第3个类似的库,是我写的TPL)。语法糖在描述正则文法时显得优雅。又如,假设我们要实现一个矩阵(matrix)运算库,虽然add函数也可以做加法,但是用operator+来做矩阵加法显然看起来要优雅许多。
其二,项目应形成功能闭包。任何一个项目,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问题域。由此而延伸,项目的功能集合应该有个界限,而不是不断膨胀下去。从boost一个个子库看,没有问题。但是从boost这个总体来看,非常有问题,因为它只是一个无主题的大杂烩。没有做物理的子库划分和目标限定,这是我认为boost最为失败的一点。
其三,最小外部依赖原则。在我们实现一个项目时,需要谨慎评估我们将依赖哪些外部库,并尽可能将这种依赖最小化。如果我们需要的组件和某个库有非常高的重叠度时,我们说,我们需要这个库;而相反,如果我们只是需要某个库中的一个辅助类时,我们不妨拿来主义,将该类的实现迁移到本项目,而不是不假思索地引用这个库。
最小外部依赖原则不单单适用于项目,也适用于单个源代码文件(cpp)的实现。事实上,一个cpp会包含哪些头文件,这些头文件是否真的是这个cpp的正常依赖,同样需要谨慎对待。也许没有工程依赖那么严重,但是这方面的认真考虑将提升你的设计水平。
最小外部依赖原则,是导致boost不敢被广泛采纳和使用的重要原因。还是因为boost是个大杂烩,没有进行子库划分和目标限定,这让希望用boost的人无可适从,不能很清晰地评估boost是否适合自己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