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N live space不玩了,整理MSN空间的内容,发现以前的一些文章,放在这里吧。
引子
最近,中国古代得经子似乎很热,而且有重树儒学的感觉。我的一个好朋友拉着我在书城中找怀南瑾的书。正巧,我在看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在此之前我真正看过的经子书恐怕只有蔡志忠的四格漫画书。我现在正在迷凤凰卫视的世纪大讲堂,到凤凰网上看看以前的讲座,有二次专门将对少年儿童的经子教育,一看这个题目,我就觉得不看这两期的详细内容,因为我也有我的解读。
酒瓶和酒
中国哲学从古到今我觉得很有酒瓶和酒的关心,除了五四运动,翻来覆去就是旧瓶装酒和新瓶装旧酒的问题,关键在述和著。儒家先师孔子,只述不著,传说中孔子写春秋是一个愚人节以讹传讹的故事,大学是孔子的学生整理孔子的言语所著,话虽出自孔子,却不是孔子自己写的。儒家的著作:大学、中庸、孟子、荀子、春秋繁露,有数几本,历代的大儒采用述的方式,就是注解、解析前人的书、前人的话。宋代的朱熹就是通过这种方式,重新演绎了儒家经典,将他们变成自己的观点。
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相比,更注重直观,文章多用隐喻,这就城了可装不同酒的酒瓶。因为不直说,而直观的哲学缺乏逻辑上的推理,不同的人可以从隐喻中推到出不同的论证,或者不同的倾向性,这就是我以为的述。
中国的历史悠远流长,我们离原著者时间跨度千年,如果是春秋战国时期,时间间隔长达2千5百年,我们是否能够正确理解作者的本意,我们也不可能不受到历代注释家的影响。尤其汉代,对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破坏,重新寻找和补充的经·子,必定带上汉代之烙痕。
我前段时间和朋友到书市逛,发现有很多标有“儒商”的书,这和述不一样,是挂羊头买狗肉,重农轻商是儒之根本,为人处世的中庸是全则保身的似儒实道,权谋之策才是升官发财的本色,披了一个儒的外衣。
近年来常听说对少年儿童加强中国传统的教育,通过加强经·子的教育。这些也都是用来儒的酒瓶,装上了当代的酒。但是儒应该是儒,他是一个历史,他是一种文化,而儒的文化在五四运动和文革期间扫荡了几代人,造成了传承的断裂,终止了文化的传承。儒不能发展为新儒,因为没有连续,在市场主义、功利主义的今天,形成一种新的派系,新的思潮,当代的就应该承认当代的,如果这点实事求是的态度都没有,也没了儒的本质。
儒的本质是什么?每个朝代有不同的倾向。孟子的革命,荀子的保守,董仲舒的皇权,朱熹的消极的理学思想『其实只有这是我们说的封建思想』。我们现在承接的不是传统的经·子,而是西方的文化、西方的逻辑、西方的哲学、西方的思维,主干是西方,在枝末上扯上经·子,是大礼不区小节所不为也。
墨家:最具有理性哲学
我认识墨家是小学或者中学的历史课,知道两件事,一是小孔成像『以此吹嘘中国的古代科学』;二是墨子和公输班的攻防模拟演戏的故事。后来看武侠小说,晓得有个叫墨钜的江湖组织。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墨家是最具有西方逻辑思想的派系,包括演绎、归纳、必要、充分必要『很奇怪没有充分』等等,这种有条理的辨就是现代的逻辑,墨家的辨常利用假设结论成立,推动和条件矛盾的方式,也批评其他学派。这些和数学上的论证一致,是具有现代逻辑思维的学术,牛啊,敬佩之情如滔滔流水延绵绝,向你致敬。
墨家的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兼爱,和儒家的及人之及的爱不一样。这点理解得不深刻,大致是不分轻重的爱,不厚此薄彼的爱,是不是也说明了人人生而平等。看,我不知不觉的也述了一把,也在酒瓶里装了一点自己的新酒。
道家:逍遥游
道家,杨朱、老子、庄子,以及后来的改良派。道家和道教差异很大,庄子通过消灭问题,解决了生死的苦困。道家可作为自我收养,为人处世,但是对社会的回避,或许有乐观的人生,确是消极的社会关,对给人也许是明哲保身,但是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在全球化经济下,竞争和压力是社会的主力,权利不能指望明君赋予,而是自我争取,立法保障。
中国社会的压力,打工一族的压力,没有提供给逍遥游的环境。国际之间竞争不进则退,竭尽全力抢夺市场,没有桃源的机会。
朱熹的理学,我觉得是外儒内道,没有进取心。以他为正统儒学的明清在思想和科学上内敛,在扩张的西方压力下,终还是卷入世界竞争中,桃源不是一厢情愿的事情,现在我们的住房压力,子女教育压力,养老压力,医疗压力,压得很沉很重。道家可以给我们一个轻松的心情,乐天的态度,但是不能改变碌碌的社会地位。天下之人,熙熙攘攘,皆为利来皆为利往。
法家的诤言
以前对法家有个错误的认识,以为法家就是讲以法治国,主张法律的一派,看了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简陋。春秋战国,正式封建社会崩溃,集权政治兴起的时代,社会纷争,不是讲仁义可以称雄的时代,一切由实力确定。法家是门政治艺术,是行王霸的方法,讲求势、术、法。势指威严,威信,国君所具有;术指用人之术;法指治国之法。
兵家可能同时也是法家,例如吴起。
为秦制定耕战之数的商鞅也是法家。
法家,乱世治国之道,秦国一统之源。
法家,讲求的是皇亲国戚也讲法,而不是之讲礼,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这是封建社会小国寡民的作法。儒家行仁政,希望庶人之间也以礼相待;法家行法律,希望大夫之间也用刑法。人性善也,人性恶也。
秦以法家起步,秦的暴虐,法家背黑锅,在汉代之后被批评,但是法家是政治的艺术,是中央集权统治的学术,所以儒家也批评有些朝代外儒内法。
道教、道家和佛教禅宗
在汉代,佛教开始传入,南北朝兴盛。中国接触了真正的宗教。道教和道家很容易混淆,道教是一种宗教,道家是一个哲学门派,佛教即是宗教也是哲学。汉代的佛教让中国人认识了宗教的组织,宗教的经文,道教参照佛教的组织方式成立的本土宗教,因将道家的圣人老子神化,称为道教。作为宗教,道教和道家存在竞争。
汉代之后,中国经历了5百年的纷乱,进入五胡十六国南北朝时代,动乱的年代,使得道家在独尊儒术后重新兴旺,冯友兰称之为新道家,著名的著作有向郭注(向秀和郭象对庄子的注释),《世说新语》,晋朝的竹林七贤是新道家人物。和道教与佛教竞争不同,道家和佛教是好友,新道家常和佛教大师为友,讨论切磋,《世说新语》记录了很多他们之间的清谈。
纵情任性的新道家极具艺术天分,这段乱世,文化科技进步不大,确实艺术的丰收时期。
佛教也正是和新道家思想的借鉴,催生了具有佛道思想的禅宗,禅宗是中国的产物,后来传到了日本。在佛教的各个派系中,顿悟的禅宗在道家的土壤上生成。
我们讲的佛家,通常指的是禅宗,所谓不修之修,第一义不可说。我看这本书讲佛家的精义,多少有些云里雾里,这是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之上的物质设备之中,天下之人,熙熙攘攘,皆为利来,皆为利往,打工仔的哲学很简单,就是赚钱,好一些,就是有良心地赚钱。现在的社会压力,社会的对金钱和权力的崇尚,忙碌的生活和工作,今人在精神世界探讨的时间大大不如前人。我所看的佛道,看到的是消极,如果大家均如此,社会就不会进步,对精神生活的满足,放弃物质的追求,人类社会可能踏步不前,通过隐于山林,隐于寺庙,逃避现实,逃避社会,社会就永远不会进步,也不会改良,如果没有碌碌尘世的信众的供奉,没有工匠的建设,他们吃什么,住什么,传什么,即便这一切自立更生,就回到远古。假设我们可以放弃,但是我们其他国家、民族会放过我们吗?人生存有压力,国家有压力,民族有压力,就像上满发条一样,我们都是俗人,不足奔波,他们不奔波,是因为我们替他们在奔波,按韩非子的说法,他们是社会的蠹虫。
佛教的引入,对中国的哲学影响深重,如果没有佛教,可能儒家也不会蜕变成后来的心学和理学,将一个孜孜向上的学派,转化为内心自省的哲学,不能不说是一种悲伤,也是近代中国惨剧的思想根源。我在想这样的评价是否过火,就像法家作为暴秦的替罪羊一样,儒家也成为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借口。但是我一直很不喜朱熹,中国近千年来的怯懦,被外族和西方的蹂躏,在于他的保守,在于闭塞,在于自负,在于思想的转变。从中央集权制,退化到地方宗族自我约束,以道德代替常法,自绝于社会,当头棒喝的不是禅师,是西方的枪炮。
我在大学的时候去过武夷山玩,好地方,那里有个朱熹故居,我是故意漏掉,我不会让朱熹赚我的钱,也不会让朱熹浪费我的时间。现在想起来有些可笑,因为当时对理学是什么还很模糊,现在也不清晰,只是依旧讨厌它。
儒家的变化
我们口口声声将儒家,我们到底对儒家有多少的了解。中国在世界各个民族中有一个非常独特的现象,就是宗教在民族,在国家政治中影响力相比之下较为低。我看过一个老外写的中国历史,他将儒家的地位等同于宗教,说是儒教。这是不正确的,正如我们无法理解宗教在他们的生活、道德、政治中影响一样,他们也无法想象是文化而不是宗教团结一个民族。
孔子试图通过礼来维系社会,和春秋战国大一统的趋势不符合,战事纷起,杀人如麻,谁的拳头大谁就是老大的年代,统一者和孟子说的不杀人者王之刚好相反,靠的是耕战的百万狼军。
靠武力统一的天下,靠耕战维系的经济政治,无法依旧通过武力,通过耕战维系长期的和平。中国通过秦统一,通过汉来确立。董仲舒为帝国的巩固提供了文化上的思想上的基础,确立了儒家不可动摇的地位。在春秋战国中,各家互相攻击,但是汉之后,都承认了孔子宗师圣人地位。
和春秋战国的儒家相比,董仲舒将阴阳家融入了儒家,利用易经后附易传解析万物道理,将天地自然的异象和人间天子的德性联系起来,实际上某种程度将神秘主义带入了儒家。中国人认识佛学,发展了禅宗,最后改变了儒学,也许可以开始称为儒教,将禅宗引入到儒学中,从唐一直到宋,发展了儒学的理学派和心学派,也就是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延续到晚清。其和孔孟之儒已经大不相同了。
什么是儒学,什么是正宗的儒学,讨论起来并没有意义,无论灌输于什么的名称,我们都不可能割裂我们生活的时代来思考,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对价值观的认可,以及生活的压力,并将已新的哲学态度来对待。五四运动,列强欺凌,冲击中国人的思想,中土天子大国的传统认知被粉碎,为了走出去,新文化运动否定了过去,带来了全面的革新,这种革命性的惨痛的行为,不能避免对过去进行过多的否定,否则我们走不出来。第二的冲击是文化大革命,对传统进行了彻底地割裂。我们这代人并没有继承儒家的文化传统,而我们需要的是新时代的思维,可能里面有很多和儒家相似,那是新生而脱胎换骨的重生。如果说在哲学上,文化上有什么恢复,那就是我们对泱泱大国的重新认可,重新树立一些傲视寰宇的心理,无论是狂妄的,无论的实务的,一种的民族情感开始萦绕,将儒学重新捧起,需要清醒认识。
这是一本很不错的书,原文的英文,翻译回来,如果说有什么问题,就是一些古文应给出今文的解释。我们不是专业认识,这本书介绍中国哲学二千多年的发展,科普类,翻译人员应了解不是所以的读者都是大学中文系毕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