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生存周期的第一个时期是分析计划时期,问题的定义和可性行研究,目的是要弄清楚用户需要计算机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以及实现新系统所需的资源和经费。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在向用户调查的基础上,形成一个文档资料“系统目标与范围的说明”,该文档被用户认可后,即可作为下一步工作的依据。分软件生存期中的重要部分,是软件定义阶段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关系到软件开发成败的关键步骤.
分析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深思熟虑. 这里软件工程已经为我们设计好了我们每一步的任务,我们要做的,就是按照规定,一步一步的完成.
下面是本阶段的具体要求。
一:软件工程需求分析原则
1,分解:获取问题空间的整体-部分关系.问题分解.
2,抽象:一般化-特殊化关系,问题的不同变形
3,投影:多维视图,从不同角度考虑
二:需求分析步骤
1,定义项目的视图和范围 (包括组织结构图,各部门的岗位,角色列表)
2,确定用户类 包括人员 责任 矩阵
3,确定目标系统的业务工作流(包括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建立业务工作流模型)
4,运用需求获取技术开发反映主要业务规则的用例(或数据流图)并设置优先级
5,收集来自用户的质量特性信息和其他非功能需求,将性能,安全性,可靠性等需求和其他设计约束结合业务规则,形成功能需求.
6,分类在用例中涉及的数据 包括数据的组成和数据之间的关系
7,详细拟定用例的规格说明,建立功能模型,并进行审查,用以澄清需求获取的参与者对需求的理解.
8,开发并评估界面原则(设想输入设备,输出设备,显示风格,显示方式,输出格式等,建立接口规范和信息流传输规则)
9,从功能描述中开发概念测试用例(用测试用例来验证用例,功能需求和原型)
三:图
1,系统流程图
2,系统结构图
3,数据流图DFD
4,E-R图
1) 实体、属性和联系
实体对应于客观世界中的存在的人或物,又称为数据对象。数据对象可以是外部实体(如产生或使用信息的任何事物)、行为(如开发票)、角色(如学生、教师)、单位(如计算机系、会计科)、结构(如文件)等,是由一组属性来描述的实体。实体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与其他实体没有联系的实体是没有意义的。
2) 组成符号
有实体、属性和联系3 种基本成分。通常用矩形框表示实体,用连接相关实体的菱形框表示联系,用椭圆形或圆角矩形表示属性,用直线将各种成分连接起来。
5,层次方框图
层次方框图是用结构的一系列多层次的矩形框描绘数据的层次结构。树形结构的顶层是一个单独的矩形框,它代表完整的数据结构,下面的各层矩形框代表这个数据的子集,最底层的各个框代表组成这个数据的实际数据元素(不能再分割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