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技术回顾
非对称加密算法如RSA的特点如下:
1, 公钥加密私钥解密, 大家都可以用我的公钥给我发加密的数据了, 因为只有我有私钥才能解密.
2, 私钥加密公钥解密叫数字签名(例如所谓的UEFI secure boot就是在主板硬件里集成一些操作系统的公钥,由主板硬件去校验操作系统是法合法,但关键是微软把持了公钥的申请,主板硬件厂商没有提供界面让用法自定义公钥,尤其在移动领域很多win8的硬件根本不提供关闭secure boot的选项这样就造成只能安装win8一种系统), 大家收到我用私钥加密后的数据, 看用公钥能不能打得开, 能打开说明这数据确实是由我所发的, 因为别人没有我的私钥不可能伪造这些数据.
非对称加密去处很费时间, 我们一般采用对称密钥算法如DES来加密, 但对称密钥的保存是一个问题.
所以我们可以采用非对称加密算法来加密先协商交换对称密钥, 这就叫SSL. 假设客户端A的公私钥对是(P1,V1), 服务端B的公私钥对是(P2,V2), A需要确认和它通信的是B, 那么SSL的过程是:
首先, A和B都持有对方的公钥.
step1, A->B: hello 是step2, B->A: 用V2加密过的P1(即用户证书,A就用P2解密出P1, 这种数字签名方式让A确定了和它通信的是B)
step3, A->B: ok
step4, B->A: 用V1加密的一段信息
step5, A->B: 用P1加密一个自动生成的对称密钥K(用之前的P1解密成功这段信息则认为B是可信的了)
step6, B->A: 用K加密的数据(之后两对密钥功能结束,由K来加解密数据)
总结一下, 这里(P2,V2)就是certificate authority (CA)用来给客户签名用的公私钥。
(P1,V1)是客户自己的公私钥,提交给CA,CA所做的事情就是上述step2用(P2,V2)来给客户的(P1,V1)签名,简单吧?
V2是CA公司要保密的,而P2就是公用CA证书要安装到客户端
用V2加密过(签名过)的P1,称为用户证书,和用户私钥V1连起一个文件后, 一般被安装在服务器端。
X.509证书是一些标准字段的集合, 是包含有关用户或设备及其相应公钥信息的一种非常通用的证书格式, 目前版本是3. 必要字段包括:
1, 版本号
2, 由CA给每一个证书分配的序列号;
3, 证书使用的签名算法
4, 证书的认证机构
5, 证书的有效日期
6, 证书的所有人的唯一标识
7, 认证机构使用私钥的数字签名
8, 公钥信息
不同于PGP证书任何人都可以扮演认证者的角色, X.509证书的认证者只能是CA或由CA指定的人.要获得一份X.509证书,必须请求CA发给你证书。用户提供自己的公钥,证明自己拥有相应的私钥,并提供有关自己的某些特定信息。然后在这些信息上数字签名,并将整个数据包(称为证书请求)发给CA。CA做一些努力来验证用户提供的信息是正确的,然后就生成证书并返回给用户。
OpenSSL对X.509的支持如下:
(1) 证书请求管理
(2) 证书生成
(3) 证书吊销及CRL管理
(4) X509名字管理
(5) 属性管理
(6) 扩展管理
(7) 验证及信任管理
用OpenSSL做自签名的证书(pem格式)步骤:
1, 先生成CA的公私钥
mkdir CA & cd CA
mkdir newcerts private
echo '01' > serial #会生成以为个数字为名字的pem文件, 且每个数字自增1
touch index.txt #生成记录数据库
使用配置文件, 由于openssl命令行参数太多, 为避免写太多, 就使用一个配置文件代替, 如https://github.com/openstack/nova/blob/master/nova/CA/openssl.cnf.tmpl
生成(P2,V2), 这时候P2=cacert.pem, V2=private/cakey.pem
openssl req -new -x509 -extensions v3_ca -keyout private/cakey.pem -out cacert.pem -days 365 -config ./openssl.cnf -batch -nodes
查看证书信息, openssl x509 -in cacert.pem -noout -text
2, 生成<P1,V1>,即Certificate signing Reqeust(CSR), P1=req.pem, V1=key.pem
openssl req -new -nodes -out req.pem -config ./openssl.cnf
3, 用CA的私钥V2为P1签名, 即在newcerts目录生成用户证书cert.pem, 并更新数据库文件index.txt及serail文件
openssl ca -out cert.pem -config ./openssl.cnf -infiles req.pem
查看证书信息, openssl x509 -in cert.pem -noout -text
4, 安装证书
用户私钥key.pem(V1)和用V2加密过的用户公钥(cert.pem)安装到服务端(有的服务器碉要把这两个文件连成一个,可以执行: cat key.pem cert.pem > key-cert.pem), 如:
/home/httpd/ssl/cert.pem Site certificate
/home/httpd/ssl/key.pem Site private key
最后将CA的公钥P2=cacert.pem安装到客户端
在OpenStack PKI认证中:
1, Keystone产生了CA公私钥: CA.pem, CA.key
2, Keystone产生了用户公私钥: keystone.pub, keystone.key
3, Keystone产生了用户证书: keystone.pem (即使用CA.key对keystone.pub进行了签名)
假如nova要使用PKI认证的话:
1, CA端,即keystone端,安装有: CA.pem, CA.key, keystone.key, keystone.pem
2, 用户端,即nova端,安装有:keystone.pem
过程:
1, 用户拿用户名和密码去keystone认证,keystone将用户信息通过keystone.key进行签名后作为token返回用户
2, 用户用这一token去访问nova, nova拿到token后,使用keystone.pem解密。(而原来的UUID方式nova还得再拿token去keystone那边验证一下是否有效,所以使用PKI方式能减轻keystone的压力。
常见证书格式及转换
PKCS(Public-Key Cryptography Standards), 是由RSA实验室与其他安全系统开发商共同制定的一个公钥密码标准
X.509是常用的通用的证书格式, 所有的证书都符合PKI(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制定的的ITU-T X509国际标准
.cer/.crt是用于存储证书, 以二进制形式存储, 不含私钥
.pem跟.cer/.crt的区别是它以ascii来表示
pfx/p12用于存放个人证书/私钥, 他通常包含保护密码, 二进制存储, 转换如:openssl pkcs12 -export -clcerts -in server-cert.cer -inkey server-key.key -out server.p12
JKS和JCEKS是Java密钥库(KeyStore)的两种比较常见类型, 可以使用java提供的证书工具keytool(openssl和keytool都是可以用来管理证书的工具而已)进行转换(如:keytool -import -v -trustcacerts -storepass 123456 -alias server -file cacert.pem -keystore server.jks)
非对称算法可以使用开源的GPG工具,可参考文档: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d5fWoN46-y7581212dDUEt7dkUfFkriW0bKy_gwUjps4zpKH64jytimWDm-yfuKIwAtu0jFoWW_ocVTJhSeRb2_QQLUz8oIBQulU6jSI133
及:
https://help.ubuntu.com/community/GnuPrivacyGuardHowto
sudo apt-get install rng-tools
sudo rngd -r /dev/urandom
sudo apt-get install gnupg-agent
killall -q gpg-agent
eval $(gpg-agent --daemon)
创建密钥对:gpg --gen-key, 如创建了:"Zhang Hua (zhhuabj) <[email protected]>"
export GPGKEY=A24B36AE
查看公钥:gpg --list-public
查看私钥:gpg --list-secret-key
查看签名:gpg --list-sig
查看公钥指纹:gpg --fingerprint $GPGKEY
提取公钥:gpg --armor --output public.key --export $GPGKEY 或者: gpg --export -a $GPGKEY > public.key
提取私钥:gpg -a --export-secret-keys $KEYID > customer-mirror.key
生成公钥回收证书,当私钥出问题时可将它上传密钥服务器声明公钥作废:
gpg --output revoke.asc --gen-revoke $GPGKEY
声明作废:gpg --keyserver Server Address --send-keys $GPGKEY
上传公钥到密钥服务器,如:gpg --send-keys --keyserver keyserver.ubuntu.com $GPGKEY 或把公钥导成文本之后直接在http://keyserver.ubuntu.com/这里提交公钥。
交互命令窗口:gpg --cert-digest-algo=SHA256 --edit-key $GPGKEY
给自己加密文件,加密是用公钥,gpg --encrypt -r [email protected] test.txt, 会生成名为test.txt.gpg的加密文件
给自己解决文件,gpg --decrypt test.txt.gpg > test.txt
给别人加密文件当然要先导入别人的公钥:gpg --import otherpublic.key
核对对方的公钥指纹:gpg --fingerprint [email protected]
为别人加密文件: gpg --encrypt --recipient [email protected] test.txt
对别人的公钥进行签名,这样别人知道是你发的: gpg --sign-key [email protected]
对文件进行签名: gpg --clearsign file
验证签名是否完整: gpg --verity file.asc
OpenPGP能用于加密邮件,将GPG指纹注册到launchpad中(https://launchpad.net/~zhhuabj),这样launchpad将给你发签名或加密过的邮件,然后再用openPGP enabled的邮件客户端如thunderbird来接收解密邮件和验证签名。
thunderbird通过enigmail插件来支持OpenPGP, Configure OpenPGP support in Thunderbird under Enigmail->Preferences and add under GnuPG executable path. The path for GnuPG is /usr/bin/gpg.
如果不想用邮件客户端,直接用firefox来访问如gmail等webmail的话,安装firegpg插件即可。chrome不需要装插件直接支持pgp解密。
将GPG指纹(gpg --fingerprint)注册到launchpad中(https://launchpad.net/~zhhuabj)后会收到一封邮件,内容类似如下,将其存成一个文件,再解密(gpg --decrypt file.txt)后就生成了一个验证链接如https://launchpad.net/token/Hc7J9x7kF55CHTZJs,点击验证即可。
-----BEGIN PGP MESSAGE-----
Version: GnuPG v1.4.11 (GNU/Linux)
.......
52gY/bZADAl0xhScHvvuYquGS3oApfgtNM3UJWXa
=ZgnD
-----END PGP MESSAGE-----
Signed Ubuntu Code of Conduct in https://launchpad.net/~zhhuabj,
1, 先下载UbuntuCodeofConduct-2.0.txt, https://launchpad.net/codeofconduct/2.0/+download
2, gpg --clearsign UbuntuCodeofConduct-2.0.txt
3, 将生成的UbuntuCodeofConduct-2.0.txt.asc文件再上传至 https://launchpad.net/codeofconduct/2.0/+sign即可。
2014-5-23日添加,配置使用Google Authenticator服务
Google帐户支持密码+临时验证码的两阶段验证方式。
临时验证码也支持直接短信发到手机上,也可以在Android手机上安装Google Authenticator服务来接收临时验证码。
具体先在https://accounts.google.com/b/0/SmsAuthConfig页面配置,并先生成google服务端为安装了Google Authenticator服务的客户端生成的密钥。然后再在Google Authenticator里输入这个密钥就可以实现一次一密了。
参考:
http://www.blogjava.net/alwayscy/archive/2006/12/01/84852.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e9d2211010199yj.html
http://lingxiankong.github.io/blog/2014/02/06/openstack-ss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