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U-T-REC-G.1080-IPTV的体验质量(QoE)要求(六)

IV.2 标清视频:

IV.2.1 H.262 编解码器示例

下面的例子示明了使用H.262编解码器时,广播电视提供可接受性能时的传输层最低性能预期要求:

表 IV.1的假设:
• H.262 编解码器,
• MPEG 传输流,
• 每个IP数据包含7个188字节数据包
• 没有或只有很少的损失隐藏(可容忍的损失率可能会因机顶盒损失隐蔽程度和质量而变得更高)
• 编码器输出遵循客户端的的任何应用层保护机制(encoder output to after any application layer protection mechanisms at the customer premises)

• 指标适用于只含有视频流的IP流,其他应用的IP流可能有不同的性能要求

ITU-T-REC-G.1080-IPTV的体验质量(QoE)要求(六)_第1张图片

需要注意的是,表6-8中的所有值都是临时的,在确定时都要求考虑到各IPTV服务环境的要求。

IV.2.2 H.264 或 SMPTE 421M 编解码器示例

下面的例子示明了使用H.264 或 SMPTE 421M编解码器时,广播电视提供可接受性能时的传输层最低性能预期要求:

表IV.2的假设:

• H.264 或SMPTE 421M 编解码器,

• MPEG 传输流,每个IP数据包含7个188-byte 数据包

• 没有或只有很少的损失隐藏(可容忍的损失率可能会因STB损失隐蔽程度和质量而变得更高)

• 指标是端到端的,从前端编码器输出遵循客户端的的任何应用层保护机制(metrics are end-to-end from head-end encoder output to after any application layer protection mechanisms at the customer premises )

• 指标适用于只含有视频流的IP流,其他应用的IP流可能有不同的性能要求

ITU-T-REC-G.1080-IPTV的体验质量(QoE)要求(六)_第2张图片

需要注意的是,表IV.2中的所有值都是临时的,在确定时都要求考虑到各IPTV服务环境的要求以及压缩编码方法。

IV.2.3 VoD 和付费内容应用


在以上小节IV.2.1和IV.2.2中列出的电视广播SDTV应用程序的网络性能要求也可应用于VoD和付费内容服务。

IV.3 高清电视

下面的例子示明了高清电视提供可接受性能所需的传输层最低预期性能要求。

公认的理想HDTV服务应满足这样的标准:每12小时出现1个可见损伤事件(举例)。在本小节的剩余部分中,建议把4小时作为HDTV服务的最小损失距离值,并假设并非所有的错误都会导致可见的损伤,因为:

• B帧信息丢失造成的损伤有时低于可见阈值

• HDTV解码器中会使用错误隐藏


IV.3.1 H.262 解码器示例

下面的表IV.3示明了H.262 HDTV的传输层性能水平(站在损失时间和损失距离的角度考虑)最低要求。

表IV.3的假设:

• H.262 编解码器

• 机顶盒有一定程度的损失隐藏

• MPEG 传输流,每个IP数据包含7个188字节数据包

• 编码器输出遵循客户端的的任何应用层保护机制

• 指标适用于只含有视频流的IP流,其他应用的IP流可能有不同的性能要求

ITU-T-REC-G.1080-IPTV的体验质量(QoE)要求(六)_第3张图片

需要注意的是,表IV.3中的所有值都是临时的,在确定时都要求考虑到各IPTV服务环境的要求。

IV.3.2 H.264, SMPTE 421M 或 AVS编解码器示例

下面的表IV.4示明了H.264, SMPTE 421M 或 AVS编解码器的传输层性能水平(站在损失时间和损失距离的角度考虑)最低要求。

表IV.4的假设:

• H.264, SMPTE 421M 或 AVS编解码器

• 机顶盒有一定程度的损失隐藏

• MPEG 传输流,每个IP数据包含7个188字节数据包

• 编码器输出遵循客户端的的任何应用层保护机制

• 指标适用于只含有视频流的IP流,其他应用的IP流可能有不同的性能要求


ITU-T-REC-G.1080-IPTV的体验质量(QoE)要求(六)_第4张图片

需要注意的是,表IV.4中的所有值都是临时的,在确定时都要求考虑到各IPTV服务环境的要求以及压缩编码方法。
一些情况下可能会需要特殊的错误控制技术来达到要求(例如视频服务的PLR在10-6数量级范围内)。DSLF TR126 的附录II 和ITU-T FG IPTV ALERM提供了有关于网络BER、FEC性能和缓解方案的额外详细信息。

IV.4丢包率与发送比特数的关系图


图IV.2表明,丢包率是比特率和孤立丢包事件间时间间隔的函数。在绘制曲线时选择丢包事件间的损失距离为1小时、2小时和4小时这三种示例。曲线上标注的点则反映了表IV.1到表IV.4中各种情况的性能水平要求。

图中假设每个IP数据包携带有7个MPEG传输流数据包,而且错误统计数据是固定不随时间变化的。

ITU-T-REC-G.1080-IPTV的体验质量(QoE)要求(六)_第5张图片

正如在IV.3和 IV.4小节中所描述的,我们需要考虑持续几十毫秒的损失事件。图IV.3和 IV.4示明了,在损失时间为8ms和16ms两种情况下,丢包率都是比特率和孤立丢包事件间时间间隔的函数。我们可以将丢失/损坏的IP数据包数目四舍五入为一个整数,例如,在MPEG传输流中,比特率为3 Mbits/s的情况下,在8ms的时间内丢失的视频数据为:

每秒的MPEG数据包总数= 3 Mbit/s ÷8 bits per byte ÷188 bytes/MPEG 传输流数据包
= 1994.7 MPEG 传输流数据包/秒

每秒的 IP 数据包总数 = 1994.7 ÷ 7 MPEG 传输流数据包/IP数据包
= 285 IP数据包/秒

8ms的损失时间对应于= 285 IP数据包/秒 × 0.008秒
= 丢失了2.28 个IP 数据包

如果一个数据包的一部分丢失了,我们就认为这整个数据包都丢失了,所以可以四舍五入为3个数据包,又因为丢失的字节不一定都对应于IP数据包的边界,所以可以进一步近似为4个IP包。
ITU-T-REC-G.1080-IPTV的体验质量(QoE)要求(六)_第6张图片

ITU-T-REC-G.1080-IPTV的体验质量(QoE)要求(六)_第7张图片

IV.5 SDTV 和 HDTV 服务的严重错误限制


除去影响图像/声音质量的平均丢包率以及可用性指标之外,再确定一组对严重损伤的限制可能也是很有用的。这些限制可以应用于发生在因丢包(其限制在前文已经阐述)而产生的损失和整体服务中断(即黑屏)指标之间的质量退化。这些损伤可能包括视频丢帧、帧重复(冻结帧)或可识别视音频和控制(例如,由于保护切换)的短时间损失。这些限制的具体指标待定,但会基于业界的意见和单位时间内错误事件发生的频率,例如,每天一个严重错误的上限以及损伤持续时间的限制。这一课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资料

[b ITU-R BT.500-11] Recommendation ITU-R BT.500-11 (2002), Methodology for the subjective assessment of the quality of television pictures
[b ITU-R BT.601-6] Recommendation ITU-R BT.601-6 (2007), Studio encoding parameters of digital television for standard 4:3 and wide-screen 16:9 aspect ratios
[b ITU-R BT.1359-1] Recommendation ITU-R BT.1359-1 (1998), Relative timing of sound and vision for broadcasting
[b_ITU-T Hsup1] ITU-T Series H Supplement 1 (1999) “Application Profile-Sign Language and lip-reading real-time conversation using low-bit rate communications”
[b_IETF RFC 3357] IETF RFC 3357 (2002), One-Way Loss Pattern Sample Metric
[b_CLVoD2] CableLabs, “CableLabs Headend VoD Metadata Content 2.0 Specification”, May 22, 2006
[b_Möller] Sebastian Möller & Alexander Raake, “A taxonomy of quality prediction models recommended by the ITU-T”, ITU Workshop on End-to-End QoS/QoE, June 2006, available at: http://www.itu.int/ITU-T/worksem/qos/200606/index.html.
[b_NTIA264] S. Wolf, “Features for automated quality assessment of digitally transmitted video,” NTIA Report 264, June 1990.
[b_McCannLaw] Ken McCann, “McCanns Law on Encoder Technology Improvements”, http://www.zetacast.com , mailto:[email protected]
[b_CZT_TNO] ITU-T Contribution C024, “Perceived quality of channel zapping (TNO , The Netherlands),” Feb. 2006.
[b_ETSI TR 101 154] ETSI TR 101 154 V1.8.1 (2007), 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 (DVB); Implementation guidelines for the use of MPEG-2 Systems, Video and Audio in satellite, cable and terrestrial broadcasting applications
[b_IETF RFC 3393] IETF RFC 3393 (2002), IP Packet Delay Variation Metric for IP Performance Metrics (IPPM)
[b_DSLF TR126] DSL Forum TR-126 (2006), Triple-play Services Quality of Experience (QoE) Requirements
[b_SMPTE 421M] SMPTE 421M (2006), Television - VC-1 Compressed Video Bitstream Format and Decoding Process
[b_ISO-10646] ISO/IEC 10646 (2003),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Universal Multiple-Octet Coded Character Set (UCS)
[b_ISO/IEC 14496-3] ISO/IEC 14496-3 (2005),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Coding of audio-visual objects -- Part 3: Audio
[b_ATIS-0800004] ATIS-0800004 (2006), A Framework for QoS Metrics and Measurements Supporting IPTV Services
[b_AVS] The Standards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GB/T 20090.2—2006,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dvanced Coding of Audio and Video, Part 2: Video


你可能感兴趣的:(qos,iptv,Qo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