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掠影

台湾掠影

我们都读过不少对台湾版的资料,对岸很文艺把网上邻居译成了网上芳邻,把鼠
标称为滑鼠,把软件称为软体。我们早已熟知。不过,我真正新眼看到出售"软
体",第一反应仍然是蜗牛贝壳之类的"软体"动物。

前几天,单位组织台湾游,分成两组,我在前一半,另一半现在还没回来。很多
体会,很多也与计算机没啥关系,絮絮叨叨回顾一下吧。

与前十几年或更早的旅游已经不同,大家现在不再捎带大宗的电器了,购买的多
是土特产,当地的小吃什么的。如果不提台湾二字,可能想不到目的地是个发达
地区,更像是农村风俗游。有位上点岁数的同事说,以前捎菲利蒲的随身听的很
多。他不经意地把菲利蒲称为菲利蒲斯,是不是像有些老一辈的官宦子弟把味素
称为味之素?回程的时候,行李箱里最多的,是绿豆皇、凤犁酥什么的,烟和酒
也不多,说是台湾的烟抽不惯,酒也不太对路。

所以整个行程,基本是在观景和民风,购物不怎么受欢迎,尤其是不受男士欢迎。

这可能反映了在经济上,我们确实越来越有底气了。评论修某段路桥的时候,当
地导游提到,由于没有钱,新的工程停停修修,旧的用了很多年,说如果在大陆
就不会有这个问题。言下之意,你们真的很有钱呐。

风景,像高楼、温泉、大山,都太小家子气了,也没啥,不提出罢。连当地导游
自己都说,与咱们的名山大川比起来,不值一提。

岛内的高山也有3000多米,似乎还有近4000米的,都在东部,在太平洋旁边很短
的距离迅速拔起,真正爬起来,应该相当峻峭。不过此次没有机会亲身实践。徒
步了一段蒋经国当年带老兵们修的栈道一般的公路,周围全是坚硬的大理石,立
陡石崖,很险。

阿里山也3000以上,步行了一路公路,张老师和封老师认为有高山反应。我认为
他们是累的。

日月潭海拔也不低,远处的山上也有浮云。不过,甚为遗憾的是,日月潭完全没
有一点雄伟,与当年课本上留下的印象根本不符。潭水一倾,看着也就净月潭那
么大吧。这还是水面上升以后的,先前中间有座山,现在是几间房子大小的岛礁。
怪不得净月潭和日月潭能结成姐妹湖,发起人看来两湖都见过了,差别不大。

在阿里山坐了小火车,还从一片森林中穿过,鬼子当年砍树的痕迹尤在。一片片
大树盘根错节,合抱以上的大树,当以千计,这些是没砍光的。据说,鬼子砍了
很多树以后,出现了一些灵异事件,他们特意建了一座塔,叫树灵塔,不知道是
想镇一下,还是祈福。

资源,数不清的矿藏和森林。遥想当年鬼子占据的时候,一定眼睛都蓝了。

阿里山地区,据说有不少民族,是高山族又细分的结果。其中有一个民族,就是
新电影 赛德克・巴莱 那个抗日的民族。此区域的民族似乎尽皆好武,风不调雨
不顺的时候要祭天的时候,就杀个敌人或外乡人。有个民族就被周围打得不行,
狩猎的时候跟着一头白鹿跑到了日月潭。这就是现在的邵族。邵族一共五六百
人,其中纯血的,二百多人,正广招男女,愿意去的从速,生一个孩子当地政府
给发似乎好几万元。

几百人的民族,一方面让人觉得像是在作假,另一方面,也似乎说明了当地对不
同文化的包容和认同--不是强调求同,而是强调存异。在芬兰的时候,几个人谈
起新疆的文化建设。有人提到:中国人怎么能不认识汉字呢。提到这观点的这
位,是久在芬兰的汉人。而另一个背景是,芬兰有两种官方文字,一种是芬兰
语,如果我没记错,97%的人口讲芬兰语,而其他仅3%的人口,为了他们,官方
语言还有一种是瑞典语。

所谓包容,不是要求另一批人跟我们一定相同,甚至不是允许他们与我们的差
异,而是,尊重甚至刻意保护这种差异。

唐某位太子,最喜欢玩的,是自己装死,让跟班大臣们模仿突厥人的葬礼礼仪,
把自己的脸用刀划上口子。这是大唐。只有足够的自信,我们才会不怕嘲笑,不
怕去接纳异文化,而不担心淹灭了自己。

扯远了。

阿里山和日月潭,负了盛名。在我看来,不过如此。但是台湾东部的太平洋和高
山,真是让人看不过瘾。我以前看过几次大海,都是风平浪静的。在大连附近,
有一次大雨里看涨潮,以为已经算是状观,觉得更雄奇的都是诗人作家们夸张扯
淡的。此去台湾,远远几百米看到了,高于一人的浪不断拍向岸边,然后摔得粉
碎;风声呼啸,让人不能站直腰行走;往远处看,太平洋分成很多层次,各种深
沉的颜色勾勒出海底迅速深陷的地貌;看看身后近在眼前的高山隐在云雾里,可
以知道海下会是如何陡峭。

有一处景点是珊瑚形成的很多小丘,当地导游说:这里原来是海下,地壳变迁逐
渐抬升成这样。他说,我们可以想像自己是鱼,正在水里珊瑚之间游着。抬头看
蓝天的些许碎片在亚热带繁茂的植物遮挡所剩无几,我们弓腰走过的小径两侧满
眼深绿,脚下不经常踩踏处全是苔鲜。我不禁想起Nimo生活的场景,水下也就是
这样吧。

说到这里,感受尤其是当地导游在内的台湾人民,人文素养可能确实普遍高于我
们。当地导游在解说和聊天时,常出口成章,成语和典故的引用,信手拈来,我
们所不及也。说起来,这位导游姓岳,是岳飞的第33(?)代子孙,回来认过家
谱的。也曾经身为武将,当过团长。整个导游其间,没有信口开合介绍些道听途
说扯谈的传闻,也没有问"你们看这块石头像不像个七仙女或猪八戒"这样的傻问
题。

在高雄的一家书店,百货商场里的,想来不是特别大不是特别综合的书店里,尚
且有一列专柜,是留给自然科学和科普的。从书店里的计算机书看来,很多ASP之
类的,应该不是特别大的书店,而自然科学类书籍之多,恐怕还远在我们很多省
会城市的书店之上吧。

我想起有些人提到中国足球为什么臭的时候,论据之一是我们有多么少的足球场
和基础群众。我想,计算机的发达,也是同样,文化素养的提高、基础群众的培
养,还需要时间吧。好在,经济的发达,同时也在 (即使缓慢地)带来文化的提
高。很久以前,我们就知道台湾的那些城镇的名字,从大富翁游戏里,从那些小
说里,比如淡水,比如太鲁阁。而这些年,台湾随经济的衰退,文化输出似乎也
在衰退。我们每天埋汰大陆的本土电影,但是并不伴随对港台电影的推崇了。前
几天我看了个香港的片子,唉,仍然是80年代末录相厅里的感觉,而且还不是你
能记住名字和演员的那种。

书店跟我们差不多,读书的人都不是很多。所不同者,我见到有人坐在地上看
书,长春未见过,可以地上太凉,北京西单图书大厦里倒是有不少坐地上的。

中文书都是繁体,这个早有心理准备,没有想到的有两件事。一是营业员居然不
知道大陆人民大多能读繁体,而仅仅不会写而已,她为我们认识"两种"文字而表
示很惊讶。二是居然很多书不仅繁体,而且竖版。繁体读起来略有不适而已,竖
版现在可能很多人不容易消受了吧。从书目看来,尤其人文类的显得有些文化气
息的,似乎更喜欢做成竖版的,可能是竖版暗示着更有文化?

核算成人民币,书略贵,但也不算贵得离谱。买了几本留作纪念。

在南部,绿党老家,我以为人民会比较排外,结果也没有遇到。跟出租车司机聊
天,他问我们,"是从对岸来的吧",我们没听清,他又问,"同胞吧"。沟通完全
没有问题,令人感叹,几十年间语言的变化其实比想像中要小很多。

台湾旅行仍未对所有大陆城市开放自由行,许多城市的人只能跟团从这里跑到那
里,购物观光,没有机会停下来细致地感受。期待,有一天能自由地在台湾地土
地上徒步,任我行止;期待,有一天能自由地在所有的土地上徒步,任我行止。

你可能感兴趣的:(生活,读书,asp,语言,聊天,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