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无线输电”和“瞬间物质转移”

【ZT】“无线输电”和“瞬间物质转移”

无线输电并不是什么新鲜玩意,首先从理论上自从电磁理论建立以后就已经不存在理论上的问题了,并且实际上我们已经有所应用。例如非接触式IC卡,卡内芯片的电源就是通过无线方式由读卡机送来的。再早的,例如上一辈用过的矿石收音机,也是这个道理。

更有甚者,当年美苏的时候,有一次“莫斯科微波事件”就是美方在其驻莫斯科使馆检测到一束强力微波,因此怀疑是苏方在用这束微波向安放在馆内的窃听器充电。

至于“物质瞬间转移”,跟这个可以说毫无关系。到现在为止,这还只是科幻,因为还没有一种理论能实现这种转移。光速是信息传递和物质移动速度的极限,所以从在狭义相对论里物质的“瞬间转移”是被不可能的。而在广义相对论里似乎为我们开辟了一条路,广义相对论中,时空几何是弯曲的,更符合我们实际的宇宙。一方面,质量的存在使时空几何弯曲,在质量极大或者密度大于临界密度的物质周围,时空弯曲的是那样厉害,以至于形成了宇宙中最奇怪的天体-黑洞。另一方面时空几何可能在很远处弯曲回来,甚至闭合。而黑洞和它的镜象-白洞相连接,又分别处于不同的时空片上,就形成了一条连接两个时空片的通道-虫洞。物质可能从掉进黑洞而从白洞涌出,这就使物质瞬间被转移了。

但是这种说法存在着大量的问题。首先,白洞理论并没有建立起来,只是个设想,白洞是否存在以及其性质如何还是未知之数。并且,黑洞理论已经比较完善,黑洞有一个很重要的性质就是“黑洞无毛”,无毛理论是说所有进入黑洞的物质都将丧失绝大部分特征(例如原来是电脑、牛、马桶,或者是原子,质子、电子)而只留下质量、角动量和电荷这三种信息。也就是说,所有物质被转化成为转动的带电质量,即使白洞和虫洞存在,从那里涌出来的物质是什么只由白洞的性质决定。如果白洞的性质是只发射电子,那么从黑洞进去的物质(例如一个想瞬间移动的人)就很不幸,他会变成一大堆电子。

另外,极有可能的是,物质穿过虫洞时,其扰动已经使虫洞崩溃,黑洞白洞之间的联系也不复存在了。

要了解白洞,首先要理解黑洞。

简单地说,黑洞就是宇宙中这样一种星体,它无法支撑自己的质量产生的强大引力而发生坍缩,以至于坍缩成为密度无限大而体积为零的点,这个点的数学描述就是奇点。奇点周围有一个事件视界包围着,其范围由R=2M给出。注意这里 R和M的单位需要重新选取,而不是常用的米和千克。这个公式主要表明视界半径和黑洞的质量成正比。任何物质包括光在到达视界范围后都无可挽回地落向黑洞中心的奇点而丧失除质量角动量和电荷以外的任何信息,成为黑洞质量的一部分。但是注意视界并不是一种物质,而是表征时空扭曲的一个临界界面。

而白洞则是根据物理学里的对称原理而设想出来的天体,它同样有一个奇点,但是与黑洞相反,从这个奇点中不断涌出物质。每一个白洞都和一个黑洞对应。

白洞还只是设想,没有比较成熟的理论来描述它的性质,所以我们不知道它究竟是什么,它里面涌出来的物质是什么,它在宇宙的什么地方。

黑洞的观测实际上已经在进行。

黑洞并不是想象中那么“黑”的,黑洞吞噬着一切靠近它的物质,包括光。但是没有进入视界的物质仍能摆脱黑洞的引力。由于黑洞周围时空的极度扭曲,那里的时空形成了一个“旋涡”从它附近经过但是没有进入视界范围内的光会被黑洞的引力偏转,有的甚至偏转超过360度而跟自己相交。这样,实际上黑洞在宇宙中形成了“引力透镜”。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个透镜效应来判断黑洞的存在。

黑洞在吸引物质的时候,物质并不是直接落入黑洞的。这和大部分掠夺邻近星体物质的星如白矮星、中子星类似,被吸引过来的物质会先围绕黑洞旋转,形成一个圆盘,称为吸积盘,吸积盘的最内缘就是事件视界。被吸引过来的物质源源不断地冲击吸积盘,就在盘上形成一个热斑。这个热斑非常明亮,甚至发出X射线和伽马射线,这也提供了我们观测它的方法。

黑洞的观测也可以通过观测邻近的星的运动来判断。在天体中,很少有孤立的恒星,大部分是以双星或者三星系统存在的。如果观测到一颗恒星的运动是和一个大质量天体相互绕转,但是无法观测到那个大质量星,并且大质量星的质量大于其他类型星的临界质量,那么它很有可能是一个黑洞。

另外还有微型黑洞,微型黑洞由于量子效应,它实际上在不断“蒸发”或者爆发,它是很亮的。

现在物理学界已经观测到天鹅座X1和蝎虎状天体里极有可能有一个黑洞,另外,星系中心的巨大能量至今为止也是黑洞理论解释的最令人信服。很多科学家已经认为我们银河系的中心就是一个巨型的黑洞。

你可能感兴趣的:(【ZT】“无线输电”和“瞬间物质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