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报表工具的市场容量分析

国内报表工具的市场容量分析
 

CCID的统计,2003年国内软件销售额约为1400亿元,其中应用软件及服务的部分(也就是行业集成商开发的软件)占了约800亿。这些统计数据是要花钱买的,本人手中只有03年的数字,就以此来分析,反正这个数只会增长且增长率不低(超过30%)。

 

国内集成商软件业务的利润率一般能做到20%-30%(超过30%的凤毛麟角);一个应用软件中约60%-70%的成本被用于技术开发;这种行业业务系统中报表的工作量常常会占到30%-40%(这个数字不同行业相差较大,政府类应用常会达到50%,电信业低些约10%-20%,总体平均在30%-40%)。那么,这800亿销售额中大约有100亿用在了报表开发上(800*1-30%*60%*30%)!

这个100亿应当没太多水分,但下面的分析就有些拍脑袋了。

如果采用报表工具可以提高5倍的效率,那么开发商很可能愿意支付现在50%的开发成本用于购买工具(这样总成本将是原来的50%+1/5=70%),这么算报表工具的市场容量就会高达50亿!就算考虑到盗版的因素(国内企业级市场的盗版率不算高,约60-70%),还应当有15亿到20亿可完成的销售额!而且这个数字仍在以每年超过30%的速度增长!

从一个侧面也可以看出这个数字的合理性,当年的数据库销售额约为40亿,应用服务器销售额约为10亿。而在应用软件开发中,报表工具理想的作用和应用面小于数据库但超过应用服务器,其市场容量也相应地应介于这两个数字之间。

 

但现实的数字又是多少呢?

 

目前国内的报表工具市场从销售额上看主要由四五家国外厂商占了大头(国内厂商虽多,但销售额没多少,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每家有三五千万的销售额,加起来也就2亿左右,其中还包括BI前端工具(但不包括OLAP Server、数据仓库及ETL等后端产品)。这个数字和我们的分析差了近10倍!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了?

 

一方面是报表市场还远不够成熟,尽管这两年显得有些热闹,但相对来讲还是个新兴领域。经验表明,一个通用软件产品或概念从兴起到成熟一般要有五年左右的时间(数据库、应用服务器甚至互联网均是如此),除一小部分先行者外,很多用户仍处于观望考察阶段,虽有需求,但并不会贸然采用这些应用面还不够广且自己并不熟悉的产品,而且还有相当多的用户甚至还不知道有相关的产品问世。

另一方面,更关键的原因在于,对于目前市场上的主流传统工具而言,上述分析中的5倍效率是完全做不到的。国内报表的复杂性要求远远超过传统工具的能力,采用工具提高的效率非常有限(大约只能提高20%左右),这样开发商不可能愿意支付上述分析中假定的50%成本用于购买工具,这个数字会降至10%甚至更低!

而事实上也确实如此,高价的国外产品大多数情况下被用于集成商转手赚钱的手段,而不是提高开发效率,证据:集成商自己掏钱买来集成而不转卖给终端用户的现象非常罕见;而低价的国内仿制品虽常常由集成商为提高生产效率而自己付帐,但也就只能卖到不足10%的开发成本价,再高的价就被认为不值得了。      

20亿+30%的需求是存在的。但想形成实际的销售额,一方面要等待市场本身的成熟,另一方面必须要有真正高效率的产品问世!



了解Java报表工具就从这里开始

你可能感兴趣的:(国内报表工具的市场容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