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品尝到急于下手带来的苦果

          今天浏览优秀博文 时看到这样一篇《克服敲代码之“痒”》,越读越是深刻体会到克制写代码的冲动的必要性。于是忍不住也要写一写自己近来做系统的心得。

       如果说差劲的程序员有两种,一种是开始就写 main函数的;还有一种是上来就上网找各种类库源代码的。 那么,或许我就开创了第三种,就是还没弄清需求分析就直接上手了,实在是最差劲的了。清楚的记得当时做机房收费系统时,没有明白结账那块的关系,建数据库时没有建全,也没有考虑到要某些字段需加标记,不太清楚结账要将哪些数据进行怎样的处理,就这样开始做,做到后面更没有心情去分析了,在初步理解的情况下把结账部分做完了。结果,数据库搞得有点乱,程序更是不成样子,整个结账的功能算是废了,因为需求没弄明白,做出来的东西是不能要的。代码写的再好又怎样,还不是推倒重来,仔仔细细又分析了一遍,弄明白了其中的关系,然后再做感觉终于是顺了!

       直接写代码确实很爽,很有成就感,可是正是应了那句话:前面写得越是爽,后面后果越严重。推倒重来舍不得,毕竟做了那么久又有好多重复性工作,想想都可怕,不重新做吧,眼前这个东西又不行,代码这东西,写的时候好写,改的时候可不好改,不然怎么有了“修改代码的艺术”呢?越发觉得软件设计流程、高内聚低耦合等等,凡是软件工程有所提及均为王道!

       还有一个问题,便是注释。通过重新分析数据库、代码,我发现自己写的代码竟然有点不认识了。突然想起米老师的那句话:代码不只是给计算机看的,更是给人看的!为什么这么说,以前不懂,现在懂了。任何一款软件都不是一个人一天两天完成的,也不是一旦完成便永久不再理会。浩大的工程需要很多人花费很长时间去开发,开发完成后还要经过长时间的维护,直到软件生命周期结束。这个过程中,代码主要是给人看的。就算软件已被废弃,有时候我们还会参考它,需要看其中的代码。所以,原来那种想法实在是太幼稚了,正如做笔记,不是做过了便永久不再看了,写下来的东西不一定是自己的,它们的作用更是为了让我们再次阅读且易懂。

       有开发经验不等于有职业素养。如果自己写的代码过上10天给自己看,会有恶心的感觉,那么恭喜自己吧,说明这里还需要提高,我们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不得不思考,真正的高手是如何完成一项任务的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一次品尝到急于下手带来的苦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