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IP 详解网络层

你所不知道的网络层

上文《TCP/IP传输层,你懂多少》 http://java-mzd.iteye.com/blog/1007577中,我们介绍了“传输层是如何为数据提供端对端的服务的”.

可是,数据包又是怎样从你的电脑出发,历经网络世界的艰辛,到达对方电脑的呢?在网络的世界当中,你的数据包又会遇到些什么问题?它们又是怎么解决的你?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研究TCP/IP协议栈中的Internet层(和数据链路层了)。


同以往一样,给出我自己认为会遇到的15个问题,并且列出来,如果大家能熟练的回答,请您绕道。

  1. 网络层的作用?
  2. 网络层有哪些协议?
  3. IP数据包的格式?
  4. IP数据包传输的过程?
  5. 为什么需要ARP协议?
  6. ARP协议通信过程是怎么样的?(ARP协议如何控制网络?)
  7. 数据包的最大值?(分片的地方?分片重组的地方?分片的原则?)
  8. 数据包在局域网内怎么从一台主机传送到另外一台主机?
  9. 数据怎么实现跨网段传输?(路由如何实现跨网段传输?)
  10. 什么是默认网关?
  11. 代理ARP的作用?
  12. 数据跨网段传输时在路由器中的具体情形?(所谓的穿过路由是指什么?)
  13. 数据包路由的过程?
  14. 为什么需要ICMP协议?(ICMP协议差错控制与TCP差错控制对比)
  15. 什么是ICMP协议?
  16. ICMP协议有哪些数据包?(Ping程序的实现?trancerouter程序的实现?) 

一。网络层的作用: 

TCP/IP协议栈的Internet层主要负责处理主机到主机的通信,决定数据包如何交付:是交给网关(路由器)还是交给本地端口。

 

二。网络层的协议及作用:

网际协议IP:用来路由

网际控制报文协议 ICMP:给IP层提供一定的可靠性

地址解析协议ARP:

反向地址解析协议RARP

 

三。IP数据包格式: 

 

版本(4)

头长度(4)

服务类型(8)

总长度(16)

标识(16)

标志(3)

段位移(13)

生存期(8)

协议(8)

头校验和(16)

IP地址(32)

目的IP地址(32)

IP选项(0或者32)

数据

  

四。数据包传输的过程

首先,传输层将封装好的数据交给Internet层,Internet层收到数据后,将数据封装成一个IP数据包。

注意协议之间的底层无关性:Internet层封装上层数据包时,不关心不管上层传给他的是UDP数据包还是TCP数据包,都将上层传来的数据封装为IP数据包。同样,传输层在封装用户信息流时也是同样的不关心上层数据的内容。

 

五。为什么需要ARP协议?

IP数据包要想继续向下发送,就必须转化为在物理设备上传输的数据帧。 

在物理设备上传输数据时,数据包首先是被网卡接收,如果网卡接收到的数据包的硬件地址与本机不符,则直接丢弃,如果相符,再交由上层协议处理的。而在我们的网络通信中,源主机的应用程序知道目的程序的IP地址和端口号,却不知道目的主机的硬件地址,因此在通讯前必须获得目的主机的硬件地址。ARP协议就起到这个作用。

 

六。ARP协议通信过程?

每台机器上都维护着一个ARP缓存表,保存着IP地址到MAC地址的映射

注意:缓存表中的记录有过期时间T,如果T时间内没有再次使用某条记录,则该记录失效,下次使用时,还要再次发ARP请求来获得目的主机的硬件地址。

作用:因为我们的机器需要和大量机器通信,如果没有过期机制的话,显然将会产生巨大的记录量,降低效率。

 

主机A要和主机B(192.168.0.1)通信,则先查询主机A中的ARP缓存表,看是否有该记录,如果有,则取出对应MAC地址。

如果缓存中没有该记录,主机A发出ARP请求,询问“IP地址是192.168.0.1的主机的硬件地址是多少”,并将这个ARP请求广播到本地网段(本地网段的任何一个主机都可能是接受者,所以用广播, 广播的目的MAC地址为:FF:FF:FF:FF:FF:FF)主机B收到广播的ARP请求,发现其中的IP地址(192.168.0.1)与本机相符,发送一个ARP应答数据包给源主机,将自己的硬件地址填写在应答包中,主机A接收ARP应答,提取MAC地址,并且将IP和MAC映射存入ARP缓存。

对于其他主机,虽然这个ARP请求可能与它无关,但ARP协议软件也会把其中的源MAC地址与源IP地址的映射记录下来,这样做能够有效的减少ARP请求在局域网的发送次数。 


ARP欺骗的原理: 


通过以上的知识,我们可以知道,主机A要和主机B通信,必须请求得到主机B的MAC地址,而MAC地址,又是通过ARP请求来得到的。又,根据ARP请求的广播机制,与非接收主机也会讲收到的ARP请求存入自己的ARP缓存。那么,我们可以自己发送一个ARP请求,将默认网关的IP作为发送IP,自己的MAC地址作为发送的MAC地址,随便请求一个IP地址的MAC地址。这样,网络中的所有计算机都会更新到默认网关的ARP缓存,而将默认网关IP对于的MAC地址改为我们网卡的MAC地址。从而,发送给默认网关的IP数据帧都会发送给我们自己的主机,我们监视完IP数据包后,再将IP数据包转发出去,即可通过ARP欺骗来完成对网络的监控。同样。当我们只进行ARP欺骗,而不进行转发的时候,则整个网络(内网)都将瘫痪。


当然,这些都只是雕虫小计,装了ARP防火墙的机器,你就不能监控了,要实现监控,最好的方式,还是把你的机器,作为内网的默认网关,所有通往外网的机器都通过你的主机。这样比较合适。


七。数据包的最大值:

就像前面我们说的,IP数据包要想继续向下发送,就必须转化为在物理设备上传输的数据帧。对于网络硬件来说,能传输的物理帧的大小是有物理上限的。这个上限值就是最大传输单元MTU。{令牌环网4500字节,以太网1500字节}。当数据包的比MTU大的时候,数据包是无法封装成帧在网络上传输的,当数据包比MTU小的时候,显然又会浪费网络带宽。

因此,IP数据包最理想的大小应该是相连网络的MTU相符又因为 ,不同的网络MTU可能不同,当数据包需要经过较小MTU的网络时,我们需要将大数据包划分成更小的数据包(分片),以确保他们能通过无力处理大IP数据包的网络。

 

分片发生的位置:相连MTU网络间的路由

分片重组的位置:目标主机

分片发生在IP层,通过IP数据报报头中的“标志”和“段位移”来标识

(标识由)

分片后,形成的还是IP数据包在路由中的处理方式与其他IP数据包一样

 

 分片示意图:


        原始数据包:

IP报头

数据1480字节

 分片以后数据包

 

IP报头

数据600字节

段位移0

 

IP报头

数据600字节

段位移600

 

IP报头

数据280字节

 段位移1200

 


分片的优点:可以让数据包穿过MTU多变的网络。

缺点:分片后形成的多个IP数据包,每个都单独路由,又因为重组发送在目标主机,且又一个分片丢失,则整个原始IP数据包丢失,增大丢包风险。

 

说了这么多,我们还是只是不知道,数据怎么从一台主机到另外一台主机,接下来,我们一一分解,先从局域网开始。

 

八。数据在局域网中是如何传播的?

我们知道,在局域网中,无论是按何种拓扑结构组网,还是按何种方式来处理介质访问权限,任何两个节点之间都存在实际的线路链接

因此,我们通过ARP协议,得到目标主机的MAC地址后,在数据链路层将IP数据包封装为数据帧,将数据帧发送到本地网段上,即可将数据帧成功的交给目标主机(目标主机网卡收到数据帧后,判断MAC地址是否为本网卡MAC地址)。

当你要和很多很多主机通信时,你不可能保证他们都和你在同一网段内

那么不在一个局域网的数据之间,又是如何通信的呢?


九。数据是怎么样实现跨网段传输的?

这就需要路由器通过IP协议来完成此工作了。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实际的例子来看:主机A:192.168.1.1 需要和主机B:172.16.1.1通信。


TCP/IP 详解网络层_第1张图片

两个主机并不在同一个局域网,并没有实际的物理线路将他们链接起来。

这个时候,我们在两个网段之间增加一个中转点(路由器),路由器上插有多个网卡,可以同时通过网卡E0接入局域网1 (192.168.1.0/24),同时通过网卡E2接入局域网2(172.168.1.0/24)。这样,局域网1中的机器A(192.168.1.1)要和局域网2中的机器B(172.16.1.1)通信。A将数据将数据包发送到本网段,路由器的E1口接收数据包,再将其通过E2口发送到网段B,主机B即可成功接收来自主机A的信息了。即可实现数据的跨网段传输。

大家发现问题了嘛?

没错,我们前面说了“网卡接收数据包后,首先判断MAC地址是不是本机地址,如果不是,则丢弃。”

而且我们说了“ARP请求是发送广播”,而大家都知道,为了防止广播风暴,路由器是不转发广播的。

那么,这个时候,即使A能有办法获得B的MAC地址,路由器的E1口上的网卡,MAC地址也不是B的MAC地址,这个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

 

十。什么是默认网关?

默认网关是TCP/IP中的一个配置参数,它是处于本地网络上的某个路由器的接口的IP地址。

在有默认网关的情况下,目的地为非本网段的数据包,源主机都发送给默认网关,由默认网关将数据包正确的发送给目标主机

在上图中,网络192.168.1.0/24的默认网关为192.168.1.254,目的地为非本地网段的数据包,都发送给这个IP对应的Router,再由该Router转发给目的主机。

十一:什么是代理ARP?

在没有默认网关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使用代理ARP技术来实现让路由器完成数据的跨网段传输功能。

如果我们将网络中所有主机的目的地都设为本地网络,那么当有要发送给外网IP的数据包时,源主机依然会认为目的地为本网段,而使用目的IP发出ARP请求。这个时候,对于目的IP不是本网段的ARP请求,连接在本网段的路由器使用自己的MAC地址回复这个ARP请求。于是主机A将数据发到本地网段,连在本地网络的路由器接收数据,路由器再将数据转发到正确的目的地。(其实运行代理ARP的路由器就相当于默认网关

 代理ARP的优点:简化了主机的管理(不用再每个主机都单独配置默认网关了)

  缺点:因为针对每个局域网,外网IP都是很多的,所以:

     1.在路由器上需要保存一个很大的ARP缓存。

         2.每个外网IP都需要发送ARP请求,增大了内网的通信。


在上图中,当没有设置默认网关的时候,主机A发送给主机B的数据包,主机A发送ARP请求后,由连接E1口的Router 用自己E1口的MAC地址回复该ARP请求 。

 

路由器在E1口接到数据包后,怎么样通过E2口发到主机B所在的网段上去?

十二.路由器中数据跨网段传输的具体情形?

每个路由器中都存有一张路由表,记录着目标网段和对应的网卡出口的映射。

在上面的例子中,路由器的E1口收到数据包,根据数据包取出对应的目的网段的地址172.16.1.1,然后路由器查找路由表,根据IP地址,找到通过E2口可以达到目标网络。于是,路由将数据包从E1口读入,穿过路由器,从E2口写出。

所谓的穿过路由器,应该是指:两个网卡上都分别运行着TCP/IP协议,穿过路由,即从路由的内存中,将数据从网卡1的IP程序拷贝到网卡2的IP程序

至此,关于路由中的部分,我们就几乎讲完了,我们再来总结下:

【路由器都有哪些功能?】

   1.交换和转发功能:将数据从路由器的进入接口,穿过路由器,送到输出接口。

  (将一个数据包从一个网段,发送到另外一个网段。)

   2.路由功能:即寻址,通过IP数据包决定正确的下一跳路径

 (通过哪个网卡写出。)

 

【路由器实现跨网段传输的基础?】

1.硬件基础:有多个网卡,同时在多个网段上,同时属于多个局域网。

2.软件基础:代理ARP(主机将目的地址都配置为本网段,路由器代理回应ARP请求)

 

在实际中的很多情况下,两个局域网之间可能不仅仅隔了一个网段,同理,我们可以在多个网段之间,通过多个路由器而使彼此连接起来。其实路由器就是将世界各地的各个局域网都连接起来,得到了我们现在的互联网。

 

十三:路由过程:

1.主机A的传输层将数据交给网络层,网络层加上双方IP地址,TTL等IP报头信息,成为IP数据包,网络层将IP数据报交给数据链路层。

2.数据链路层根据IP地址,通过ARP得到MAC,封装为物理帧,通过网卡发出。

3.主机B接收物理帧,根据MAC地址判断:如果目的MAC地址不是本网卡MAC地址,则丢弃;如果是发给自己的,则交给网络层处理。

4.网络层通过IP地址判断:如果是发给自己的,则交给上层协议处理;如果不是发给自己的,则在路由表中查找此IP合理的下一跳地址(即通过哪个网卡发送到下一个网段),并将数据通过内存,从接收数据网卡的IP程序拷贝到需要发送数据网卡的IP程序。在发送网卡中,IP程序将数据包交给链路层,链路层发送ARP请求,得到下一跳的目的MAC地址,封装为帧,发送。

如此反复,直到IP数据包到达最终正确的接收主机。

好了,关于ARP和IP都讲了挺多了,可是,为什么有ICMP协议呢?这个协议是干嘛的呢?



十四。为什么需要ICMP?

因为IP协议不提供可靠性且不能保证信息传递,因此发生问题时,通知发送人是很重要的(IP协议是一种不可靠的协议,无法进行差错控制。但IP协议可以借助其他协议来实现这一功能,如ICMP)


十五。什么是ICMP? 

ICMP: 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即Internet消息控制协议。

ICMP定义了一套差错报文控制报文,用于用户主机与路由之间交换不可到达地址、网络拥塞、重定向到更好的路径、报文生命周期超时等信息

ICMP协议是一种提供(有关阻止数据包传递的)网络故障问题反馈信息的机制。(针对阻止数据包传递或者网络故障。)它让TCP等上层协议能够意识到数据包没有送达目的地。

关于ICMP与TCP的差错控制对比?

比如主机A到主机B的通信,中间Router  r1 到Router  r2 的网络连接断了。

通过ICMP,则可以快速诊断出出错原因,并且报告主机。(差错诊断)

TCP的差错控制,主要是体现在,网络断了,收不到确认回复,TCP会一直再次发送数据包,直到收到确认回复。(差错处理)

 

ICMP提供一组易懂的出错报告信息。发送的出错报文返回到发送原数据的设备,因为只有发送设备才是出错报文的逻辑接受者发送设备随后可根据ICMP报文确定发生错误的类型,确定如何才能更好地重发失败的数据报但是ICMP唯一的功能是报告问题而不是纠正错误,纠正错误的任务由发送方完成。

 

十六。ICMP协议有哪些数据包?

一个ICMP数据包实际上就是一个(数据部分为ICMP协议数据的)IP数据包。 

IP头

ICMP头

Type

Code

Checksum

ICMP数据


如前所述,ICMP主要分为差错报文控制报文

差错报文包括:目标不可到达(网络、协议、主机、端口不可到达;禁止分割、目标网络不认识、目标主机不认识等等)、超时、参数问题、重定向(网络重定向、主机重定向等)等等

控制报文包括:请求回显(ping请求)、回显应答(ping应答)、地址掩码请求、地址掩码应答等等

如上,我们可以发现,同一类型的错误(不可到达)可能有不同种类(网络不可到达、主机不可到达),因此,我们使用type来code两个标志来确定一个具体的错误。

因为需要指出具体是哪个主机上的哪个程序发出的信息没有到达。

因此,每一个ICMP的错误消息,应该包含:

1.具体的错误类型(Type/code 决定)

2.引发ICMP错误消息的数据包的完全IP包头(哪个主机的数据)

3.数据报的前8个字节----UDP报头或者TCP中的port部分(主机上的哪个程序)

因此,ICMP错误消息的格式应该为如下

Type(8)

Code(8)

Checksum(16)

Unused(32)

Internet Header +64 Bits of Original Data Datagram

 
控制报文因为控制的消息各不相同,所以有所差异。下面分析下请求回显(ping)和回显应答,其他的消息,大家可以触类旁通。

Type

Code

Checksum

Identifier

Sequence Number

Data

当主机A需要知道和主机B通信的状况(信息传递延时、丢包率)时,我们该怎么办呢?

我们可以参考声纳和雷达的原理:主机A发送一个ICMP回显请求(type=8,code=0)报文,数据域中存放当前时间T1,目的IP为主机B。主机B收到该ICMP回显请求报文后,将目的IP和源IP调换位置,其他信息都不变(IndentifierSequence Number,回复一个ICMP回显应答(type=0,code=0)。主机A收到改ICMP回显应答的时间为T2。则,到主机B的通信时间为:T2-T1

又因为,要考虑丢包,所以我们向主机B发送多个回显请求,用Sequence Number来区分各个请求,根据Sequence Number,即可知道应答对应的请求数据包。

 

Ping命令就是这样的一个实现其实我们在命令行下输入ping ip命令时,就是调用Ping程序。Ping程序根据输入的IP(域名)封装ICMP请求应答,发送出去,并且接受ICMP回显应答,进行解析,输出。

 

关于超时IP报头中的生存期(TTL)属性,用来控制报文段在网络中的生存期。

 

试想一下,当网络中的某些路由出现问题,Router AIP a 的下一跳路由为Router B。同时在Router B中,又将IP a 的下一跳路由为 Router A。那么显然,两个路由器之将会间形成回路,通往网段a的数据包,将会一直在两个路由之间发送,导致网络流量爆炸,同时,数据包也无法正确的到达网络a

 

因此,当IP数据包每经过一个路由器时,路由器将IP数据包中的TTL值减一。当TTL值为0时,路由器判断数据包超时,发送ICMP超时信息给源主机。

 

当我们想知道:从主机A发送到主机B的数据包在网络中都经过了哪些路由器的时候,我们有什么办法呢?

我们知道,当IP数据包在路由中出错时,路由器会向发送源发送一个ICMP错误报文,发送端从该ICMP错误报文中,可以得到该路由的IP

我们可以利用此原理。要得到从主机A到目标主机B之间的所有路由的IP,那么我们必须让IP数据包在每个路由器中都出错一次。

又因此,TTL值在经过的每个路由器中都会减1。因此,我们可以利用TTL的超时信息,在每个路由中都发生一次。即可得到从从主机A到主机B之间的所有路由的IP。

 

PS.怎么判断数据包正确到达了目标主机B?

当IP数据包到达了目标主机,将不会再发送TTL超时错误。而且在目标主机B中,没有运行相对应的应用层程序,因此,将没有程序会回应我们发送的IP数据包。那么,我们将如何知道IP数据包已经到达了目标主机呢?

我们可以为数据包分配一个目标主机几乎不可能监听的端口,从而,当IP数据包到达目标主机后,目标主机会回复相应的不可到达、端口不可到达ICMP错误信息,从而,我们可以确认IP数据包已经到达了目标主机。

 

综上,我们可以:源主机A发送IP数据包,IP为目标主机B,port几乎不可能监听的port,TTL从一开始一直往上增加,直道收到来自主机B的ICMP 不可到达(端口不可到达)信息。

Tracerouter 命令就是实现这样功能的一个程序。我们可以通过tracerouter ip来调用此功能。

 

PS.因为每次路由时的路由路径可能不一样,那么在tracerouter过程中,我们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而且,如果目标主机正好监听了这一我们认为不可能监听的端口呢?

针对这些问题,欢迎各位读者回答。



你可能感兴趣的:(网络,tcp,防火墙,header,internet,路由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