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基础知识2

  USB协议出现过的版本有USB1.0,USB1.1,USB2.0。由于USB是主从模式,设备与设备之间、主机与主机之间不能互连,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扩大USB的使用范围,就出现了USB OTG(On The Go)。USB OTG的做法是,同一个设备,在不同的场合下可以在主机或从机之间切换。在USB1.0和USB1.1版本中,只支持1.5Mbps的低速(Low Speed)模式和12Mbps的全速(High Speed)模式。在USB2.0中,又加入了480Mbps的高速模式。值得注意的是,USB2.0并不是高速设备的代名词,详述请看《误区》一文。

        打个比方,比如人与人进行交流,我们当然是通过说话了,物理层就是空气和传输的声波,数据链路层就是我们说的每一个字,物理层就是空气,负责把我们说的话转换成声波传给对方,数据链路层负责让对方能正确的听到每个字,如果听的不清可以告诉对方重新说一遍

        经过上述的两个底层,就可以保证每一位数据可以正确的传到对方那里去。下一步的工作当然是解析数据代表了什么,一般来说,数据都是以一串数为单位,一般称为一个包,机器间传输都是以一个包为单位传出,就像人们说话都是以一句话为单位输出一样。每一个包包含有许多位数据,这些数据又分段表示不同的意义,如图一,这是一个USB令牌阶段的包,Sync是同步数据(相当于说话时先打个招呼,告诉对方要跟他说话了),PID是包标示(告诉对方这个包是干什么用的),ADDR是对方的地址(叫对方的名字),ENDP是用端点几通讯(先不介绍这个),CRC5是校验位(判断这个包是否在传输中出错),EOP是包结束。
|--------------------------------------------------------|
|   Sync  |  PID  |  ADDR  |  ENDP  |  CRC5  |  EOP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USB 的数据包又分为三种一个是令牌包,一个是数据包,另一个是握手包。每一次的USB通讯事务处理都是以令牌包开头,告诉对方要跟谁说话,这句话是用来干嘛的。如果要求有数据传输,则下一步就是数据包,另外如果要求对方要有反馈,则会发出握手包。令牌包又简单的包括OUT,IN,STEP三种类型,OUT是用于主机告诉设备主机要向USB设备发送数据,IN是用于主机告诉设备要上传数据,而STEUP是用于主机向USB设备发送配置信息,在枚举过程中会用到。另外数据包和握手包的具体格式什么的,可以参照详细的协议。
可以看到在所有的通讯过程中,主机都是发起者,不管是主机发送数据到USB设备还是USB设备发送数据到主机,都必须由主机控制。图二为一次事务的过程
   
        令牌阶段   ——》        数据阶段     ——》     握手阶段

        这个过程可以这样描述,甲和乙对话,甲是老板,乙是职员。第一节已经讲过了,乙面试就是枚举,在这个过程中,甲多段的发送STEP令牌包给乙,乙收到后如果要反馈数据,就发数据包给甲,甲正确接收后,跟甲握握手,表示这次对话成功。
         乙被正式录取后,甲会分派任务(OUT),这时甲对乙说有任务给你(令牌阶段),然后乙就开始听,甲说你的任务就是记录数据并且上报(这段话就是数据包),乙说好的(握手包)。
        乙开始正式工作,并且记录数据。过了一段时间,甲开始要求提交数据(IN),乙把数据报告给甲(数据阶段),甲说好(握手成功)。这里乙不能主动的去向老板汇报,只能被动的干活。
        上面已经讲USB主机和设备间数据传输的过程,都是我个人理解,有不正确和不到位的大家提出,方便初学者理解,谢谢··

USB协议基本知识

USB的重要关键概念:
       1、端点,位于USB设备或主机上的一个数据缓冲区,用来存放和发送USB的各种数据,每一个端点都有惟一的确定地址,有不同的传输特性(如输入端点、输出端点、配置端点、批量传输端点)
       2、帧,时间概念,在USB中,一帧就是1MS,它是一个独立的单元,包含了一系列总线动作,USB将1帧分为好几份,每一份中是一个USB的传输动作。
       3、上行、下行:设备到主机为上行,主机到设备为下行
       一条USB的传输线分别由地线、电源线、D+、D-四条线构成,D+和D-是差分输入线,它使用的是3.3V的电压(注意哦,与CMOS的5V电平不同),而电源线和地线可向设备提供5V电压,最大电流为500MA(可以在编程中设置的,至于硬件的实现机制,就不要管它了)。
       数据在USB线里传送是由低位到高位发送的。
       USB数据是由二进制数字串构成的,首先数字串构成域(有七种),域再构成包,包再构成事务(IN、OUT、SETUP),事务最后构成传输(中断传输、并行传输、批量传输和控制传输)。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域、包、事务、传输,请注意他们之间的关系。
一、 域是USB数据最小的单位,由若干位组成(至于是多少位由具体的域决定),域可分为七个类型:
       1、同步域(SYNC),八位,值固定为0000 0001,用于本地时钟与输入同步
       2、标识域(PID),由四位标识符+四位标识符反码构成,表明包的类型和格式。
       3、地址域(ADDR):七位地址,代表了设备在主机上的地址,地址000 0000被命名为零地址,是任何一个设备第一次连接到主机时,在被主机配置、枚举前的默认地址。
       4、端点域(ENDP),四位,由此可知一个USB设备有的端点数量最大为16个。
       5、帧号域(FRAM),11位,每一个帧都有一个特定的帧号,帧号域最大容量0x800。
       6、数据域(DATA):长度为0~1023字节,在不同的传输类型中,数据域的长度各不相同,但必须为整数个字节的长度
       7、校验域(CRC):对令牌包和数据包中非PID域进行校验的一种方法。
二、 包由域构成,有四种类型,分别是令牌包、数据包、握手包和特殊包,前面三种是重要的包,不同的包的域结构不同,介绍如下
包,可分为输入包、输出包、设置包和帧起始包(注意这里的输入包是用于设置输入命令的,输出包是用来设置输出命令的,而不是放据数的),其中输入包、输出包和设置包的格式都是一样的:SYNC+PID+ADDR+ENDP+CRC5(五位的校验码) 
       1、 帧起始包的格式:
SYNC+PID+11位FRAM+CRC5(五位的校验码)
       2、 数据包:分为DATA0包和DATA1包,当USB发送数据的时候,当一次发送的数据长度大于相应端点的容量时,就需要把数据包分为好几个包,分批发送,DATA0包和DATA1包交替发送,即如果第一个数据包是DATA0,那第二个数据包就是DATA1。但也有例外情况,在同步传输中(四类传输类型中之一),所有的数据包都是为DATA0,格式如下:
SYNC+PID+0~1023字节+CRC16
       3、 握手包:结构最为简单的包,格式如下
SYNC+PID
三、 事务分为IN事务、OUT事务和SETUP事务三大事务,每一种事务都由令牌包、数据包、握手包构成,每个包的发送有一定的时间先后顺序,因此事务分为三个阶段:
       1、 令牌包阶段:启动一个输入、输出或设置的事务
       2、 数据包阶段:按输入、输出发送相应的数据
       3、 握手包阶段:返回数据接收情况,在同步传输的IN和OUT事务中没有这个阶段,这是比较特殊的。
1、 IN事务:
       令牌包阶段:主机发送一个PID为IN的输入包给设备,通知设备要往主机发送数据。
       数据包阶段:设备根据情况会作出三种应答(要注意:数据包阶段也不总是传送数据的,根据传输情况还会提前进入握手包阶段)
           A、 设备端点正常,设备往入主机里面发出数据包(DATA0与DATA1交替)。
           B、 设备正在忙,无法往主机发出数据包就发送NAK无效包,IN事务提前结束。
           C、 相应设备端点被禁止,发送错误包STALL包,事务也就提前结束了,总线进入空闲状态。
       握手包阶段:主机正确接收到数据之后就会向设备发送ACK包。
2、 OUT事务:
       令牌包阶段:主机发送一个PID为OUT的输出包给设备,通知设备要接收数据;
       数据包阶段:比较简单,就是主机会设备送数据,DATA0与DATA1交替
       握手包阶段:设备根据情况会作出三种反应
           A、 设备端点接收正确,设备往入主机返回ACK,通知主机可以发送新的数据,如果数据包发生了CRC校验错误,将不返回任何握手信息;
           B、 设备正在忙,无法往主机发出数据包就发送NAK无效包,通知主机再次发送数据;
           C、 相应设备端点被禁止,发送错误包STALL包,事务提前结束,总线直接进入空闲状态。
3、 SETUT事务:
           A、 令牌包阶段:主机发送一个PID为SETUP的输出包给设备,通知设备要接收数据;
           B、 数据包阶段:比较简单,就是主机会设备送数据,注意,这里只有一个固定为8个字节的DATA0包,这8个字节的内容就是标准的USB设备请求命令,共有11条。
           C、 握手包阶段:设备接收到主机的命令信息后,返回ACK,此后总线进入空闲状态,并准备下一个传输(在SETUP事务后通常是一个IN或OUT事务构成的传输)。
四、传输:传输由OUT、IN、SETUP事务其中的事务构成,传输有四种类型:中断传输、批量传输、同步传输、控制传输,中断传输和批量转输的结构一样,同步传输有最简单的结构,而控制传输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复杂的传输。
       1、 中断传输:由OUT事务和IN事务构成,用于键盘、鼠标等HID设备的数据传输中
       2、 批量传输:由OUT事务和IN事务构成,用于大容量数据传输,没有固定的传输速率,也不占用带宽,当总线忙时,USB会优先进行其他类型的数据传输,而暂时停止批量转输。
       3、 同步传输:由OUT事务和IN事务构成,有两个特殊地方,第一,在同步传输的IN和OUT事务中是没有返回包阶段的;第二,在数据包阶段所有的数据包都为DATA0
       4、 控制传输:最重要的也是最复杂的传输,控制传输由三个阶段构成(初始设置阶段、可选数据阶段、状态信息步骤),每一个阶段可以看成一个的传输,
      控制传输其实是由三个传输构成的,用来于USB设备初次加接到主机之后,主机通过控制传输来交换信息,设备地址和读取设备的描述符,使得主机识别设备,并安装相应的驱动程序,这是每一个USB开发者都要关心的问题。

1、 初始设置:就是一个由SET事务构成的传输
2、 可选数据:就是一个由IN或OUT事务构成的传输,这个步骤是可选的,要看初始设置步骤有没有要求读/写数据(由SET事务的数据包阶段发送的标准请求命令决定)
3、 状态信息:获取状态信息,由IN或OUT事务构成的传输,但是要注意这里的IN和OUT事务和之前的INT和OUT事务有两点不同:
           A、传输方向相反,通常IN表示设备往主机送数据,OUT表示主机往设备送数据;在这里,IN表示主机往设备送数据,而OUT表示设备往主机送数据。
           B、在这个里,数据包阶段的数据包都是0长度的,即SYNC+PID+CRC16
       总结:USB的最小单元是“域”,由“域”构成了“包”,在由“包”构成了“事务”,最后由“事务”构成了“传输”,在应用层面,我们看到的只是传输,所以USB协议栈就需要完成传输以下的所有事情。这对标准的USB协议栈提出了最基本的要求。

你可能感兴趣的:(USB基础知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