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tes.google.com/site/linuxxuexi/rhel-xi-tong-guan-li/di13zhang-linux-wen-jian-xi-tong-bei-fen-yu-hui-fu
还不错
13.1 Linux备份恢复基础
13.1.1 什么是备份
Linux 是一个稳定而可靠的环境。但是任何计算系统都有无法预料的事件,比如硬件故障,电源故障,人为破坏等等,然后一些得要的数据丢失可能意味着致命的破坏,那我们需要通过什么方法来保护数据呢?当然是数据备份了,简单的来说,数据备份就是将重要的数据复制一份保存至另外一个安全的位置,当数据发生损坏,可以通过备份的数据快速的对原有数据进行还原。
在Linux 系统中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来执行备份,有较为简单的命令行方式,相对复杂一些的脚本方式和精心设计的商业软件,备份可以保存到远程网络设备、磁带驱动器和其他可移动媒体上。备份可以是基于文件的或基于驱动器映像的。可以混合搭配各种备份技术,为您的网络单独定义一个高性能的备份计划。
13.1.2 备份介质的选择
在Linux中有很多的介质可以被用来进行备份,目前最主要的有光盘(CD-R,DVD-R),硬盘和磁带,其各自的特点如下:
1.软盘
软盘是早期最重要的备份介质。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软盘基本是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其具有容量小,易坏等特点,然后对于特殊文件的备份如作为启动盘使用,备份MBR等,其仍然是一各选择。
2.优盘
相对于软盘而言,优盘具有体积小,容量较大,不易坏,容易携带等特点,在备份小容量数据时,具有相对较好的优势,然而在备份在大容量数据时,性价比不高。
3.光盘
近年来,随着刻录机的价格不断下降,利用光盘备份变得越来越流行,它具有不易损坏,可靠性高等特点,但其写盘的速度较慢,CD-R的容量目前约为650M左右,DVD-R的容量约为4.7G左右,其通常用于个人文件的携带与传送,不太适合大公司的数据备份。
4.硬盘
硬盘备份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备份方法,它具有可靠性高,备份速度快,存储时间长等特点,且随着硬盘价格的越来越低,也使其具有良好的性价比。
5.磁带机
磁带机备份是大多公司的选择,其具有可靠性高,存储时间长等特点。磁带机的价格相对较高,但从长久角度考虑,使用磁带机备份,具有更好的性价比。
6.Jaz和Zip
目前Zip驱动器已经成为许多PC的标准配置,且它的磁盘和驱动器相对也较便宜,一张磁盘大约可以容纳100M数据,是一种用于快速、可移动备份的很好选择,Jaz磁盘可以容纳上G字节数据,但共驱动器和磁盘相对较贵,另外Jaz和Zip相对的存储时间都较短,不适合长时间保存。
综上所述,在选择具体的备份工具时,需要考虑速度、容量、可靠性和价格等储方面因素,企业可以根据这些因素来选择最适合自己企业的备份介质。
13.1.3 备份内容的选择
在Linux中通常需要备份两种类型的文件,分别是系统文件和配置文件。Linux在备份内容的选择上要比windows系统容易的多,Linux中配置文件都是基于文本的,在备份时只要将文件打包的解包即可。
一般情况下,下列目录是需要进行备份的。
/etc:包含系统的用户名与密码,所有核心配置文件如网络配置、系统名称、防火墙规则、组,以及系统中绝大多数的配置文件。
/var:包含系统守护进程(服务)所使用的信息,如 DNS 配置、DHCP 租期、HTTP 服务器文件、数据库内容,以及默认用户邮件内容存放目录(/var/spool/mail等。
/home:包含所有用户的默认用户家目录,包含他们的个人设置、已下载的文件等内容。
/root:root用户的家目录,包含了root用户的各种信息文件。
/opt:默认情况下许多非系统文件会安装在此处如OpenOffice、JDK 等相关软件。
/boot:系统启动的相关文件,包括系统引导文件,GRUB配置文件等等。
/usr/local:大部分软件的安装目录,部分软件默认安装在/opt下。
下列目录是不需要进行备份的。
/proc:永远不需要备份这个目录。它不是一个真实的文件系统,而是运行内核和环境的虚拟化视图,当系统关机后,所有的内容都将丢失。
/dev:存放着系统的硬件信息,不需要备份。
/mnt:在部分Linux的发行版中 为/media 目录,用于挂载使用,如果没有在该目录中存放重要数据的话,不需要备份些目录。
/tmp:用于存放系统临时文件,不需要备份。
13.1.4 系统备份策略
1.完全备份
对全部的系统文件进行备份,即备份整个“/”目录,常用于大型企业,备份时间相对较长,暂用备份资料较多,一般在安装好操作系统,接入internet之前进行完全备份,当系统发生故障时,通过备份文件即可还原整个操作系统。
2.部分备份
部分备份是指只备份系统上的重要数据,如系统损坏,重新安装系统,然后还原文件即可,若文件损坏,只需对相应的文件还原即可。相对来说备份与还原速度较快且占用较少的资源。
13.2 常用的备份恢复命令
13.2.1 备份还原:dump,restore
dump、restore是Linux系统中最常用的一组备份还原命令,它有选择备份文件系统中的文件,dump 和 restore 都能在网络上运行,可以通过远程设备进行备份或还原,且dump具有执行增量备份的功能,但其只限于备份ext2和ext3文件系统,对于其它类型的文件系统可以采用 tar 工具等。dump和restore 具体的操作语法如下:
[root@rhel ~]# dump [选项] <文件系统>
主要选项说明:如表13.1所示。
表13.1 dump 命令选项
选项 |
说明 |
-0123456789 |
备份的转储级别,对于任意级别n ,dump将查找dumpdates文件,以找出比n小且数值最接近的级别进行转储,然后,dump备份所有自该日期改变的文件,当n为0时,将备份整个文件系统,默认n为9 |
-u |
如果成功执行备份操作,将在/etc/dumpdates中记录备份信息,如文件系统,级别,日期时间等 |
-f <设备名> |
指定备份设备 |
-W |
显示要备份的内容及最后一次备份的层级,日期与时间等,但不执行实际备份操作 |
-b <块大小> |
指定备份块的大小,单位为KB |
-B <区块数目> |
指定备份卷册的区块数目 |
T <日期> |
指定开始备份的时间与日期 |
-c |
修改备份磁带预设的密度与容量 |
-h <层级> |
当备份层级等于或大于指定的层级时,将不备份用户标示为"nodump"的文件 |
-S |
计算机备份需要空间 |
例一:计算备份/dev/hda1所需要的磁盘空间
[root@rhel ~]# dump -0S /dev/hda1
例二:将/dev/sda1备份至/tmp/sda_dump中
[root@rhel ~]# dump -0u -f /tmp/sda_dump /dev/hda1
DUMP: Date of this level 0 dump: Thu Sep 4 09:32:14 2008 →开始执行备份,并记录备份时间
DUMP: Dumping /dev/hda1 (/boot) to /tmp/sda_dump
DUMP: Label: /boot
DUMP: Writing 10 Kilobyte records
DUMP: mapping (Pass I) [regular files]
DUMP: mapping (Pass II) [directories]
DUMP: estimated 5213 blocks.
DUMP: Volume 1 started with block 1 at: Thu Sep 4 09:32:16 2008
DUMP: dumping (Pass III) [directories]
DUMP: dumping (Pass IV) [regular files]
DUMP: Closing /tmp/sda_dump
DUMP: Volume 1 completed at: Thu Sep 4 09:32:18 2008
DUMP: Volume 1 5260 blocks (5.14MB)
DUMP: Volume 1 took 0:00:02
DUMP: Volume 1 transfer rate: 2630 kB/s
DUMP: 5260 blocks (5.14MB) on 1 volume(s)
DUMP: finished in 2 seconds, throughput 2630 kBytes/sec
DUMP: Date of this level 0 dump: Thu Sep 4 09:32:14 2008
DUMP: Date this dump completed: Thu Sep 4 09:32:18 2008
DUMP: Average transfer rate: 2630 kB/s
DUMP: DUMP IS DONE →备份成功
例三:查看备份记录文件
[root@rhel ~]# cat /etc/dumpdates
/dev/hda1 0 Thu Sep 4 09:32:14 2008 +0800
例四:将整个文件系统备份至磁带机上。
[root@rhel ~]# dump 0f /dev/nst0 /
restore命令用于还原通过dump备份过的文件,其具体语法格式如下:
[root@rhel ~]# restore [选项] <文件>
主要选项说明:如表13.2所示。
表13.2 restore 命令选项
选项 |
说明 |
-b <块大小> |
设置区块大小,单位是Byte。 |
-C |
将备份的文件与现行的文件相互对比 |
-D <文件系统> |
允许用户指定文件系统的名称 |
-f <备份文件> |
从指定的文件中读取备份数据,进行还原操作 |
-h |
还原目录而不包括与该目录相关的所有文件 |
-i |
在进行还原操作时,restore指令将和用户间进行交互操作 |
-r |
进行还原操作 |
-s <文件编号> |
当备份数据超过一卷磁带时,可以指定备份文件的编号 |
-t |
指定文件名称,若该文件已存在备份文件中,则列出它们的名称 |
-v |
显示命令执行过程 |
-y |
一节问题都将以同意回答并继续执行命令 |
例一:使用restore检查备份文件内容。
[root@rhel ~]# restore -tf /tmp/sda_dump
Dump date: Thu Sep 4 09:32:14 2008
Dumped from: the epoch
Level 0 dump of /boot on rhel.com:/dev/hda1
Label: /boot
2 .
11 ./lost+found
16065 ./grub
16067 ./grub/grub.conf
16066 ./grub/splash.xpm.gz
……………………………
例二:备份/root/install.log文件后将其删除,并通过restore进行还原。
[root@rhel ~]# dump -0u -f /tmp/install.log.dump /root/install.log →执行备份命令
[root@rhel ~]# rm /root/install.log →删除原文件
rm: remove regular file `/root/install.log'? y
[root@rhel /]# cd /
[root@rhel ~]# restore -rf /tmp/install.log.dump →执行删除操作
[root@rhel /]# ls /root/ →确认文件被还原
anaconda-ks.cfg Desktop install.log install.log.syslog restoresymtable soft
例三:对之前备份的hda1下的文件使用交互式方式恢复部分文件。
[root@rhel test]# restore -if /tmp/sda_dump →进入交互式还原模式
restore > help →查看在交互式下可用的命令
Available commands are:
ls [arg] - list directory
cd arg - change directory
pwd - print current directory
add [arg] - add `arg' to list of files to be extracted
delete [arg] - delete `arg' from list of files to be extracted
extract - extract requested files
setmodes - set modes of requested directories
quit - immediately exit program
what - list dump header information
verbose - toggle verbose flag (useful with ``ls'')
prompt - toggle the prompt display
help or `?' - print this list
If no `arg' is supplied, the current directory is used
restore > ls →显示备份文件中的内容
.:
System.map-2.6.18-8.el5 initrd-2.6.18-8.el5.img symvers-2.6.18-8.el5.gz
config-2.6.18-8.el5 lost+found/ vmlinuz-2.6.18-8.el5
grub/ message
restore > add message →添加要还原的文件
restore > add grub/menu.lst
restore > extract →还原添加的文件
restore >quit →退出交互式模式
13.2.2 设备备份:dd
dd 是 Linux/UNIX 下的一个非常有用的命令,它是一个文件系统复制工具,可以对硬盘和分区产生镜像,但它只能将数据还原到与其备份时完全相同的硬盘分区中。dd命令的主要语法格式如下:
[root@rhel ~]# dd <选项>
主要选项说明:如表13.3所示。
表13.3 dd 命令选项
选项 |
说明 |
bs=<字节数> |
输入和输出时,每块的字节数大小 |
count=<区块数> |
输入和输出时,读取指定的区块数 |
if=<文件> |
输入读取文件 |
of=<文件> |
输出文件 |
seek=<区块数> |
输出时,跳过指定的区块数 |
skip=<区块数> |
读取时,跳过指定的区块数 |
ibs=<字节数> |
每次读取的字节数 |
obs=<字节数> |
每次输出的字节数 |
例一:通过dd命令将/etc/passwd文件备份到/tmp/passwd.dd中
[root@rhel test]# dd if=/etc/passwd of=/tmp/passwd.dd →if指定备份原文件,of指定备份后的目的文件
2+1 records in
2+1 records out
1468 bytes (1.5 kB) copied, 0.00153766 seconds, 955 kB/s
例二:删除/etc/passwd文件,并通过/tmp/passwd.dd进入还原
[root@rhel test]# rm -rf /etc/passwd
[root@rhel test]# cat /etc/passwd
cat: /etc/passwd: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root@rhel test]# dd if=/tmp/passwd.dd of=/etc/passwd →在通过dd进行还原时,只需要将原有的if与of内容调换即可
2+1 records in
2+1 records out
1468 bytes (1.5 kB) copied, 0.00746613 seconds, 137 kB/s
dd if=/dev/hda of=disk.mbr bs=512 count=1
例三:实现在两张软盘间的内容拷贝。
[root@rhel test]# dd if =/dev/fd0 of = /tmp/fd0 →将软盘内容拷贝到/tmp/fd0中
[root@rhel test]# dd if = /tmp/fd0 of =/dev/fd0 →插入第二张软盘,将/tmp/fd0内容拷贝至软盘中
[root@rhel test]# rm /tmp/fd0 →删除暂存文件
例四:备份硬盘的MBR文件
[root@rhel test]# dd if=/dev/hda of=/tmp/mbr.dd bs=512 count=1 →MBR包含了系统启动引导信息,其存在于硬盘最开始的512字节
1+0 records in
1+0 records out
512 bytes (512 B) copied, 0.00787564 seconds, 65.0 kB/s
例五:备份整个/dev/hda1分区
[root@rhel test]# dd if=/dev/hda1 of=/tmp/hda1.dd
208782+0 records in
208782+0 records out
106896384 bytes (107 MB) copied, 24.2177 seconds, 4.4 MB/s
13.2.3 文件备份:cpio
cpio用于文档的拷贝与还原,文档可是其他磁盘,磁带中的文件等,其能将文件打包到cpio或tar文档中,cpio比tar命令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当tar文件中有坏块时,就不能对备份的文件进行访问,而cpio命令只会对其中的那一个坏块不能访问,其它文件可以正常使用。cpio的具体语法如下:
[root@rhel ~]# dd <o|i> [选项] <文档>
主要选项说明:如表13.4所示。
表13.4 cpio 命令选项
选项 |
说明 |
o |
创建备份 |
a |
将atime重置成备份前的时间 |
c |
使用ASCII首部格式 |
v |
输出详细信息 |
i |
还原选项,必须排在选项的第一位 |
t |
查看备份文件内容 |
k |
在还原时,跳过坏区块 |
d |
在需要时创建目录 |
m |
恢复文件备份时的原始修改时间,默认是恢复后的文件时间作为新修改时间 |
u |
无条件覆盖所有文件 |
r |
交互式重命名文件名 |
例一:通过cpio命令将/etc下的所有文件都备份到/tmp/etcf.cpio文件中。
[root@rhel test]# find /etc -type f | cpio -o >/tmp/etcf.cpio
170123 blocks
例二:查看备份文件内容。
[root@rhel test]# cpio -idvt </tmp/etcf.cpio
例三:利用cpio命令将系统上的所有文件备份至磁带机中。
[root@rhel test]# find / -print | cpio -covB >/dev/st0
例四:解压备份文件。
[root@rhel test]# cpio -iduv </tmp/etcf.cpio
例五:利用cpio配置crontab程序设置每晚3点将/etc目录备份至SCSI磁带驱动器中。
[root@rhel test]# crontab -e
0 3 * * * ls /etc | cpio -o >/dev/st0
13.2.4 其它备份命令
除了上述介绍的备份还原命令外,tar也是日常使用比较多的备份与还原命令,详细用法请参见第8章,从广义上来看,平时大家使用最多的cp也可以被列为备份与还原命令,请参见第3章节,这里也不再叙述。
13.3 Linux备份恢复工具介绍
13.3.1 Xtar工具
Xtar是在桌面环境下的图形化的tar工具,其具备了tar命令的所有特点,使得本来需要执行复杂的tar命令进行备份恢复工作变得更加轻松容易,它几乎可以工作在任何平台下,可以备份各种文件系统如ext2、ext3、JFS等,支持各种备份介质。下载地址:http://www.ibiblio.org/pub/Linux/utils/compress/xtar-4.4.6.tar.gz
Xtar的安装非常简单,只需要只xtar文件解压,执行其命令即可,不需要对其安装,具体操作如下:
[root@rhel test]#mkdir –p /root/Desktop/xtar
[root@rhel test]# cd /root/Desktop/xtar
[root@rhel xtar]# wget http://www.ibiblio.org/pub/Linux/utils/compress/xtar-4.4.6.tar.gz
[root@rhel xtar]# tar zxvf xtar-4.4.6.tar.gz
msgbox.h
fdbox.c
fdbox.h
msgbox.c
xtar.c
makefile
usr/X11R6/bin/xtar →软件包中包含的图形化界面的启动命令xtar
[root@rhel xtar]# cp usr/X11R6/bin/xtar /bin →拷贝xtar到/bin
进入linux桌面,开启【终端】服务,输入xtar命令即可打载xtar界面,如图13.1所示。
图13.1 xtar图形化界面
13.3.2 Kdat 工具
kdat是Linux KDE下的一款功能强大的工具,它使用了GTK图形库,具体友好的图形界面,其可以实现压缩、解压缩、备份、恢复等功能,软件包名为kdatadmin。
在终端中运行kdat命令即可打开kdat的图形化界面,如下所示。
[root@test ~]# kdat
当成功运行kdat后,将弹出如图13.2所示的图形化界面。
图13.2 kdat 界面
在开始使用kdat进行备份时,首先要安装磁带机,单击【文件菜单】|【挂载磁盘】,将会弹出【磁盘设置】对话框,如图13.3所示。
图13.3 磁盘设置
在kdat图形化界面的右侧,单击 图标,显示出整个文件系统的目录,选择好要备份的目录后,单【文件菜单】|【备份】即可(系统上需要有磁带机的支持)。
13.3.3 Ghost for Linux工具
G4L 即 Ghost for Linux 的简称,它是一个开放源代码软件,与 Norton Ghost 很相似的硬盘及分区映像克隆工具,它可以将一个磁盘上的全部内容复制到另外一个磁盘上,也可将整个磁盘或一个分区内容制作成镜像文件,当系统出现故障时,可以利用镜像文件及时恢复。G4L 支持对创建的备份映像进行压缩处理,以便节省占用空间。G4L也可以直接将镜像文件直接传输至FTP服务器上,方便用户下载进行系统恢复。其使用方法如下:
软件发布地址:http://sourceforge.net/projects/g4l
软件下载地址:http://jaist.dl.sourceforge.net/sourceforge/g4l/g4l-v0.22.iso
将下载后的iso文件放入光驱中,并设置开机自动从光盘启动,本例采用虚拟机的方法,直接加载iso文件即可。
例一:通过ghost for Linux 工具将/dev/hda1备份至FTP的主目录下(FTP的地址为132.168.8.42,用户名为administrator,密码为123456)。
将下载好的g4l-v0.22.iso文件放入虚拟机的光驱中,并设置开机自动启动,启动后的画面如图13.4所示。
图13.4 G4L启动界面
图13.2 中启动G4L的时可以选择多种镜像文件的方式,这里我们选择“B”项,制作bzImageb格式的镜像文件。然后是系统加载一些启动信息和这个软件的说明文档,按“ENTER”进行查看,最后显示出命令行界面,在命令行上输入命令:./g41,如图13.5所示。
图13.5 进入G4L
进入软件说明界面,阅读软件说明,并选择【Yes】进入设置界面。如图13.6所示。
图13.6 软件说明窗口
在Main Menu界面中选择RAW Mode,如图13.7所示。
图13.7 main menu界面
在RAW MODE中选择Network use,如图13.8所示。
图13.8 Raw Mode界面
在NETWORK USE界面中需要进行如下设置,如图13.9所示。
A:Pick device 选择网卡
B:Config device 如果网卡为静态IP选择此项输入IP地址
C:Config with DHCP 动态分配IP的选择此项
D:Config FTP 输入FTP服务器的IP地址(例:132.168.8.42)
E:Config useridpass 输入FTP服务器的用户名和密码(administrator:123456)
F:Config Filename 备份的文件名(hda1.gzip)
G:Toggle compression 我选择的是默认的Gzip
P:Path To ... 选择系统镜像文件在ftp服务器上的存储文件夹,默认为FTP服务器的根目录
最后选择H:Backup开始备份
图13.9 NETWORK USE界面
在BACKUP界面中选择需要备份的磁盘或分区,这里我们为了节省时间,只备份/dev/hda1分区,如图13.10所示。
图13.10 Backup界面
在ABOUT TO BACKUP界面弹出确认信息,检查信息无误后,选择【YES】,开始进行系统备份,如图13.11所示。
图13.11 ABOUT TO BACKUP界面
当出现进度条后,说明开始备份,如图13.12所示.
图13.12 备份界面
备份完成后,返回如图13.9界面,选择X:Reboot重启系统,选择I:restore可以利用镜像文件恢复系统。
至此,系统备份完成。
13.3.4 CD Creator工具
CD Create 是Red Hat Linux自带的备份软件,它可以快速地将文件备份至CD-R中,依次单击【Places】|【CD/DVD Creator】打开CD Creator,将所要通过光盘备份的文件,放入CD Creator窗口的空白区域,可以通过复制或拖拉的方法实现,如图13.13所示。
图13.13 CD/DVD Creator窗口
当文件复制完成后,单击【CD/DVD Creator】窗口右上方的【Write to Disc】按钮,弹出【Write to Disc】窗口,在该窗口中设置写磁盘的各种属性后,点击【Write】按钮开始写操作,如图13.14如示.
图13.14 Wirte to Disc窗口
13.3.5 dvdrecord工具
dvdrecord是Red Hat Linux自带的命令行下的DVD刻录软件,常常用于不能启动图形化界面或远程刻录,其具有刻录速度快等优点,如将centos.dvd刻录到光盘,可以使用以下命令:
[root@myuan ~]# dvdrecord -v speed=2 dev=0,1,0 -data /home/centos.dvd
13.3.6 mirrordir制作硬盘分区镜像
mirrordir 是Linux下的一个开源软件,它可以对硬盘和分区进行镜像和恢复,mirrordir无图形界面,镜像和恢复速度较快,但不支持压缩,备份文件将占用大量空间。具体使用下:
例一:将/etc目录备份至/dev/hdb1。
[root@test ~]# wget ftp://ftp.univie.ac.at/systems/linux/dag/redhat/el5/en/i386/RPMS.dries/mirrordir-0.10.49-1.2.el5.rf.i386.rpm
[root@test ~]# rpm -ivh mirrordir-0.10.49-1.2.el5.rf.i386.rpm
[root@test ~]# mount /dev/hdb1 /mnt/hdb1/
[root@test ~]# mkdir /mnt/hdb1/etc
[root@test ~]# mirrordir /etc /mnt/hdb1/etc/ →将/etc镜像到/mnt/hdb1/etc中
[root@test ~]# ls /mnt/hdb1/etc/ →查看镜像之后的/mnt/hdb1/etc中内容,应于/etc内容完全一致
例二:破坏/etc中的内容,通过mirrordir和镜像文件对/etc中文件进行还原。
[root@test ~]# rm -rf /etc/* →删除/etc目录中所有内容
[root@test ~]# ls /etc →查看删除状态
[root@test ~]# mirrordir /mnt/hdb1/etc /etc →还原/etc目录内容
[root@test ~]# ls /etc →显示还原情况
例三:自动备份/etc 目录。
[root@test ~]# cat /home/backupetc.sh →查看自动备份脚本
#!/bin/sh
mount /dev/hdb1 /mnt/hdb1
mirrordir /etc /mnt/hdb1/etc
umount /mnt/hdb1
[root@test ~]# chmod 744 /home/backupetc.sh →赋予脚本文件可执行权限
[root@test ~]# crontab –e →设置自动化任务
1 * * * * /home/backupetc.sh
13.3.7 partimage备份恢复Linux分区
partimage是一个支持压缩格式的备份软件,可以通过图形化界面和命令行两种方式进行操作,partimage主要支持的分区有fat32、NTFS、ext2、ext3、ReiserFS、HPFS、JFS、XFS、UFS等,具体操作如下:
[root@test ~]# wget ftp://ftp.univie.ac.at/systems/linux/dag/redhat/el5/en/i386/RPMS.dries/mirrordir-0.10.49-1.2.el5.rf.i386.rpm
[root@test ~]# rpm -ivh mirrordir-0.10.49-1.2.el5.rf.i386.rpm →需要注意依赖性
[root@test ~]# partimage →在图形界面的终端下运行,弹出partimage图形化界面
可以通过partimage启动图形化界面,如图13.15所示.
图13.15 partimage 图形界面
在“Partition to save/restore”栏目中选择要备份或还原的分区,本例选择hda1,在“Image file to create/use”栏目中选择输入备份文件名称,本例选择“hda1bak”,在“Action to be done”中选择“Save partition into a new image file”,按下“F5”键,建入配置界面,如图13.16所示。
图13.16 partimage 配置界面
在压缩等级“Comperssion level”中选择备份时所采用的压缩方式,本例采用Gzip方式,压缩速度和压缩后文件大小处于中等状态,在“Option”栏目中选择“Check partition before saving”用于以最大方式检查分区错误和“Enter description”以输入标识信息,在“if finished successfully”栏目中选择“()Wait“表示备份成功后等待用户操作,在“Image split mode”栏目中选择“Into files whose size is:2037”表示超过2037M时将自动分割文件。选择完成后,按“F5”键继续,如图13.17所示。
图13.17 分区注释界面
输入注释后,按“OK”按钮继续,系统弹出备份分区详细信息,等待用户确认,如图13.18所示。
图13.18 系统备份详细信息
可以查看分区的使用比例,分区表信息,分区标签等,查看无问题后,按“OK”按钮开始备份,,备份完成后,如图18.13所示。
图13.19 完成备份
当系统分区发生故障后,可以通过partimage将故障的分区通过已经备份的文件进行还原,具本操作如下:
使用命令partimage命令启动程序,如图13.20所示。
在“Partition to save/restore”栏目中选择要还原的分区,这里选择hda1,在“Image file to create/use”栏目中选择要还原的文件名,这里填入hdabak.000,在“Action to be done”中选择“Restore partition from an image file”表示从一个image文件中还原,按下“F5”键,建入配置界面,如图13.21所示。
图13.20 恢复分区
图13.21 配置选项界面
在图13.21的“Option”中选择数据恢复的模式,“Simulation of the restoration(nothing is written)”表示模似恢复,不会向磁盘中写入数据,“Erase free blocks with zero values”表示用空数据覆盖空分区,这里选择第一项,进行模似恢复。在“if finished successfully”中选择“()wait”表示还原成功后等待用户操作,按“F5”键继续,弹出确认信息窗口,如图13.22所示。
图13.22 确认信息
阅读信息,确认正确后,按“OK”按钮开始还原数据,成功还原文件后,将弹出确认还原成功窗口,如图13.22所示。
图13.23 确认信息
13.3.8 Linux异构网络中共享光盘刻录
前面介绍了多种备份还原系统分区的方法,然而这些方法主要用于服务器,而对于网络中大量的Windows或Linux客户机将采用什么方法进行了备份呢?虽然是工作站,但通常由于病毒破环,黑客入侵,用户的误操作等等,可能经常导致工作站出现问题,如文件丢失,无法开机等,此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对系统进行还原了,但如果将工作站的备份内容放入硬盘或磁带,那么将会占用大量的硬盘和磁带空间,将会需要较高的费用,那么能不能采用刻录机将系统刻录到光盘中呢?看起是一个不错的办法,但是它需要每一台计算机都装有刻录机,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这更是一笔不小的投入,很不现实,这时我们就想到了webCDcreator,它可以安装在一台装有刻录机的计算机上,所有的工作站都将通过浏览器访问到装有webCDcreator的这台的服务器,工作站可以利用webCDcreator服务器上的刻录机来备份自己计算机上的分区文件。下面将详细介绍webCDcreator的部署和使用。
1、安装webCDcreator
[root@test ~]# wget http://joerghaeger.de/download/2.8.1.90.47/webCDwriter-2.8.1.90.47-installer.sh
[root@test ~]# sh webCDwriter-2.8.1.90.47-installer.sh →以非root用户运行安装脚本
webCDwriter 2.8.1.90.47 installer
Verifying the checksum... OK
Has dpkg... no
Has rpm... yes
…………………………..
To do:
1. Become root (enter "su")
2. Install webCDwriter-2.8.1.90.47-1.i386.rpm by →运行脚本后,自动生成相应的RPM包,并保存于用户家目录中
rpm -ihv webCDwriter-2.8.1.90.47-1.i386.rpm
[root@test ~]# rpm -ivh /home/myuan/webCDwriter-2.8.1.90.47-1.i386.rpm →以root用户安装webCDwriter
To do:
1. Enter "/etc/init.d/CDWserver start" to start your webCDwriter →提示启动webCDwirter方法
2. Open your web browser and try
"http://127.0.0.1:12411" or http://test.rhel.com:12411 →客户端访问方法
to check the status of your webCDwriter
3. Run "/usr/sbin/CDWconfig.sh" to set the rights of CDWserver →配置webCDwirter服务器方法
2、启动webCDcreator
[root@test ~]# /etc/init.d/CDWserver start
Starting CDWserver: [ OK ]
[root@test ~]# /usr/sbin/CDWconfig.sh root root
Stopping CDWserver: [ OK ]
Starting CDWserver: [ OK ]
服务器启动后,客户机可以通过浏览器访问CDWserver,格式如下:http://ip或域名:12411,如图13.24所示。
图13.24 CDWserver的WEB访问界面
在左侧的CDWserver栏中包含了四个选项,分别为“Status”、“Configuration”、“Help”和“About”,共作用如下:
Status:查看服务器状态
Configuration:配置服务器各种属。
Help:查看帮助文档
About:阅读关于文档
在“Configuration”选项中主要包含了7个大项,23个选项:
(1)General配置参数
portNo:连接端口号,默认值为12411。
maxOpenConnections:允许最大连接数,默认为10。
logoURL:日志的地址。
CSSFile:CSS文件布局。
Simulation/Demo Mode:模拟刻录模式。
Last sessions written:保存最近的刻录记录,默认为10。
Log:设置记录LOG日志的等级。
debug:debug文件的保存地址。
(2)Features选项
主要设置一些多媒体方面的内容,这里不作讨论。
(3)Directories配置参数
exportArchive:输出文件目录,默认值为/var/CDWserver/export。
logDir:日志文件输出目录,默认值为/var/log/CDWserver。
projectsDir:项目文件目录,默认值为/var/CDWserver/projects。
Store:存储设置,主要包括:
spoolDir 存储目录
maxMBytesInSpoolDir 最大存储空间
maxMBytesPerSessio 每个项目最大存储空间
maxOpenSessions 最大会话数量
reservedMByte 缓存大小
(4)Hardware 配置参数
Detection:设备名称
defaultSpeed:默认刻录速度
defaultSpeedCD-RW:默认CD-RW刻录速度
Burnfree:Burnfree功能设置,启用后可以避免缓冲区欠载错误
cdrdao:一套可以复制、建立、烧录CUE、BIN文件的烧录程序。
(5)Tool 配置参数
cdrdao:一套可以复制、建立、烧录CUE、BIN文件的烧录程序。
cdrecord:
13.4 Linux祼机恢复和Live CD的使用
13.4.1 Linux祼机恢复
[root@test ~]# fdisk –l > /etc/fdisk.txt →备份磁盘分区表
[root@test ~]#cd / ; tar cf - . | gzip –c > /backup/disk.tar.gz →备份磁盘数据
通过引导盘引导系统 →当系统损坏时,通过引导盘或LiveCD来启动系统
[root@test ~]#gzip –dc /backup/disk.tar.gz | tar –xvf - ./etc/fstab ./etc/fdisk.txt →解压文件,提取分区表文件
[root@test ~]#fdisk /dev/hda
[root@test ~]#mke2fs /dev/hda1
[root@test ~]#gzip –dc /backup/disk.tar.gz →还原文件
在新根磁盘上恢复引导块 →恢复引导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