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令模式”深入浅出

转自 http://blog.csdn.net/shendl/article/details/1261416


命令Command模式是GOF23种模式中的一种,是一种行为模式。这种模式很难理解。《设计模式》一书中对它语焉不详。而网上的一些文章对其的解释也是错误的。

实际上,命令模式并不是那么神秘。本文中我会简单的告诉你什么是命令模式,怎样使用命令模式。


命令模式的理解,关键有2点:

一、使用接口---实现类的方式。

    通常命令模式的接口中只有一个方法。

    实现类的方法有不同的功能,覆盖接口中的方法。

    在面向对象编程中,大量使用if…else…,或者switch…case…这样的条件选择语句是“最差实践”。通常这类代码,意味着有重构的余地。

    命令模式就是干掉条件选择语句的利器。

    1. 首先提供一个接口:

public interface Command
{
      public void execute();
}

2. 然后提供这个接口的实现类。每一个实现类的方法就是if…else…的一个代码块中的代码。 这样,调用方直接把一个具体类的实例传进来即可。如:

Public void test(Command para)
{
   Para.execute(); 
}

    即可,不需要再判断出现了哪种情况,应该执行哪一段代码。一切的问题都由调用方处理。如果不使用命令模式,那么如果情况逐步增多,如,从原来的2种,增加到20种,那么方法中的判断就会从1次增加到19次。而使用命令模式,仅仅调用方需要从2个实现类增加到20个实现类即可。上面的test方法根本不需要做任何改变。

 

二、主要的用途是,使用参数回调模式。

   最主要使用命令模式的方式是使用参数回调模式。命令接口作为方法的参数传递进来。然后,在方法体内回调该接口。

   上文的例子是如此,Swing的事件机制也是使用这种方法。

    如:

public interface Command
{
	public void execute();
}
 
public void actionPerformed(ActionEvent e) 
{
	Command cmd = (Command)e.getSource();
	cmd.execute();
}

当然,命令模式还可以使用其他方式来使用。不一定非用参数回调模式。

命令模式的核心思想是,带有某个方法的具体类的实例,作为接口传给使用方;对象的具体类型信息消失;在使用方代码中拿到这个接口后调用这个接口的方法。

具体的执行效果,取决的命令发起人提供的对象是哪一个实现类的。这给了命令发起人完全的控制能力,而使用方代码不关心具体的命令类和方法。同时也使条件判断语句成为多余。

简单吗?命令模式其实就是这么简单。


PS:

        其实,GOF的23个设计模式中,好几个模式使用了相同的技巧来实现。GOF对模式的划分,是根据目的来的,而不是技巧来的。因此,Command模式和策略模式等其实使用的技法是一样的。 

      上回和一个同事聊技术。他的背景是Windows C++和Windows驱动开发。 他说,他不知道什么设计模式。他觉得最有用的就是回调函数。

       Command模式也是使用回调函数。java没有函数指针,java中一切都是类和类的实例。因此,就需要使用一个只有一个函数的接口,它的实例表示函数指针。    其实是一回事。

       设计模式是比较低层次的设计思想。在更高层次上,还有更加宏观的一些设计技巧。 Bob大叔的一本书不错,忘记名字了。  《Unix编程艺术》也不错,都是讲更高层次上的设计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命令模式”深入浅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