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过程的编程重用函数、面向对象的编程重用类、范型编程重用的是算法的源代码,而组件编程则重用特定功能完整的程序模块。
每个组件会提供一些标准且简单的应用接口,允许使用者设置和调整参数和属性。用户可以将不同来源的多个组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快速构成一个符合实际需要(而且价格相对低廉)的复杂(大型)应用程序。
组件区别于一般软件的主要特点,是其重用性(公用/通用)、可定制性(设置参数和属性)、自包容性(模块相对独立,功能相对完整)和互操作性(多个组件可协同工作)。可以简单方便地利用可视化工具来实现组件的集成,也是组件技术一个重要优点。
普通的面向过程和面向对象的编程,一般会生成两种类型的软件——针对特定应用的可执行程序和面向通用编程的API库。前者包含你需要的各种特殊的具体功能,但必须从头到尾自己来创建,其中很多是低层次的重复劳动;后者虽然通用,但是却不能满足你的具体应用的特殊需要。
组件技术提供了第三种途径,它将库的可重用性与特定程序的可定制性结合起来,让用户可以用可重用的组件来定制自己特定的应用程序。所以组件在某些方面类似于“可执行程序”,在另一些方面又类似于“库”。
采用MFC编程,可选的项目类型为:MFC应用程序、MFC DLL和MFC ActiveX控件,刚好对应于上面所讨论的可执行程序、库和组件这三类软件。
使用组件来构造应用程序的工作(组件集成)非常简单,不需要专业程序员,普通用户就可以很快做到。但是设计和创建组件(组件编写)的工作却十分复杂,只有高水平的程序员才有可能完成。这也是为什么VB和Delphi会如此流行的真正理由(组件功能强大,编写又非常简单),同样也是ATL和EJB等(创建组件)编程少有人问津的原因。
COM(Component Object Model,组件对象模型)是微软公司于1993年提出的一种组件技术,是软件对象组件之间相互通信的一种方式和规范,它是一种平台无关、语言中立、位置透明、支持网络的中间件技术。
COM是OLE(Object Linking and Embedding,对象链接和嵌入)的发展(而OLE又是DLL [Dynamic Link Libraries,动态链接库]的发展),DCOM(Distributed COM分布式COM,1996年)和COM+(DCOM+管理,1999年)则是COM的发展。ActiveX控件是COM的具体应用(如VBX和DirectX都是基于ActiveX的)。ATL(Active Template Library活动模板库)是开发COM的主要工具,也可以用MFC来直接开发COM,但是非常复杂。
作为组件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微软公司又于2002年推出了.NET框架,其中的核心技术就是用来代替COM组件功能的CLR(Common Language Runtime公共语言运行库),可采用各种编程语言,利用托管代码来访问(例如C#、VB、MC++),使用的是.NET的框架类库FCL(Framework Class Library)。
微软公司的各种组件技术之间的关系与发展可以参见下图:
ATL / MFC FCL / C#、VB、MC++、C++/CLI
↓开发 ↓开发
1981 1991 1993 1996 1999 2002
DLL—→OLE—→COM—→DCOM—→COM+—→.NET—→……
↓应用 ↓应用 ↓应用
VBX—→ActiveX—→DirectX ASP.NET/ADO.NET/ Web服务
替换 应用 分布式计算
本地 网络 Web
微软组件技术之间的关系与发展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