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写了自己这几年的经历,但想了下,还是等到毕业后再发出来吧。
首先想再谈谈自己对于本科教育的看法。
我认为课程体系的设置是没有太大问题的,如果一定要找欠缺,可能在于最新技术、研究的跟进上吧,还有就是,大部分老师都不行。听老师说,国外的一些大学为了有助于大数据的研究,对本科生的课程进行了调整,加入了统计分析之类的课程。
你是否怀疑过高数、线代、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基础课程,离散数学等专业课程的意义呢?客观来讲,每门课程都有其存在的必要,只是老师没有告诉我们其重要性(大多老师也不知道吧),而我们因为老师的“不告诉”,也便认为没有用,也便不去认真学习了。不过我所说的重要可能会更偏向于研究层面,如果单纯技术,可能重要性会下降些。
但我想说,基础课程很大层面是在培养我们的思维方式(无论是未来搞研究或者技术),一种分析问题的能力。比如线性代数,很多知识都来源于实际的问题,只是很多书上都忽略了描述问题的起源,直接介绍方法,纯数学的东西又有几个人真正感兴趣呢?但如果与实际结合,相信会吸引更多的人的。又有几人真正懂得了离散数学中的群环域呢?!犹记得当时学着一本学校老师编的很薄的书籍,学了一年,最后老师还没讲完……
我是本科后保研直接读的博士。失败的经历毕业后回顾,因为有着一些思考,想着写一写。
第一年,直博的课程还是很多的,如果有与自己未来的研究方向相关的课程,一定要听,若是没有,就选一些自己喜欢的课程吧,这时候成绩已经不重要了(除非你很在意奖学金),还是听听自己喜欢的课吧。如果方向已定,可围绕方向,分析下都需要哪些基础知识,有助于未来的厚积薄发,可以有意识地去积累。在读论文时,你是否想过如何去读一篇文章呢?Google下可以搜到很多关于如何读论文,如何做研究的文章,建议关键词:how to read a paper; you and your reasearch。第二个是一篇文章,看了之后或许会对一生有帮助。经典文章一定要精读,读透,不要浅尝辄止,争取把相关内容都弄懂,不要追求文章的阅读量。首先建立自己对于一个方向的起源、大方向的认识。也可以去搜一下如何写文章,微软有一篇文章写得很不错,而且写文章也需要积累的,可以边看边整理,有想法就去写,不要等到成熟之后再写。
第二年,课程基本上一年的时间已经上完,实验室如果有工程项目,建议和几个硕士生一起去开发,半年到一年的时间,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定位自己的研究点。能够解决一些其他人还没有解决的问题,是不是很有吸引力?注意一定要专注,尽量不要同时做很多事情。通过这个阶段,未来论文中需要的实验环节,基本上已经搭建完毕,实际上这也是在为论文做准备。
第三年,根据发现的问题,看看有没有相关的文章,如果有的话 ,定位一篇比较新的高质量的文章,读透之后看是否有未解决的点,之后考虑用什么模型去解决问题,而这,则来自于之前的若干积累了。可以是方法的创新,可以是以前方法的应用,可以是若干方法的整合等等。
第四年,可以是第三年的重复,也可以考虑国家公派研究生计划,去国外待个半年到一年。不过需要之前就开始准备。
第五年,找工作。不过最好在第一年就去看看一些公司的招聘要求,感受下,有意识地去培养自己相关方面的能力,为此时做准备。
个人浅见,还不成熟,日后继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