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究竟是什么历法

现在很多人对农历都不太了解,比如农历是阴历吗? 这样的问题困扰着很多人,本文将详细阐述这个问题.

农历,又称夏历,并通常俗称为阴历,是中国传统历法之一。夏历属于一种阴阳历。在万年历或日历表上,显示数字为汉字的是农历计时,比如:十月十五。我国很多节日也是根据农历来推算的,例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端午节等节日。

 

农历和阴历两者的主要区别:

 

1、主导思想不同
中国的农历和阴历均选用月球的运动作为参照,每月的日数近似等于月相的变化周期——29.5306日。在月份排列上,一般大月30天,小月29天,两月平均后每月日数为29.5天,这与朔望月的长度基本相当。此为二者的同源之处。因此二者都能准确的反映月相的盈亏:月中为望月(满月),月初为朔。但中国农历的节气还能够反映四季寒暑的气温变化,如平常所说的“五黄六月”、“寒冬腊月”等词汇,说明农历中的“五六月”是小麦成熟的季节,气温较高;“腊月”是隆冬,气温较低;“二三月”和“七八月”是气温的过渡季节。由于二十四节气中的时段,是依据太阳在公转轨道即黄道上的位置而决定的。因此,中国的农历带有阳历的某些特征,能够用来指导农时,安排作物轮茬。常说的阴历只能反映月相变化,不能反映气温变化,因而它是纯粹的“阴历”,不能指导农时活动。

2、安排不同
中国的农历把日月合朔的时刻所在日期定为月首,即初一。唐朝以前采用“平朔”,唐初以来,改用“定朔”,即初一固定在真正的朔日,当天晚上肯定没有“月亮”。回历纪年所用的阴历的月首按教规以新月始生为朔,即在日月合朔以后,相当于农历的初二或初三,当天晚上可见到“新月”。

3、对“年”的概念有区别
中国的农历由于选用了恰当的“置闰”原则,使平均历年长度的近似值等于回归年的长度(365.2422日)。因而,农历的“年”与阳历的“年”基本同步,但回历纪年中阴历的“年”只有12个阴历月的简单积累,其长度为29.5×12=354天,和阳历“年”之间有着约 11日的差异。因而,长度积累后,月份和寒暑往来会出现颠倒现象。农历的新年一般在冬季,而阴历的新年则可能在暑期到来。

4、使用地区不同
中国的农历由于能够反映寒暑往来和月相的盈亏变化,因而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普遍适用,而且特别适合中国的国情,因此在中国及东南亚华人聚居地得到广泛使用。但阴历的使用地区主要限于伊斯兰国家,而且只在欢度宗教节日时才使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生活,农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