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July、yansha。从Trie树(字典树)谈到后缀树
常关注本blog的读者朋友想必看过此篇文章:从B树、B+树、B*树谈到R 树,这次,咱们来讲另外两种树:Tire树与后缀树。不过,在此之前,先来看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 一个文本文件,大约有一万行,每行一个词,要求统计出其中最频繁出现的前10个词,请给出思想,给出时间复杂度分析。
之前在此文:海量数据处理面试题集锦与Bit-map详解中给出的参考答案:用trie树统计每个词出现的次数,时间复杂度是O(n*le)(le表示单词的平均长度),然后是找出出现最频繁的前10个词。也可以用堆来实现(具体的操作可参考第三章、寻找最小的k个数),时间复杂度是O(n*lg10)。所以总的时间复杂度,是O(n*le)与O(n*lg10)中较大的哪一个。
第二个问题:找出给定字符串里的最长回文。例子:输入XMADAMYX。则输出MADAM。这道题的流行解法是用后缀树(Suffix Tree),但其用途远不止如此,它能高效解决一大票复杂的字符串编程问题(当然,它有它的弱点,如算法实现复杂以及空间开销大),概括如下:
本文第一部分,咱们就来了解这个Trie树,然后自然而然过渡到第二部分、后缀树,接着进入第三部分、详细阐述后缀树的构造方法-Ukkonen,最后第四部分、对自动机,KMP算法,Extend-KMP,后缀树,后缀数组,trie树,trie图及其应用做个全文概括性总结。权作此番阐述,以备不时之需,在需要的时候便可手到擒来。ok,有任何问题,欢迎不吝指正或赐教。谢谢。
Trie树,即字典树,又称单词查找树或键树,是一种树形结构,是一种哈希树的变种。典型应用是用于统计和排序大量的字符串(但不仅限于字符串),所以经常被搜索引擎系统用于文本词频统计。它的优点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无谓的字符串比较,查询效率比哈希表高。
Trie的核心思想是空间换时间。利用字符串的公共前缀来降低查询时间的开销以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它有3个基本性质:
当时第一次看到这幅图的时候,便立马感到此树之不凡构造了。单单从上幅图便可窥知一二,好比大海搜人,立马就能确定东南西北中的到底哪个方位,如此迅速缩小查找的范围和提高查找的针对性,不失为一创举。
可以看出:
Trie树的单词查询实现
以下是trie树的简单实现。下图所示的测试只是做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检测而已,先插入j而后查找j,再删除再查找,目的主要是看删除函数是否有效。日后再好好写下trie树用于单词频率统计的实现(单词统计hash表当然也可以实现,只不过如果用trie树统计单词出现频率,想象一下,当树中已有某个单词,再次遍历到同样的单词,便可以迅速高效的查询找到某个单词,为其出现计数+1,这得益于查找高效的所带来的好处)。
//copyright@singmelody
//updated@2011 July
#include <stdio.h>
#include <malloc.h>
#include <string.h>
#define true 1
#define false 0
struct trieNode
{
trieNode():isword(false)
{
memset(next, 0, sizeof(next));
}
trieNode *next[26];
bool isword;
}Root;
void insert(char *tar)
{
trieNode *p =&Root;
int id;
while(*tar)
{
id = *tar-'a';
if(p->next[id] == NULL)
{
p->next[id] =(trieNode *)malloc(sizeof(trieNode));
}
p = p->next[id];
tar++;
}
p->isword = true;
}
//找到返回 true 否则返回false
int search(char *tar)
{
trieNode *p = &Root;
int id;
while(*tar)
{
id = *tar - 'a';
if (p->next[id] == NULL)
{
return false;
}
p = p->next[id];
tar++;
}
//判断结点是否标记
if (p->isword == true)
return true;
else
return false;
}
void remove(char *tar)
{
trieNode *p =&Root;
int id;
while(*tar)
{
id = *tar-'a';
p = p->next[id];
tar++;
}
p->isword = false;
}
void searchprocess()
{
char searchstr[20];
printf("Please search:\n");
scanf("%s",searchstr);
printf("Now searching %s:\n",searchstr);
if (search(searchstr)==true)
{
printf("Success\n");
}
else
{
printf("Fail\n");
}
}
int main()
{//.....
return 0;
}
Trie树单词频率统计实现
以下是用Trie树统计单词频率的实现,程序尚不完善,有很多地方还需改进。
// trie tree.cpp : 定义控制台应用程序的入口点。
//
#include "stdafx.h"
//功能:统计一段英文的单词频率(文章以空格分隔,没有标点)
//思路:trie节点保存单词频率,然后通过DFS按字典序输出词频
//时空复杂度: O(n*len)(len为单词平均长度)
//copyright@yansha 2011.10.25
//updated@July 2011.10.26
//程序尚不完善,有很多地方还需改进。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ctype.h>
#include <assert.h>
#define num_of_letters 26
#define max_word_length 20
// 定义trie树节点
struct Trie
{
int count;
Trie *next[num_of_letters];
};
// 定义根节点
Trie *root = NULL;
/**
* 建立trie树,同时保存单词频率
*/
void create_trie(char *word)
{
int len = strlen(word);
Trie *cur = root, *node;
int pos = 0;
// 深度为单词长度
for(int i = 0; i < len; ++i)
{
// 将字母范围映射到0-25之间
pos = word[i] - 'a';
// 如果当前字母没有对应的trie树节点则建立,否则处理下一个字母
if(cur->next[pos] == NULL) //1、这里应该有个查找过程
{
node = (Trie *)malloc(sizeof(Trie));
node->count = 0;
// 初始化next节点
for(int j = 0; j < num_of_letters; ++j)
node->next[j] = NULL;
// 开始处理下一个字母
cur->next[pos] = node;
}
cur = cur->next[pos];
}
// 单词频率加1
cur->count++;
}
/**
* 大写字母转化成小写字母
*/
void upper_to_lower(char *word, int len)
{
for (int i = 0; i < len; ++i)
{
if(word[i] >= 'A' && word[i] <= 'Z')
word[i] += 32;
}
}
/**
* 处理输入
*/
void process_input()
{
char word[max_word_length];
// 打开统计文件(注意保持文件名一致)
FILE *fp_passage = fopen("passage.txt", "r");
assert(fp_passage);
// 循环处理单词
while (fscanf(fp_passage, "%s", word) != EOF)
{
int len = strlen(word);
if (len > 0)
upper_to_lower(word, len);
create_trie(word);
}
fclose(fp_passage);
}
/**
* 深度优先遍历
*/
void trie_dfs(Trie *p, char *queue)
{
for(int i = 0; i < num_of_letters; ++i)
{
if(p->next[i] != NULL)
{
// 定义队列头结点
char *head = queue;
// 在末尾增加一个字母
while (*queue != '\0')
queue++;
*queue = (char)(i + 'a');
queue = head;
// 在控制台打印单词及其频率
if (p->next[i]->count > 0)
printf("%s\t%d\n", queue, p->next[i]->count);
trie_dfs(p->next[i], queue);
// 在末尾去掉一个字母
head = queue;
while (*(queue+1) != '\0')
queue++;
*queue = '\0';
queue = head;
}
}
}
int main()
{
// 初始化trie树根节点
root = (Trie *)malloc(sizeof(Trie));
for(int j = 0; j < num_of_letters; ++j)
root->next[j] = NULL;
// 处理输入
process_input();
// 分配一个保存单词中间结果的队列
char *queue = (char*) calloc(max_word_length, sizeof(char));
// 通过DFS打印结果
trie_dfs(root, queue);
system("pause");
return 0;
}
后缀树(Suffix tree)是一种数据结构,能快速解决很多关于字符串的问题。后缀树的概念最早由Weiner 于1973年提出,既而由McCreight 在1976年和Ukkonen在1992年和1995年加以改进完善。
后缀,顾名思义,甚至通俗点来说,就是所谓后缀就是后面尾巴的意思。比如说给定一长度为n的字符串S=S1S2..Si..Sn,和整数i,1 <= i <= n,子串SiSi+1...Sn便都是字符串S的后缀。
以字符串S=XMADAMYX为例,它的长度为8,所以S[1..8], S[2..8], ... , S[8..8]都算S的后缀,我们一般还把空字串也算成后缀。这样,我们一共有如下后缀。对于后缀S[i..n],我们说这项后缀起始于i。
S[1..8], XMADAMYX, 也就是字符串本身,起始位置为1
S[2..8], MADAMYX,起始位置为2
S[3..8], ADAMYX,起始位置为3
S[4..8], DAMYX,起始位置为4
S[5..8], AMYX,起始位置为5
S[6..8], MYX,起始位置为6
S[7..8], YX,起始位置为7
S[8..8], X,起始位置为8
空字串,记为$。
而后缀树,就是包含一则字符串所有后缀的压缩Trie。把上面的后缀加入Trie后,我们得到下面的结构:
仔细观察上图,我们可以看到不少值得压缩的地方。比如蓝框标注的分支都是独苗,没有必要用单独的节点同边表示。如果我们允许任意一条边里包含多个字 母,就可以把这种没有分叉的路径压缩到一条边。另外每条边已经包含了足够的后缀信息,我们就不用再给节点标注字符串信息了。我们只需要在叶节点上标注上每 项后缀的起始位置。于是我们得到下图:
这样的结构丢失了某些后缀。比如后缀X在上图中消失了,因为它正好是字符串XMADAMYX的前缀。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也规定每项后缀不能是其它后缀的前缀。要解决这个问题其实挺简单,在待处理的子串后加一个空字串就行了。例如我们处理XMADAMYX前,先把XMADAMYX变为 XMADAMYX$,于是就得到suffix tree--后缀树了,如下图所示:
那后缀树同最长回文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得先知道两个简单概念:
思维的突破点在于考察回文的半径,而不是回文本身。所谓半径,就是回文对折后的字串。比如回文MADAM 的半径为MAD,半径长度为3,半径的中心是字母D。显然,最长回文必有最长半径,且两条半径相等。还是以MADAM为例,以D为中心往左,我们得到半径 DAM;以D为中心向右,我们得到半径DAM。二者肯定相等。因为MADAM已经是单词XMADAMYX里的最长回文,我们可以肯定从D往左数的字串 DAMX与从D往右数的子串DAMYX共享最长前缀DAM。而这,正是解决回文问题的关键。现在我们有后缀树,怎么把从D向左数的字串DAMX变成后缀 呢?
到这个地步,答案应该明显:把单词XMADAMYX翻转(XMADAMYX=>XYMADAMX,DAMX就变成后缀了)就行了。于是我们把寻找回文的问题转换成了寻找两坨后缀的LCA的问题。当然,我们还需要知道 到底查询那些后缀间的LCA。很简单,给定字符串S,如果最长回文的中心在i,那从位置i向右数的后缀刚好是S(i),而向左数的字符串刚好是翻转S后得到的字符串S‘的后缀S'(n-i+1)。这里的n是字符串S的长度。
可能上面的阐述还不够直观,我再细细说明下:
1、首先,还记得本第二部分开头关于后缀树的定义么: “先说说后缀的定义,顾名思义,甚至通俗点来说,就是所谓后缀就是后面尾巴的意思。比如说给定一长度为n的字符串S=S1S2..Si..Sn,和整数i,1 <= i <= n,子串SiSi+1...Sn便都是字符串S的后缀。”
以字符串S=XMADAMYX为例,它的长度为8,所以S[1..8], S[2..8], ... , S[8..8]都算S的后缀,我们一般还把空字串也算成后缀。这样,我们一共有如下后缀。对于后缀S[i..n],我们说这项后缀起始于i。
S[1..8], XMADAMYX, 也就是字符串本身,起始位置为1
S[2..8], MADAMYX,起始位置为2
S[3..8], ADAMYX,起始位置为3
S[4..8], DAMYX,起始位置为4
S[5..8], AMYX,起始位置为5
S[6..8], MYX,起始位置为6
S[7..8], YX,起始位置为7
S[8..8], X,起始位置为8
空字串,记为$。
2、对单词XMADAMYX而言,回文中心为D,那么D向右的后缀DAMYX假设是S(i)(当N=8,i从1开始计数,i=4时,便是S(4..8));而对于翻转后的单词XYMADAMX而言,回文中心D向右对应的后缀为DAMX,也就是S'(N-i+1)((N=8,i=4,便是S‘(5..8)) 。此刻已经可以得出,它们共享最长前缀,即LCA(DAMYX,DAMX)=DAM。有了这套直观解释,算法自然呼之欲出:
后缀树的代码实现,下期再续。第二部分、后缀树完。
接下来,咱们来了解后缀树的构造方法-Ukkomen。为了兼顾上文内容,以及加深印象,本部分打算从Trie树从头到位重新开始阐述一切。
Ukkonen的构造法O(n), 它比Sartaj Sahni的构造法O(nr), r为字母表大小 在时间上更有优势. 但我们不能说Sartaj Sahni的算法慢, 因为r往往会很小, 因此实际效率也接近线性, 两种构造法在思想上均有可取之处.
字符串匹配问题是程序员经常要面对的问题. 字符串匹配算法的改进可以使许多工程受益良多, 比如数据压缩和DNA排列。你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名工作于DNA排列工程的程序员. 那些基因研究者们天天忙着分切病毒的基因材料, 制造出一段一段的核苷酸序列. 他们把这些序列发到你的服务器里, 指望你在基因数据库中定位. 要知道, 你的数据库里有数百种病毒的数据, 而一个特定的病毒可以有成千上万的碱基. 你的程序必须像C/S工程那样实时向博士们反馈信息, 这需要一个很好的方案。
很明显, 在这个问题上采取暴力算法是极其低效的. 这种方法需要你在基因数据库里对比每一个核苷酸, 测试一个较长的基因段基本会把你的C/S系统变成一台古老的批处理机。
由于基因数据库一般是不变的, 通过预处理来把搜索简化或许是个好主意. 一种预处理的方法是建立一棵Trie. 我们通过Trie引申出一种东西叫作后缀Trie. (后缀Trie离后缀树仅一步之遥.) 首先, Trie是一种n叉树, n为字母表大小, 每个节点表示从根节点到此节点所经过的所有字符组成的字符串. 而后缀Trie的 “后缀” 说明这棵Trie包含了所给字段的所有后缀 (也许正是一个病毒基因).
图1 BANANAS的后缀Trie
上展示了文本BANANAS的后缀Trie. 关于这棵Trie有两个地方需要注意. 第一, 从根节点开始, BANANAS的每一个后缀都插入到Trie中, 包括BANANAS, ANANAS, NANAS, ANAS, NAS, AS, S. 第二, 鉴于这种结构, 你可以通过从根节点往下匹配的方式搜索到单词的任何一个子串.
这里所说的第二点正是我们认为后缀Trie优秀的原因. 如果你输入一个长度为N的文本并想在其中搜索一个长度为M的串, 传统的暴力匹配需要进行N*M次字符对比, 而一些改进过的匹配技术, 比如像Boyer-Moore算法, 可以在O(N+M)的时间开销内解决问题, 平均效率更是令人满意. 然而, 后缀Trie亮出了O(M)的牌子, 彻底鄙视了其他算法的成绩, 后缀Trie对比的次数仅仅相当于被搜索串的长度!
这确实是可圈可点的威力, 这意味着你能通过仅仅7次对比便在莎士比亚所有作品中找出BANANAS. 但有一点我们可不能忘了, 构造后缀Trie也是需要时间的.
后缀Trie之所以没有家喻户晓正是因为构造它需要O(n2)的时间和空间. 平方级的开销使它在最需要它的领域 --- 长串搜索 中被拒之门外.
直到1976年, Edward McCreigh发表了一篇论文, 咱们的后缀树问世了. 后缀Trie的困境被彻底打破.
后缀树跟后缀Trie有着一样的布局, 但它把只有一个儿子的节点给剔除了. 这个过程被称为路径压缩, 这意味着树上的某些边将表示一个序列而不是单独的字符.
图2 BANANAS的后缀树
图2是由图1的后缀Trie转化而来的后缀树. 你会发现这树基本还是那个形状, 只是节点变少了. 在剔除了只有一个儿子的节点之后, 总节点数由23降为11. 经过证明, 在最坏情况下, 后缀树的节点数也不会超过2N (N为文本的长度). 这使构造后缀树的线性时空开销成为可能.
然而, McCreight最初的构造法是有些缺陷的, 原则上它要按逆序构造, 也就是说字符要从末端开始插入. 如此一来, 便不能作为在线算法, 它变得更加难以应用于实际问题, 如数据压缩.
20年后, 来自赫尔辛基理工大学的Esko Ukkonen把原算法作了一些改动, 把它变成了从左往右. 本文接下来的所有描述和代码都是基于Esko Ukkonen的成果.
对于所给的文本T, Esko Ukkonen的算法是由一棵空树开始, 逐步构造T的每个前缀的后缀树. 比如我们构造BANANAS的后缀树, 先由B开始, 接着是BA, 然后BAN, … . 不断更新直到构造出BANANAS的后缀树.
图3 逐步构造后缀树
加入一个新的前缀需要访问树中已有的后缀. 我们从最长的一个后缀开始(图3中的BAN), 一直访问到最短的后缀(空后缀). 每个后缀会在以下三种节点的其中一种结束.
图4 加入BOOK之后的BOOKKEEPER
(也就是BOOK的后缀树)
如图4, 在加入BOOK之后, 树中有5个后缀(包括空后缀). 那么要构造下一个前缀BOOKK的后缀树的话, 只需要访问树中已存在的每一个后缀, 然后在它们的末尾加上K.
前4个后缀BOOK, OOK, OK和K都在叶节点上结束. 由于我们要路径压缩, 只需要在通往叶节点的边上直接加一个字符, 而不需要创建一个新节点.
在所有叶节点更新之后, 我们还需要在空后缀后面加上K. 这时候我们发现已经存在一条从0节点出发的边的首字符为K, 没必要画蛇添足了. 换句话说, 新加入的后缀K可以在0节点和2节点之间的隐式节点中找到. 最终形态见图5.
图5 加入BOOKK之后的BOOKKEEPER
相比图4, 树的结构没有发生变化
如果你是一位敏感的读者, 可能要发问了, 如果加入K我们什么都不做的话, 在查找的时候如何知道它到底是一个后缀呢还是某个后缀的一截? 如果你同时又是一位熟悉字符串算法的朋友, 心里可能马上就有答案了 --- 我们只需要在文本后面加个字母表以外的字符, 比如$或者#. 那我们查找到K$或K#的话就说明这是一个后缀了.
从图4到图5这个更新过程是相对简单的, 其中我们执行了两种更新: 一种是将某条边延长, 另一种是啥都不做. 但接下来往图5继续加入BOOKKE, 我们则会遇到另外两种更新:
图6先分割, 再添加
当我们往图5的树中加入BOOKKE的时候, 我们是从已存在的最长后缀BOOKK开始, 一直操作到最短的后缀空后缀. 更新最长的后缀必然是更新叶节点, 之前提到了, 非常简单. 除此之外, 图5中结束在叶节点上的后缀还有OOKK, OKK, KK. 图6的第一棵树展示了这一类节点的更新.
图5中首个不是结束在叶节点上的后缀是K. 这里我们先引入一个定义:
在每次更新后缀树的过程中, 第一个非叶节点称为激活节点. 它有以下性质:
后缀K在边KKE上的隐式节点结束. 在后缀树中我们要判断一个节点是不是非叶节点需要看它是否有跟待加入字符相同的儿子, 即本例中的E.
一眼可以看出, KKE中的第一个K只有一个儿子: K. 所以它是非叶节点(这里同时也是激活节点), 我们要给他加一个儿子来表示E. 这个过程有两个步骤:
后缀K更新之后, 别忘了还有空后缀. 空后缀在根节点(节点0)结束, 显然此时根节点是一个显式节点. 我们看一下它后面有没有以E开头的边---没有, 那么加入一个新的叶节点(如果存在以E开头的边, 则不用任何操作). 最终如图7.
图7
借助后缀树的特性, 我们可以做出一个相当有效的算法. 首先一个重要的特性是: 一朝为叶, 终生为叶. 一个叶节点自诞生以后绝不会有子孙. 更重要的是, 每当我们往树上加入一个新的前缀, 每一条通往叶节点的边都会延长一个字符(新前缀的最后一个字符). 这使得处理通往叶节点的边变得异常简单, 我们完全可以在创建叶节点的时候就把当前字符到文本末的所有字符一股脑塞进去. 是的, 我们不需要知道后面的字符是啥, 但我们知道它们最终都要被加进去. 因此, 一个叶节点诞生的时候, 也正是它可以被我们遗忘的时候. 你可能会担心通往叶节点的边被分割了怎么办, 那也不要紧, 分割之后只是起点变了, 尾部该怎么着还是怎么着.
如此一来, 我们只需要关心显式节点和隐式节点上的更新.
还要提到一个节约时间的方法. 当我们遍历所有后缀时, 如果某个后缀的某个儿子跟待加字符(新前缀最后一个字符)相同, 那么我们当前前缀的所有更新就可以停止了. 如果你理解了后缀树的本质, 你会知道一旦待加字符跟某个后缀的某个儿子相同, 那么更短的后缀必然也有这个儿子. 我们不妨把首个这样的节点定义为结束节点. 比结束节点长的后缀必然是叶节点, 这一点很好解释, 要么本来就是叶节点, 要么就是新创建的节点(新创建的必然是叶节点). 这意味着, 每一个前缀更新完之后, 当前的结束节点将成为下一轮更新的激活节点.
好了, 现在我们可以把后缀树的更新限制在激活节点和结束节点之间, 效率有了很大的改善. 整理成伪代码如下:
Update( 新前缀 )
{
当前后缀 = 激活节点
待加字符 = 新前缀最后一个字符
done = false;
while ( !done ) {
if ( 当前后缀在显式节点结束 )
{
if ( 当前节点后没有以待加字符开始的边 )
在当前节点后创建一个新的叶节点
else
done = true;
} else {
if ( 当前隐式节点的下一个字符不是待加字符 )
{
从隐式节点后分割此边
在分割处创建一个新的叶节点
} else
done = true;
if ( 当前后缀是空后缀 )
done = true;
else
当前后缀 = 下一个更短的后缀
}
激活节点 = 当前后缀
}
上面的伪代码看上去很完美, 但它掩盖了一个问题. 注意到第21行, “下一个更短的后缀”, 如果呆板地沿着树枝去搜索我们想要的后缀, 那这种算法就不是线性的了. 要解决此问题, 我们得附加一种指针: 后缀指针. 后缀指针存在于每个结束在非叶节点的后缀上, 它指向“下一个更短的后缀”. 即, 如果一个后缀表示文本的第0到第N个字符, 那么它的后缀指针指向的节点表示文本的第1到第N个字符.
图8是文本ABABABC的后缀树. 第一个后缀指针在表示ABAB的节点上. ABAB的后缀指针指向表示BAB的节点. 同样地, BAB也有它的后缀指针, 指向AB. 如此这般.
图8 加上后缀指针(虚线)的ABABABC的后缀树
介绍一下如何创建后缀指针. 后缀指针的创建是跟后缀树的更新同步的. 随着我们从激活节点移动到结束节点, 我把每个新的叶节点的父亲的路径保存下来. 每当创建一条新边, 我同时也在上一个叶节点的父亲那儿创建一个后缀指针来指向当前新边开始的节点. (显然, 我们不能在第一条新边上做这样的操作, 但除此之外都可以这么做.)
有了后缀指针, 就可以方便地一个后缀跳到另一个后缀. 这个关键性的附加品使得算法的时间上限成功降为O(N)。
涉及到字符串的问题,无外乎这样一些算法和数据结构:自动机,KMP算法,Extend-KMP,后缀树,后缀数组,trie树,trie图及其应用。当然这些都是比较高级的数据结构和算法,而这里面最常用和最熟悉的大概是kmp,即使如此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人也不理解kmp,更别说其他的了。当然一般的字符串问题中,我们只要用简单的暴力算法就可以解决了,然后如果暴力效率太低,就用个hash。当然hash也是一个面试中经常被用到的方法。这样看来,这样的一些算法和数据结构实际上很少会被问到,不过如果使用它们一般可以得到很好的线性复杂度的算法。
老实说,字符串问题的确挺复杂的,出来一个如果用暴力,hash搞不定,就很难再想其他的方法,当然有些可以用动态规划。下图主要说明下这些算法数据结构之间的关系。图中黄色部分主要写明了这些算法和数据结构的一些关键点。 图中可以看到这样一些关系:extend-kmp 是kmp的扩展;ac自动机是kmp的多串形式;它是一个有限自动机;而trie图实际上是一个确定性有限自动机;ac自动机,trie图,后缀树实际上都是一种trie;后缀数组和后缀树都是与字符串的后缀集合有关的数据结构;trie图中的后缀指针和后缀树中的后缀链接这两个概念及其一致。
KMP算法请参考本博客内的这两篇文章:六、教你从头到尾彻底理解KMP算法、updated,六(续)、从KMP算法一步一步谈到BM算法。
后缀树的构造可以用Ukkonen算法在线性时间内完成[,但是不仅构造算法实现相当复杂,而且后缀树存在着致命弱点:空间开销大且对大字母表时间效率不理想。至于后缀数组下次阐述,这里简单介绍下extend-kmp。而在介绍extend-kmp之前,咱们先要回顾下KMP算法。
图1 虚拟单一继承
图2 虚拟多重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