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注:Paul Graham是美国互联网界的教父级人物,他创办了Y Combinator这个初创企业的孵化器,一举改写了创业家和硅谷投资者之间的旧秩序,塑造出创立技术公司的新范式。从2005年成立至今,Y Combinator扶持的初创企业已经达数百之巨。毫不夸张地说,这里简直就是亿万富翁的批发地。Paul Graham刚刚发表了一篇新文章,文章里面列举了一些他在Y Combinator注意到的某些最伟大的初创企业创意,他说,这些创意雄心勃勃,甚至到了令人恐惧的地步,任何一个想法都有可能令人成为亿万富翁,但其想法之大胆也许同时也会令你望而却步。我们将连载编译他的这篇文章。
我在Y Combinator工作的时候注意到最令人吃惊的事情之一是,某些初创企业的想法野心勃勃、令人恐惧。本文中我将列举部分来阐明这一现象。这些企业中的任何一个都有可能令你成为亿万富翁。但与此同时,这种充满野心的想法也许你自己都会望而却步。
别担心,这不是说这些想法有缺陷。相反,这可以说是头脑清楚的表现。初创企业的那些最伟大的创意的确会令人感到恐惧。这不仅仅是因为实现它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此外,最伟大的创意似乎还会动摇你对自己的信念:你会怀疑自己是否有足够的雄心来将其付诸实现。
这是电影《傀儡人生(成为约翰·马尔科维奇)》里面的一个场景,这位书呆子式的英雄邂逅了一位极具魅力、久经世故的女性。她对他说:
是这样:要是你得到我的话,你也不会知道该拿我怎么办。
这正是这些想法要对我们说的话。
这一现象是应该是你对初创企业最重要的认识之一[1]。你希望伟大的初创想法具有吸引力,但实际上它们却有排斥你的倾向。这会引发一堆的后果。意味着试图思考初创企业创意的人大多数看不到这些想法,因为他们潜意识里面会将其过滤掉。哪怕是最有野心的人,对这些创意最好的做法还是退避三舍、敬而远之。
1.新搜索引擎
最伟大的创意恰恰是最不可能的。我不知道这个想法有没有可能,但有具备可能性的迹象。做一个新的搜索引擎出来意味着要跟Google竞争,最近我注意到了他们的坚固的要塞出现了一些裂缝。
在微软决定涉足搜索业务的时候,对我来说很显然微软已经迷失了自己的方向。这不是微软的自然举动。他们这么做是因为害怕Google,而Google是做搜索的。但这也意味着(a)现在是Google在给微软设定日程表,(b)微软的议事日程里面包含有自己不擅长的东西。
微软:Google::Google:Facebook
这本身并不意味着新的搜索引擎还有位置,但是,最近我在用Google搜索的时候发现,自己怀念起了过去的日子,那时候的Google还是忠于患有轻微阿斯伯格综合症的那个自己的。Google往往会给我一个带有正确答案的页面,很快,没有凌乱。但现在的搜索结果似乎受到了科学神教(Scientologist)主义的启发,唯有你以为的正确才是正确的。页面再也没有了曾经的整洁稀疏感。Google的搜索结果曾经看起来像Unix工具的输出。现在如果我不小心把鼠标点错了位置,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此处的制胜之道是做一个所有黑客都会用的搜索引擎[2]。做这样一个搜索引擎,把顶级的10000名黑客都囊括为自己用户,而其他人不会拥有非常强势的位置。不用担心它的规模不大,Google曾经就是这样的搜索引擎。现在,10年之后,更换搜索引擎的想法首次进入我考虑的范畴。
既然有能力设立这样一个公司的人必定在这10000名黑客当中,那么至少路线是很直截了当的:做一个你自己想要的搜索引擎。随便弄,哪怕是极度的黑客化也无所谓。让其擅长于代码搜索,比如说。你喜欢搜索查询是图灵完备的吗?事实上,任何让这10000名黑客成为你用户的东西都是好的。
如果你想做的某件事情会长期约束你的话,别担心,因为如果你拿不下这批核心的初始用户的话,这件事情是做不久的。如果你能够做出一件你和你的朋友发自内心地比Google更喜欢的东西,你的IPO之路就已经走了十分之一了,Facebook曾经就是这样的,他们让所有的哈佛毕业生都成为了自己的用户(尽管他们可能并未意识到这一点)。
[1]这也是VC未能理解初创企业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大多数VC期望创始人对未来有一个清晰的规划,并且基于此来对其进行判断。鲜有人自觉地意识到,最大的成功正在于当初的计划跟初创企业最终的样子毫无关联: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阴。
[2]参见我们介绍过的可视搜索引擎OoLone,也算一种尝试吧。
编者注:Paul Graham是美国互联网界的教父级人物,他创办了Y Combinator这个初创企业的孵化器,一举改写了创业家和硅谷投资者之间的旧秩序,塑造出创立技术公司的新范式。从2005年成立至今,Y Combinator扶持的初创企业已经达数百之巨。毫不夸张地说,这里简直就是亿万富翁的批发地。Paul Graham刚刚发表了一篇新文章,文章里面列举了一些他在Y Combinator注意到的某些最伟大的初创企业创意,他说,这些创意雄心勃勃,甚至到了令人恐惧的地步,任何一个想法都有可能令人成为亿万富翁,但其想法之大胆也许同时也会令你望而却步。我们将连载编译他的这篇文章。
2.取代电子邮件
电子邮件现在的使用方式不再像过去。电子邮件不是消息传递协议了。它是待办事宜列表。或者更确切地说,我的收件箱是一个待办事宜清单,而电子邮件则是事情进入该列表的途径。不过这个待办事宜列表很糟糕,简直是灾难性的。
我对这一问题各种类型的解决方案持开放态度,不过我怀疑光调整收件箱是不够的,电子邮件必须用新协议来代替。这一新协议应当是一个待办事宜列表协议,而非消息传递协议,尽管存在一种退化情况,有人希望你做这个:请读以下文字。
作为待办事宜列表协议,这一新协议赋予接收方的权力应该要比电子邮件给予的多。对于谁可以往我的待办事宜列表里面放东西,我希望能够有更多的限制。而一旦他能够往里面放东西时,我也希望他能告诉我他希望从我这里得到什么东西。除了阅读文字以外他们是不是还希望我做什么事情?这件事情有多重要?(显然必须有某种机制来防止说一切事情都很重要。)什么时候该完成?
这是那些创意之一,这些创意就好比是一股不可抗力遭遇了一个不能移动的物体。一方面,根深蒂固的协议不可能被替代。另一方面,100年之内大家都生活在同一个电子邮件的地狱中似乎也不大可能。那么,要是电子邮件最终要被取代的话,为什么不趁着现在呢?
如果你的做法得当,你也许可以避免新协议面临的那种常见的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因为这个世界上的一些最具能量的人会是首批换用新协议的人之一。他们一样全部都受到电子邮件的支配。
不管你要建什么东西,关键要快。Gmail已经变得令人痛苦的慢。如果你做出来的东西没有Gmail好但是很快的话,仅这一点就可以让你从Gmail那里抢走用户。
Gmail慢是因为在上面开支太多的话Google没办法承受。不过有人会为此买单的。一个月50美元对我来说没有问题。考虑到我自己花了多少时间在电子邮件上面,自己该付多少钱才算合理呢?想想都有点提心吊胆。至少得1000美元一个月吧。如果我每天都要花若干小时去读写电子邮件的话,这可以算是让自己生活得更美好的一种廉价方式
编者注:Paul Graham是美国互联网界的教父级人物,他创办了Y Combinator这个初创企业的孵化器,一举改写了创业家和硅谷投资者之间的旧秩序,塑造出创立技术公司的新范式。从2005年成立至今,Y Combinator扶持的初创企业已经达数百之巨。毫不夸张地说,这里简直就是亿万富翁的批发地。Paul Graham刚刚发表了一篇新文章,文章里面列举了一些他在Y Combinator注意到的某些最伟大的初创企业创意,他说,这些创意雄心勃勃,甚至到了令人恐惧的地步,任何一个想法都有可能令人成为亿万富翁,但其想法之大胆也许同时也会令你望而却步。我们将连载编译他的这篇文章。
3.取代大学
最近大家都有这种想法,这也许是个好点子。仅仅因为过去几十年他们犯下的某些错误就让一项已经存在了千年之久的制度终结,我不愿做出这样的建议,但是过去几十年美国大学似乎已经走到了错误的方向。我们可以用少很多的钱做得比现在好得多。
我不认为大学会消失。它们不会被大规模取代。只不过会失去对某种学习类型一度拥有的事实上的垄断地位。今后学习不同的东西会有许多不同的方式,而有的看起来会跟大学的样子大相径庭。Y Combinator本身就可以算是其中的一员。
学习是个大问题,大到改变人们的学习方式会引发一波副效应。比方说,一个人所上的大学的名字被许多人当做自己的文凭。如果学习被分裂成许多小块的话,文凭也许就会从中分离了。甚至大学的社会生活都需要被取代(说来也怪,YC甚至也有这方面的东西)。
你还可以取代中学,不过会面临着官僚主义的障碍,那会放缓初创企业的脚步。大学似乎可以作为开始的地方。
编者注:Paul Graham是美国互联网界的教父级人物,他创办了Y Combinator这个初创企业的孵化器,一举改写了创业家和硅谷投资者之间的旧秩序,塑造出创立技术公司的新范式。从2005年成立至今,Y Combinator扶持的初创企业已经达数百之巨。毫不夸张地说,这里简直就是亿万富翁的批发地。Paul Graham刚刚发表了一篇新文章,文章里面列举了一些他在Y Combinator注意到的某些最伟大的初创企业创意,他说,这些创意雄心勃勃,甚至到了令人恐惧的地步,任何一个想法都有可能令人成为亿万富翁,但其想法之大胆也许同时也会令你望而却步。我们将连载编译他的这篇文章。
4.互联网影视
好莱坞一度曾不情愿对互联网敞开自己的怀抱。这是个错误,因为我认为在交付机制方面我们现在可以找出获胜者了,它是互联网,而不是有线电视。
其中非常多的原因要归咎于有线的客户端,也即电视。我们的家庭期盼的不是Apple TV。而是因为我们对自己的上一台电视已经恨之入骨了,以至于几个月前我们用一台固定在墙上的iMac把它给换了。用无线鼠标来控制它还有点不便,但是整个体验已经比之前我们不得不与之打交道的梦魇般的UI要好得多了。
当前人们看电影和电视的一部分注意力会被似乎是完全不相关的东西夺去,如社交网络应用。而更多的注意力则会被更相近一点的东西偷走,如游戏。不过,也许传统影视—也就是那种你被动地坐在那里,然后观看某一情节发生的表现形式总会残留有一部分的需求的。那么在互联网上应该怎样交付这一表现形式呢?我想,不管你做什么,其规模都得比Youtube视频剪辑那样的形式要大才行。大家坐下来看节目的时候,会想要知道自己马上能得到什么东西:或者是一系列自己熟悉的角色的一部分,或者是一部基本前提已经事先知晓的更长一点的“电影”。
交付和支付有两种实现方式。要么是像Netflix或者苹果这样的公司成为娱乐的应用商店,你将会通过他们来获得观众。要么就是设想中的应用商店对此实在是鞭长莫及,或者在技术上不够灵活,那么就会有公司诞生出来为戏剧的制作商提供点播式的支付和流媒体服务。如果是这么做的话,还需要有此类基础设施公司的出现
编者注:Paul Graham是美国互联网界的教父级人物,他创办了Y Combinator这个初创企业的孵化器,一举改写了创业家和硅谷投资者之间的旧秩序,塑造出创立技术公司的新范式。从2005年成立至今,Y Combinator扶持的初创企业已经达数百之巨。毫不夸张地说,这里简直就是亿万富翁的批发地。Paul Graham刚刚发表了一篇新文章,文章里面列举了一些他在Y Combinator注意到的某些最伟大的初创企业创意,他说,这些创意雄心勃勃,甚至到了令人恐惧的地步,任何一个想法都有可能令人成为亿万富翁,但其想法之大胆也许同时也会令你望而却步。我们将连载编译他的这篇文章。
5.下一个乔布斯
我最近在跟一位十分了解苹果的人聊天,我问了他一个问题,现在执掌这家公司的人能否像乔布斯领导下的那个苹果那样创造新东西。他的回答很简单:“不会。”我感到害怕,也许这就是答案[1]。我问了他更多的东西,想看看他如何去阐释这个东西。不过他根本就没有做进一步的说明。不,不会有什么更多的新东西会比当前这条流水线出来的任何东西更伟大的了。苹果的收入也许还会继续上涨很长一段时间,不过正如微软所表明的那样,在技术行业,收入是一个滞后的指标。
那么,如果苹果未来做不出下一个iPad的话,谁可以呢?现有的玩家里面没有一个人能够做到。他们当中没有一个是由产品梦想家来经营的,从经验上来看, 你似乎也不能靠雇用他们来得到那些东西。按照经验,要想得到一位产品梦想家的方式是,他自己找上门来并且不会被解雇。所以能够创造出下一波硬件潮的企业有可能得是一家初创企业。
我知道,让一家初创企业做到像苹果那么大,这个野心听起来也太大了,简直到了荒谬的地步。但是这个野心跟当年的苹果想要成为今日之苹果的野心相比并不过分,苹果做到了。此外,承担这一使命的初创企业与当初的苹果相比还有一个优势:可以以苹果为师。乔布斯向我们展现了什么叫做可能。这可以用直接和间接的方式同时帮助其未来的继承人,直接的方式是像Roger Bannister那样,向你证明虽然是别人已经做过的事情,但是你可以比他们做得出色得多,间接的方式是像Augustus那样,把这个想法根植进他人的头脑中,即有一个人可凭一己之力把未来展现在他们的眼前[2]。
现在乔布斯走了,我们都能感受到出现的真空。如果有一家新公司能够大胆地站出来引领我们走上硬件的未来之路,用户会一呼百应的。那家公司的CEO,这“下一位乔布斯”,也许达不到乔布斯的高度。不过他不必如此。他只需要比三星、惠普和诺基亚做得更好即可,这似乎是相当可行的。
[1]参见我们的一篇文章:苹果发布会观感。
[2]罗杰·班尼斯特,第一位在正式比赛突破1英里4分钟大关的人。在他证明了突破4分钟并非没有可能之后,突破此大关的人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他的记录只维持了46天。10年之后,大三的吉姆·赖恩(Jim Ryun)跑进了三分59秒大关。奥古斯都(Augustus),罗马帝国的开国皇帝,此处应该是借指乔布斯的现实扭曲场。
编者注:Paul Graham是美国互联网界的教父级人物,他创办了Y Combinator这个初创企业的孵化器,一举改写了创业家和硅谷投资者之间的旧秩序,塑造出创立技术公司的新范式。从2005年成立至今,Y Combinator扶持的初创企业已经达数百之巨。毫不夸张地说,这里简直就是亿万富翁的批发地。Paul Graham刚刚发表了一篇新文章,文章里面列举了一些他在Y Combinator注意到的某些最伟大的初创企业创意,他说,这些创意雄心勃勃,甚至到了令人恐惧的地步,任何一个想法都有可能令人成为亿万富翁,但其想法之大胆也许同时也会令你望而却步。我们将连载编译他的这篇文章。
6.恢复摩尔定律
过去的10年令我们回想起摩尔曾说过的东西。直到大概2002年,你把它曲解为时钟频率每18个月翻一番还是很靠谱的。实际上摩尔说的是电路密度每18个月翻一番。谁要是想指正这一点往往被认为是迂腐的表现。现在不再是了。英特尔再也不能够为我们提供更快的CPU了,它只能提供更多的CPU。
这个摩尔定律可比不上老的那个[1]。摩尔定律曾被用来指如果软件不够快的话,你所要做的事只需一个字—等,硬件不可阻挡的进展会替你解决问题的。现在,如果你的软件慢的话,你就得重写,让更多的事情并行着做,这可要比静候佳音要费力多了。
如果有一个初创企业能够为我们提供某样东西,让摩尔定律恢复回来就好了,我的意思是说,他们可以重写软件,使得数量众多的CPU在开发人员眼里看来就像是一个高速运转的CPU一样。这个问题有几种解决办法。最雄心勃勃的一个是自动实现法:写一个能够让我们的代码并行跑的编译器。该编译器有一个名字,叫做绝顶聪明编译器,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别称。不过真的一点可能都没有吗?今天计算机的内存中的那些配置位[2]里面就没有一个能成为这个编译器?如果你真的这么认为,你应该努力去证明这一点,因为结果会很有趣。如果这并不是没有可能,而只是非常困难,那么试着写一个这样的软件是值得的。其预期实现的价值会很高,虽然成功的几率很低。
为什么对它的预期价值这么高?理由是Web服务。如果你写出的软件能像过去的东西那样为程序员提供便利,你就可以用web服务的方式提供给他们。实际上这意味着你拥有了所有的用户。
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家处理器制造商仍然能够将电路密度的增加转化为时钟频率的提高的话,英特尔大部分的生意都会被抢光。同时,由于web服务意味着再也没有人能够看得见他们的处理器,写出一个足够聪明的编译器你就能开创出这样一种局面,大家会分不清楚你跟那个制造商的区别在哪里,至少在服务器市场是这样的。
这个问题最没有雄心的解决办法是从另一头开始,为程序员提供并行化的乐高积木式的程序块,让他们在类似Hadoop和MapReduce之类的框架基础上开发程序。不过程序员还是要做很多优化的工作。
此外还有一条有趣的中间路线可以走,你可以开发一种半自动武器—即里面既有机器也有人的参与。一方面做一个类似于绝顶聪明编译器的东西来看好用户,同时找人用高度发达的优化工具来找出用户程序的瓶颈,然后把它给消除掉。做这些事情的人可以是你的员工,或者你也可以建立一个优化市场。
优化市场可能是个办法,可以逐步建立起一个聪明绝顶的编译器,其原因是参与者马上就会开始写机器人(来进行优化)。如果能够实现一切都靠机器人程序来完成的话,情况会变得有点古怪,因为这个时候实际上聪明绝顶的编译器已经被做出来了,但是却没有一个人能够完全地拥有这整个编译器[3]。
我知道,这一切听起来有多疯狂。实际上,我喜欢这个想法在于它的各种离经叛道。聚焦在优化上这个想法跟最近几十年软件发展的一般趋势是背道而驰的。试图编写出一个足够聪明的编译器显然是个错误。即便不是错误,编译器这样的软件本来也应该是开源项目去做的事情,而不是那些公司该干的。此外,如果这件事情做成了,也会剥夺了那些程序员的幸福感,因为他们平时就以开发复杂的多线程应用为乐。到目前为止,我内心中的那个forum troll[4]甚至还不知道该从何开始去反对这个项目。对我而言,这才叫初创想法。
[1]指数量增长而非速度提高。
[2]意思是说内存中运行的软件。
[3]因为每个人只开发了一部分执行某种类型优化工作的bot,类似于众包完成任务,但对于他人的bot却没有所有权。
[4] 在公共论坛用侮辱性言语挑起骂战并从中获取某种不知名快感的人,在Usenet文化中有一个名称: Troll。Troll 作动词是钓鱼的意思,指那些人发表某种言论后等待别人的攻击性回复,从而获得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