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一个mplayer源码包和构建一个arm交叉编译环境(也可以在网上下载一个现成的)
在mplayer的根目录下输入:
./configure --host-cc=gcc --cc=arm-linux-gcc --target=arm-armv4l-linux --enable-static --disable-win32
--disable-dvdread --enable-fbdev --disable-mencoder --disable-live 2>&1 | tee logfile
--host-cc=gcc是用来编译一些需要在host上执行的中间文件的,如codec-cfg,切记不能少了或搞错 了!codec-cfg 会遇到不能被执行的错误,网上的解决方法是先将codec-cfg编译成i386平台的在再这里停下 来时用i386的codec-cfg替代从而使编译继续。不过通过实验设置了这个参数就不用那么麻烦了,而且整个过程也显得比较幽雅了^_^。
--target=arm-armv4l-linux这个参数要注意的是一个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的arm是指arch,这里设定为 arm;第二部分的armv4l是指具体的版本,这个要注意了,一定要跟libavcodec目录下的平台目录名一致,否则为这个平台的优化代码没办法编 译进去;第三部分是系统平台。
--enable-static是设定静态连接,省去了很多的麻烦,但是编译生成的mplayer可执行文件却有11M左右,所以静态连 接只适合测试之用,如果测试无误最好还是再编译一次动态连接的。如果设置为静态连接就不用设置—prefix了,设置为动态连接的话就必须要加上了。
接着输入:
make
如果编译成功就会生成一个mplayer的二进制文件。
./mplayer -fs -zoom -x 1024 -y 768 -cache 8192 -nosound *.avi
-fs 居中
-zoom -x 1024 -y 768 全屏
-cache 8192 设置缓存大小
-nosound 取消音频
./mplayer -loop 5 *.avi
-loop 5 循环播放5次,如果为0的话就不停的播放
ls /home/play/music/*.mp3 > mp3.lst
./mplayer -playerlist mp3.lst -shuffle -fs
-playlist 指定播放列表
-shuffle 指定随机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