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雨后水浸街

  这是月光光儿歌的一句,前天,广州下来一场大雨,结果落雨后水浸街。本来也是比较正常,但是杨箕和中山一路水浸就比较离奇,中山一立交以前也浸。但是杨箕未听过浸的。还要出动到消防去救公交的被困乘客,这个地方以前并不水浸,也不是广州水浸黑点,很奇怪。连著名的黑点岗顶在经过多年整治,去年BRT彻底(希望是)整治,今次顶住着,没事。

  那场雨,说大不大,比起夏天的台风雷暴,不算大,而且时间比较短,不是大考验。一个以前不浸的地方为何会浸。需要分析一下。水浸,不单是因为落雨,排水不及,通常是排水口倒灌,将其它地方的水也排过来。岗顶的河涌和杨箕的河涌是一脉,但是距离比较远,难道岗顶能够迅速排水,一直排过来,这个可以解析中山一路立交的水浸,但不能解析杨箕。和排水系统和河涌相关的就是500亿的整治河涌工程,好似最近完工。这个很有嫌疑。平均每个市民给着5千蚊,如果去除未够大做工和退休的,可能要上万银。反正我睇五羊新城的河涌就没觉得改善。如果还影响排水,无言以对,如果是古代,可能要斩着那些负责人,尤其是设计和拍板的人。根据福尔摩斯的排除法,目前还没想到其他的解释。

4月27日:

  想不到一语成真,是因为治理河 涌,搞了围堰,水进不了 涌。这就是治理沙河 涌的问题,冼村也淹了。严重人为问题。但是水务局闪烁其词,说什么要等专家(好像是华工的)。原来水务局的都不是专家,只是吃闲饭的。每天一个亿治理 涌,下雨成了一片沼泽。估计任何损失都不会陪的。

  今天还看到了下面的话:

以中国馆为龙头,上海世博园区的各个场馆建设得辉煌与精致。但是,一旦把视线离开这些建筑物,便会发现,公共设施部分却“七零八落”。首先,整个园区除了 中轴线之外,没有更多的可以成为游客遮阳和躲雨的设施,更没有供游客落座的休息广场。尤其是各个场馆前的等候广场,几乎没有遮阳遮雨设施,也没有供游人歇 脚小坐的地方。这就意味着,盛夏时节进场的游客为了看一个场馆,需要在烈日之下暴晒3-4个小时。显然,一般的老人和小孩根本无法承受如此的煎熬。而且其 中的隐患——大量游客的中暑晕倒,老年人急性病的发作,会使整个园区的救护系统出现混乱,甚至瘫痪。

  我觉得讲得很有代表性。我们经常看见表面的美仑美奂,但是实际没有内涵。现在的城市建得很富丽堂皇,但是缺少生活气息。

你可能感兴趣的:(落雨后水浸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