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地址:http://hi.baidu.com/chenzhuoyou/blog/item/ff65da1327a6c50a5aaf53e8.html
---------------------------------------------------------------------------------------------------------------------
所谓原子操作,就是"不可中断的一个或一系列操作" , 在确认一个操作是原子的情况下,多线程环境里面,我们可以避免仅仅为保护这个操作在外围加上性能昂贵的锁,甚至借助于原子操作,我们可以实现互斥锁。
很多操作系统都为int类型提供了+-赋值的原子操作版本,比如 NT 提供了 InterlockedExchange 等API, Linux/UNIX也提供了atomic_set 等函数。
前两天有同学问我:在x86上,g_count++ (int类型) 是否是一个原子操作? 我的回答是"不是的, 多个CPU的机器(SMP)上面这就不是原子操作"。
今天想起,在单CPU上这个是否是原子操作呢,但是这个和编译器有关,编译器可能有两种编译方式:
A. 多条指令版本 , 这就不是原子的
MOV 寄存器 , g_count
ADD 寄存器, 1
MOV g_count , 寄存器
B. 单指令版本, 这在单CPU的x86上就是原子的
INC g_count
只能写程序验证了, 让5个线程每个对 g_count++ 一亿次,假如是原子操作的话,结果应该是5亿:
其实还需要对 g_count 进行volatile声明,防止编译器对这里不适当的优化,为了看看编译器对volatile的处理,我另外做了个volatile版本作为比较。
#include <windows.h>
#include <stdio.h>
int g_count = 0;
DWORD WINAPI ThreadFunc( LPVOID lpParam )
{
int i;
printf( "Thread %d start/n", (DWORD*)lpParam );
for (i=0; i <100000000 ; i++)
g_count++;
printf( "Thread %d quit/n", (DWORD*)lpParam );
return 0;
}
#define THREAD_NUM 5
VOID main( VOID )
{
DWORD dwThreadId;
HANDLE hThread;
int i;
for (i=0;i<THREAD_NUM;i++)
{
hThread = CreateThread(
NULL, // default security attributes
0, // use default stack size
ThreadFunc, // thread function
(LPVOID)i, // argument to thread function
0, // use default creation flags
&dwThreadId); // returns the thread identifier
// Check the return value for success.
if (hThread == NULL)
{
printf( "CreateThread failed./n" );
}
}
printf("Press any key after all thread exit.../n");
getchar();
printf("g_count %d/n", g_count);
if (g_count!=THREAD_NUM*100000000)
{
printf("ERROR! g_count %d!=%d/n", g_count, THREAD_NUM*100000000);
}
getchar();
//一个随手的程序,就不close handle了
}
volatile的本意是易变的, 它限制编译器的优化,因为CPU对寄存器处理比内存快很多,我想这个程序的没有加上volatile的版本优化以后应该是这样:
MOV 寄存器, g_count
for循环一亿次, 执行 INC 寄存器
MOV g_count, 寄存器
这样,最后g_count的值应该是1亿,2亿,3亿,4亿,5亿的整数,1亿出现的可能性较高。
而加上volatile以后,或者是没有代码优化的版本,都是老老实实对内存加上一亿次,假如不是原子操作的话,最后结果就会比五亿小。
用的是Vc6的cl编译器,我预期的结果是这样的:
++是原子操作 | 没有代码优化 |
代码优化(cl -O2编译) |
没有 volatile | g_count == 五亿 |
g_count的值应该是1亿,2亿,3亿,4亿,5亿的整数 |
volatile | g_count == 五亿 |
g_count == 五亿 |
++ 不是原子操作 | 没有代码优化 | 代码优化(cl -O2编译) |
没有 volatile | g_count < 五亿 |
g_count的值应该是1亿,2亿,3亿,4亿,5亿的整数,1亿出现的可能性较高 |
volatile | 同上 |
g_count < 五亿 |
但是最后的结果却让我大跌了一下眼镜:
VC6实验的结果 | 没有代码优化 | 代码优化 |
没有 volatile | g_count 一般为五亿, 偶尔< 五亿(疑惑中...) |
都是五亿(疑惑中...) |
volatile | 同上(疑惑中...) |
g_count = < 五亿(这个可以解释) |
这个结果太让人疑惑了,没办法,只能看asm代码了, 首先看看为什么volatile的版本为什么和预期不符合吧:
for (i=0; i <100000000 ; i++)
初始化i=0;
mov DWORD PTR _i$[ebp], 0
jmp SHORT $L52751
$L52752: i++
mov ecx, DWORD PTR _i$[ebp]
add ecx, 1
mov DWORD PTR _i$[ebp], ecx
$L52751: 判断 i <100000000
cmp DWORD PTR _i$[ebp], 100000000 ; 05f5e100H
jge SHORT $L52753
g_count++;
//这里发现编译使用的是多个指令,也就是说g_count++不是原子的
mov edx, DWORD PTR _g_count
add edx, 1
mov DWORD PTR _g_count, edx
jmp SHORT $L52752
//初始化 i = 100000000, 这个循环变量被直接放到了寄存器里面
mov eax, 100000000 ; 05f5e100H
$L52793:
//g_count++;这里发现编译使用的是多个指令,也就是说g_count++不是原子的
mov ecx, DWORD PTR _g_count
inc ecx
mov DWORD PTR _g_count, ecx
//下面又是循环体的asm代码
dec eax // i--
jne SHORT $L52793 // if (i>0) 则继续循环
终于发现了问题所在了, 优化以后,循环从i++变成了i--, 就是如下的形式:
for (i=100000000; i >0 ; i--)
g_count++;
因为将一个数字和0比较和将其与其他数字比较更加有效率优势,而且这里i在循环体里面并不使用,所以VC编译器将其变换成上面的形式,可以大大节省循环运行的时钟周期。
这样,未优化的版本有很大的机会出现 g_count == 五亿 就有了解释,是因为:
这里也证明了VC6编译器对于 ++ 的运行代码是是非原子的,查了一下资料 这3条指令在pentium以后的CPU比一条inc更快
发现汇编代码的循环体完全没有了:
mov eax, DWORD PTR _g_count
push esi
add eax, 100000000 ; 05f5e100H
表示成C的代码大概就是这样: g_count+=100000000; 编译器还是很聪明,发现这个循环其实使用前面的语句也可以达到目的,干脆把循环拿掉了,这样因为线程执行时间很短,往往一个线程都执行完了其他线程还没有被调度,所以结果都是5亿了。
1. 不要小看编译器的聪明程度,上面的那些优化,我在gcc上也作了验证,我们不要太在意i++/++i之类的优化,要相信编译器能做好它
2. ++的操作在单CPU的x86上也不是原子性的,所以优化多线程性能的兄弟不要在这里搞过火,老实用InterlockedIncrement 吧
3. x86上,不管是否SMP, 对于int(要求地址4 bytes对齐)的读取和赋值还是原子的,不过这个就和这个试验无关了(RISC的机器就不要这样做了,大家还是加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