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厦门因BRT死去的同胞致哀

向厦门因BRT死去的同胞致哀,汝等身为天朝百姓,死不得其所,生不得其道,悲乎哀哉。你们走了,留下你们的家人,无尽的悲痛,你们的离去,激起的亿万中国人的愤怒和不解。早在09年之时,我在成都读书,同样的看到了一次二十几人死亡的悲剧, 今天,同样一场悲催的事件让我十分心痛,中国的ZF机构什么时候能听到百姓的心声? 2012年,就有一位普通的厦门市民对BRT敲响了安全隐患的警钟。 可是!!这样的悲剧还是发生了! 让中国人心痛,让同样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我感到十分的愤怒,人没了,他们的家人要多么的悲痛? ZF官员,你们的亲人不会坐在这样的车上,你们可以熟视无睹,四十几条生命瞬间而去,留下的几十人烧伤也会伴随一生,他们的心里留下的是无尽的伤痛。  中国人的生命,有谁在乎? 前有校车事件,这么多的死亡换不来你们对生命的尊重,身为中国人,我为你们感到耻辱! 


如果你们当初认真看看下面这几点建议,会有今天这样的悲剧发生吗? 问问你们的良心!


一个普通厦门市民对BRT提出的几点建议!


  发表于: 2012-07-28 00:38:51


  BRT快速公交车运行几年来已成为我市最受市民欢迎的交通方式,它因不堵车、不受红绿灯管制而快捷;因收费低又分段计费是工薪阶层最经济的出行选择。我在退休前都是骑自行车上下班,平时在老市区出门也是“踏脚踏车”。走远一点的路或出岛才享受便宜又快速的BRT,但我极少在上下班高峰期来“湊热闹”。昨天傍晚有急事,上了车我才发现情景相当骇人!


  我是在19点刚过从二市站上车的。这站离始发站不过二三站,但是所过班车车厢已是乘客满满。勉强挤上车感觉到所有的人都没有转身的空间,而后面的人还在奋勇挤进车门。车到火车站情景最可怕:站台上是黑压压的人群密不透风塞满了狭窄的长廊,不等车上人下来,他们就急急的要冲上车。下的下不来,上的上不去,一片喧嚣人声。问了站上的老乘客,始知每天这个时段都是如此景象。


  我突然有种“不祥预惑”:什么时候要出大事故?


  厦门这BRT快速公交车运行还没几年,还没什么大事情发生,市政府听到的大概都是“赞美声”。尤其从初建时民众没体验,不理解,不赞成到建成后感受到它的方便而称赞,这种状态中上上下下最容易忽视它的隐患。北京是个自我感觉极好的大都市,但是一场暴雨就让它丑态百出。许多原本可以防患于未然的大节、细节,在无事的年月里人们或不在意或无视它。一旦有事,手足无措。


  厦门BRT快速公交车在客运高峰期车厢都挤满一百多人(限定满员是多少人?请告知),人挤人如同将下锅清炖的“插蛏”。一旦车辆因超载而发生爆胎、因转弯太快而翻车、因气温太高而自燃……(原谅我乌鸦嘴。谁预警北京将被水淹肯定也是乌鸦嘴!)车厢里的人别说逃生,连挪身都不行!高架桥又是封闭的,一旦有,事消防车、救护车从哪里上?依靠直升机空投?各个站点即使有备用器械又如何送达?


  平安无事,皆大欢喜。一旦有事,谁来负责都毫无意义。因为生命不能“死而复活”。


  在主管部门缺乏有效管理措施的前提下,要求乘客自觉地运用“个人品德”自行地创造“公共秩序”是荒谬的。任何“有品德的人”一旦进入“无秩序的社会”,只好立即否定自己的好品德加入无德人群,否则他活不下去。一个有序的社会才能生存有德的人群。政府是干什么的?就是建立和维护社会的良好秩序。


  我建议:


  1、增加BRT运行车辆,在客流量高峰时段投入使用(20部够吧?厦门市的财力对付得了吧?再不行,取消20部政府机关的公车经费,用以此处)。


  2、在站台长廊设立活动闸门,尤其要在客流量高峰时段严格限员上车(此处的管理员应是彪形大汉,小姑娘早已被人流淹没了);严格执行先下车后上车的规矩;严格划分长廊两端上下车的进出口,以保证井然有序。救生设施如何设计先不说,预防出事的细节先办好。别等到出事了,出大事了媒体再说套话(它们最好这一口)“领导如何第一时间赶到!”(赶到也只是看见死人!),再说“领导如何重视!”(未雨绸缪才是珍重生命!),再说“抢险如何英勇!”(让人平安活着,彼此都省事吧?)最后,“事件正在调查中!”(谢谢你们太辛苦了,但死者要求复活,你去阎王殿调查?)


  我再建议:分管公交事务的副市长用一个星期时间(从星期一到星期天,一天都不能偷懒)每天傍晚19点到20点(仅一个钟头,不辛苦),在BRT“火车站站点”站台上亲自(不许秘书代劳,秘书大多是马屁精,报喜不报忧)拍摄上下车现场(我还没残酷地要求副市长上车去亲自受挤压)。


  常常听说“人民XX人民管”,“人民政府为人民”,我就管它一次,看看人民政府怎么办?


来源: 厦门小鱼网 | 来源日期:2012-07-28 | 责任编辑:向异 

你可能感兴趣的:(向厦门因BRT死去的同胞致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