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式三元素

这个好像是台湾人写的,不过觉得有道理,我就收藏了。

文 / 蔡學鏞

正如同陽光、空氣、水,是生命三元素;我認為程式三元素是語言、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工具。

【語言】
語言通常是中立的,和特定的平台無關(組合語言與系統語言除外);但是,某些語言確實比較適合某些平台。以Apple平台來說,顯然Objective- C會是最好的選擇;以.NET平台來說,顯然C#會是最好的選擇。好的語言選擇可以讓你具有更多資源,和平台有更好的整合,且新版本推出的速度更快。

語言通常也和專業領域無關(當然,像VHDL這樣的語言除外),大多數語言在介紹自己時,用到「General-Purpose」(一般用途)形容自己。 但不可否認的,不同語言可能會有不同的適用性,有些語言適合開發Web前端,有些適合開發Web後端,有些適合開發桌面程式。

語言通常會帶有作風(paradigm,也稱為「範式」),有些是OOP的範式、有些是FP的範式…。經過多年的融合與演變,大多數的語言至少會同時具有 兩、三種範式,有些甚至會多達七、八種。語言範式越多時,程式設計師可以依據自己的需求和喜好,採用不同的範式。但範式多不見得是好事,有可能表示這個語 言沒有中心思想,駕馭的難度可能更高,寫程式時犯錯的機會可能更大。

語言有高階和低階的分別,高階者比較接近人類,低階者比較接近機器。很多人誤以為越低階的語言越「難」,事實上可能不是如此。在我使用8086組合語言的 時候,我就領悟到,組合語言其實相當好學,因為語言元素(指令)相當少,且變化不大,基本概念都差不多。多數人認定組合語言很「難」,其實是在於「難 讀」(不容易藉由閱讀源碼得知原作者的意圖)與「難寫」(即使要表達一件簡單的事,也必須寫出很多程式碼),而非「難學」。

對於語言的選擇,除了平台、領域、範式之外,還有相當多面向需要考量,其中有一些是許多人所疏忽的,像是可讀性、可寫性、上手快慢。另外,也要考慮到API,如果你選擇的語言沒有你需要的【API】,那麼你的麻煩就大了。

【API】
API通常和特定的平台無關,但是和專業領域有關。至於那些和專業領域無關的API(例如排序、字串處理),我都把它們歸納到語言中,而傾向不認定它們是API。

大多數的API都是以函數的方式存在。OOP的API會將函數集合成類別,將類別集合成框架;FP的API會將函數集合成模組。API的單位很難認定,你可以說一個框架或模組是一個API、一個Class是一個API、或者一個函數是一個API。

我認為語言、API、工具這三者中,API是最難學的。以Java來說,package有上百個,類別有上千個,方法(函數)更是有上萬個。API牽涉到專業領域的知識,有特定的呼叫次序和參數需求。

其中最難的API通常是GUI(圖形化使用者介面)。資料庫的API可能反倒很簡單,因為許多資料庫API都只是CLI(Call-Level Interface),只負責將SQL語法送到DBMS。從某種角度來看,不只這些負責連線到資料庫的函數是API, SQL語言應該也算是資料庫API的一部份。而SQL是一種DSL(Domain Specific Language)。

這又牽涉到這幾年開始流行的一個話題 -- 以DSL形式存在的API,例如Ruby-on-Rails。由於DSL是語言,所以使用彈性自然比函數(類別、框架)大,加上語言用途特定,所以很容易 學,這些都是DSL式的API受到大家的矚目的原因。而且,DSL可以讓程式碼大幅縮短,有助於減少對某些開發【工具】的依賴。

【工具】
當然,最基本的開發工具是編輯器、編譯器(或解譯器)、除錯器,但這已經是遠古時代的事情了。現代的軟體開發,用的工具越來越多。尤其是程式產生器的地位越來越重要。

現在的開發工具都很強調程式產生器,利用程式產生器提高生產力。以往只需要UltraEdit就能寫程式,不需要這些龐大的開發工具,現在卻很難辦得到, 正是因為程式碼產生器的緣故。很多人即使不知道底層的作法,也可以很快地把系統做出來,可以在名片印上「資深軟體工程師」,這也是拜程式產生器之賜。

現在的軟體開發都已經走火入魔了。開發的速度提升,不是因為需要寫的程式變短,而是程式碼產生器幫我們產生出更多程式,而這些產生出來的程式,如果沒有像Visual Studio這樣的工具協助,以後會相當難以維護。

我希望語言能更精簡,且支援建立DSL,而DSL類型的API大幅度減少程式碼長度,減低我們對於某些工具的依賴。語言、API、工具不應該是三足鼎立,而應該以語言和API為主,工具為輔。

你可能感兴趣的:(sql,Objective-C,oop,Rails,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