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一节中直接创建好的分区是不能用的必须要有文件系统才可以使用。
通过文件系统来管理文件系统共及数据。创建文件系统的过程又称之为格式化。
(1) 没有创建文件系统的设备有称为裸设备(raw),可能有些数据库(Oracle)或软件安装的时候会用到裸设备,通过文件系统锅里效率不高或者有一些特殊要求这时候会使用裸设备。
(2)常见的文件系统有fat32.NFTS,ext2,ext3,ext4,xfs,HFS等ext3和ext4是Linux中用的最多的
不同文件系统的区别:是否带日志,支持分区的大小,支持单个文件的大小,性能等xfs性能和可扩展型比较好
2.mke2fs命令来创建文件系统
mke2fs -t ext4 /dev/sda3 --------->t:type
root@ming-computer:~# ls /dev/sdb*
/dev/sdb /dev/sdb1 /dev/sdb2 /dev/sdb5
root@ming-computer:~# mke2fs -t ext4 /dev/sdb1
mke2fs 1.42 (29-Nov-2011)
文件系统标签=
OS type: Linux
块大小=4096 (log=2)
分块大小=4096 (log=2)
Stride=0 blocks, Stripe width=0 blocks
131072 inodes, 524288 blocks
26214 blocks (5.00%) reserved for the super user
第一个数据块=0
Maximum filesystem blocks=536870912
16 block groups
32768 blocks per group, 32768 fragments per group
8192 inodes per group
Superblock backups stored on blocks:
32768, 98304, 163840, 229376, 294912
Allocating group tables: 完成
正在写入inode表: 完成
Creating journal (16384 blocks): 完成
Writing superblocks and filesystem accounting information: 完成
其他参数:
-b blocksize :指定文件系统的系统块大小即每次文件系统读写的最小单位(默认为4096)
-c :建立文件系统时检查坏块
-L label :指定卷标
-j :建立文件系统日志(ext3 和ext4默认带日志)
3.mkfs命令
mkfs也能创建文件系统,但指令相较之上的较为简略不能进行精细化的控制,速度快
4.dumpe2fs可以用来查看返去的文件系统信息
dumpe2fs /dev/sdb1
该指令返回信息非常详细,在做性能调整的时候会用到
5.日志
代日志的文件系统有较强的稳定性。在出错的时候可以进行恢复
带日志的文件系统和不带日志的文件系统的工作流程有所不同。
带日志的文件系统会使用一个叫“两阶段提交”的方式进行磁盘操作,当进行磁盘操作时,文件系统进行以下操作
(1)准备执行事务的具体内容写入日志
(2)文件系统进行操作
(3)操作成功后,将事务的具体内容从日志中删除
好处:出现意外恢复。缺点:丧失一定的性能
6.e2label 为文件系统添加标签(文件卷名称)
标签无所谓大小写,建议都大写,约定俗成,方便后续管理
7.fsck命令检查并修复损坏的文件系统
fsck /dev/sdb1
(1)检查文件系统时,不表设备必须被卸载。
root@ming-computer:~# fsck /dev/sdb1
fsck from util-linux 2.20.1
e2fsck 1.42 (29-Nov-2011)
LINUXCAST: clean, 11/131072 files, 25388/524288 blocks
root@ming-computer:~#
(2)当系统进行修复时没遇到一个错误,就会停下来询问是否修复,通过加 -y 参数不提示而直接进行修复
(3)对于识别为,每一个格式化的磁盘都会有一个lost+found目录,装被恢复回来,单找不到信息的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