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对象(Object)又叫做实例(Instance)。生成一个对象的过程又叫做实例化。
3. 命名约定
a) 类:首字母大写,如果一个类名由多个单词构成,那么每个单词的首字母都大写,中间不使用任何的连接符。比如Person类,MemberTest类。
b) 方法:首字母小写。如果一个方法由多个单词构成,那么第一个单词的所有字母全都小写,从第二个单词开始,每个单词的首字母大写。比如add,addThreeInt。
c) 属性:命名约定与方法相同。比如age,ageOfPerson。注意成员变量命名最好用m+名字,比如mage、mageOfPerson。
4. 属性需要定义在类中,又叫做成员变量;而定义在方法中的变量叫做局部变量。
5. 如何定义属性?
public class Person
{
修饰符 类型 属性名称;
}
如何使用属性?与方法一样,使用.运算符。首先需要生成类的实例,然后使用实例+”.”的方式来使用属性。
比如:
Person person = new Person();
person.age
6. 局部变量使用前必须要声明并赋初值;成员变量使用前必须要声明,但可以不赋初值。
int age; boolean flag;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Person person = new Person(); System.out.println(person.age); System.out.println(person.flag); }执行结果:
D:\src>java Person
0
false
成员变量与局部变量的联系与区别:
a) 无论是成员变量还是局部变量,使用前都需要声明(定义)。
b) 对于局部变量来说,使用前必须要初始化;对于成员变量来说,使用前可以不初始化。如果没有初始化成员变量就开始使用,那么每个类型的成员变量都有一个默认的初始值
i. byte、short、int、long类型的初始值为0
ii. float、double类型的初始值为0.0
iii. char类型的初始值‘\u0000’
iv. boolean类型的初始值为false
8. 【重要】引用类型(reference type):引用类型是用在对象上的。一个对象可以被多个引用所指向,但同一时刻,每个引用只能指向唯一的一个对象。如果一个对象被多个引用所指向,那么无论哪个引用对对象的属性进行了修改,都会反映到其他的引用当中。
public class People { int age = 20; public void change(People people) { people.age = 30;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People people = new People(); int age = people.age; System.out.println(age); } }执行结果:
D:\src>java People
20
修改程序如下:
int age = 20; public void change(People people) { people.age = 30;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People people = new People(); int age = people.age; System.out.println(age); people.change(people); int age2 = people.age; System.out.println(age2); }执行结果:
D:\src>java People
20
30
【原因分析】:当执行People people = new People();时候,则在内存堆区生成一个People类型的对象,该地址保存年龄为20的数据,同时在内存栈区生成一个People类型的引用,改引用指向堆区这个对象的地址,如图10-1中1线所示。因为Java无法直接操纵对象,都是通过引用来间接操纵的。
当执行people.change(people);时候,在内存栈区再生成一个People类型的引用,该引用指向同一个堆区的People类型对象如图10-1中2线所示,同时将其地址由20改为30.此时堆区内容被修改也反映到第一个引用中,执行int age2 = people.age;和System.out.println(age2);完后,2线的引用被销毁,1线引用输出的就是已经被修改的值了。
图10-1
继续修改程序如下:
public class People { int age = 20; public void change(People people) { people = new People(); people.age = 30;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People people = new People(); int age = people.age; System.out.println(age); people.change(people); int age2 = people.age; System.out.println(age2); } }
执行结果:
D:\src>java People
20
20
【原因分析】:在main方法中,执行People people = new People();时候,则在内存堆区生成一个People类型的对象,该地址保存年龄为20的数据,同时在内存栈区生成一个People类型的引用,改引用指向堆区这个对象的地址,如图10-2中1线所示。
当执行people.change(people);时候,在内存栈区再生成一个People类型的引用,该引用指向同一个堆区的People类型对象如图10-2中2线所示,到这一步与上面程序执行相同,此时进入change方法,执行完 people = new People(); people.age = 30;后又在内存堆区生成一个People类型的对象,年龄由初值0改完30。(此处有个疑点,新生成对象在没给予赋值的情况下是0还是初始化的age值20,如果是age值20,系统如何知道此处就一定会赋上age的值?因为还没执行people.age = 30;语句)同时把引用由指向堆区1改为指向堆区2,如图10-2中3线所示。change方法执行完后,其生成的引用销毁,即2线和3线不再指向堆区了,然后继续执行main中的int age2 = people.age; System.out.println(age2);输出的是指向堆区1中的age内容。
图10-2
所以,该程序是生成两个对象,其中一个在main方法中生成的,一个在change方法中生成的,修改的一直都是change方法中生成的对象,main中的方法从未被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