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需求分析(一)概述

需求定义

通过需求捕获,将系统建立不同的问题域,对每个问题域进行上下文关系分析。问题域可以用组件图来描述;上下文关系用上下文关系图来描述,它描述的其实是业务用例。

按照上下文关系的每个事件建立脉络。

脉络及框架分析

对上下文关系的每个事件进行分析,进行流程分析,描述事件的具体流程,可以用活动图和DFD来描述,在OO中,一般使用活动图。

下一步对活动中的业务实体进行分析,可以通过类图来描述,在需求阶段,类图用来描述业务实体,只用确定类之间的关系和属性,不用过早的确定操作,操作可以在设计阶段再确定。类图在设计阶段要遵守实体的规则,不要对大类进行拆分,对子类进行合并、抽象。这些都是设计阶段要做的事情,这里只要准确的反映实体的关系即可。另外一种表示方法是E-R图,但在OO中一般用类图来表示。

 

然后通过对业务流程的分析,确定用例模型,建立用例模型的一个要点是要站在系统外部去观察系统。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信用卡系统中“增加客户”这个用例,是在系统内部,以软件开发人员的角度去描述用例,而如果站在系统外部,或站在业务人员的角度去描述则是“信用卡开卡”。
参与者是直接操作系统的外部用户(角色),可以分为用户、外部系统、时钟,这里要注意是直接操作系统,间接操作系统的用户不是用例中的参与者(如顾客不是参与者,而银行柜员是参与者)

在系统用例中,用例是系统要实现的功能,在活动图中,每个用例活动都可以作为用例,但要区别这个活动是否需求系统完成。另外就是要确认这个活动是否太小,只是一个步骤,就不用作为用例。用例是对参与者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填充细节阶段

根据第二阶段的脉络和框架分析,将每个事件中的用例和类片断整合,可得出系统的用例模型和类模型,填充细节阶段要做的工作主要是对用例规约进行描述内容包括:功能描述、基本事件流、扩展事件流、业务规则、UI原型、约束等。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做需求分析(一)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