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经济学》学习笔记(四) 凯恩斯经济学:通向繁荣的经济学

1、凯恩斯革命的前提:一,颠覆了古典经济学重视生产的观点,开始重视消费。二,个人和国家利益取向的不相一致性。

2、凯恩斯解释有效需求不足的三大心理规则:一,边际消费倾向。二,资本边际效率奔溃。三,灵活偏好。

3、凯恩斯对解决经济危机的建议:a.政府要干预经济。b.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政府投资去启动经济。c.

4、凯恩斯的扩张性政策,后来发生了滞涨(通货膨胀上去了,经济没有实质的发展)。

5、菲利普斯曲线:失业与通货膨胀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6、凯恩斯主义的依赖症。凯恩斯主义的扩张性政策是有副作用的,花钱制造一场繁荣,会造成滞涨,会将更大剂量的膨胀注入经济中。
7、摩擦性失业:一般指在较短时间内,人们由于各种原因,诸如怀孕和工作上的变更等而失去工作,包括由于季节性因素造成的失业。
结构性失业:尽管劳动市场有职位空缺,但人们因为没有所需的技能,结果继续失业,也就是由于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而造成的失业。
8、自然失业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下,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供求力量自发发挥作用情况下应有的并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
9、隐性失业:隐性失业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现象,又名亚失业,指员工被减少薪水、无薪休假、缩减工时、削减福利等弹性工作安排。如公司并未炒你,但薪水从原来1万多元降到2000元,这便是“亚失业”现象。
10、弗里德曼认为失业率、以及通货膨胀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要尽量避免的是不稳定的通货膨胀,而不稳定的通货膨胀恰恰是因为政府频繁地干预造成的。政府要减少对经济的干预,而只需每年增加一定的货币量,使其货币量与经济增长相当,这就足够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笔记)